张芬
[摘 要] 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开展管理育人工作的策略和具体路径。阐述管理育人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并在对近年来高校“三全育人”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阐明了管理育人的研究在高校育人工作研究中的填补作用,指明了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基础。在对职业院校学情特征进行剖析之后,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的管理育人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构建“严管、善导、厚爱”三维一体的管理育人模式,以保证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工作的稳定性、有序性和持续性,为高校管理育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管理育人;机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204-02
一、高校管理育人研究背景
教书育人自古以来就是教师的天职,是衡量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根本准绳,自然也成为一切教育工作的落脚点和根本保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三全育人”以来,各高校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形成了育人长效机制。管理育人作为长效机制的一环,是高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开展管理育人的研究对于科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以“高校育人”为主题词在CNKI中对2012年以来高校“三全育人”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对高校“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中资助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等育人研究做比较分析得出,从2016年进入研究视角,2017年逐渐攀升,到2020年达到一个顶点,但是相对比如133篇文献的资助育人研究,管理育人工作的研究在2020年仅为18篇。所以高校管理育人研究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科研中尚存较大的研究空间。而且,在目前高校管理育人的研究中,主要聚焦于本科院校等高校管理育人方面,对高职高专类高校管理育人的研究较为欠缺,既体现为数量上的欠缺,也欠缺基于学情特点分析下的管理育人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探究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为出发点,以管理育人为突破口,以高职院校学生学情特征分析为研究基点,探索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有效路径。
二、高职院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思考
在开展立德树人工作中,职业院校比本科院校更具挑战性,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既具有一般高校学生的共性表现,他们是愿意求知识、懂得要成长的年轻群体,他们也有属于职业院校学生这个群体的特征。首先,由于长期以来对学习习惯养成的忽略,反映到行为表现上,职业院校学生对于社会上的诱惑表现出更大的好奇心,造成对遵守纪律有着较为波动的阶段性松懈甚至不稳定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开展管理育人工作首先要针对性着力于育人制度的构建;职业院校开展管理育人中,需要注意育人方式的灵活调整,尤其是要探究如何激发职业院校学生产生乐于接受管理的动机。在职业院校管理传统上,由于职业素養发展办学导向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技能训练的偏重和倾斜,形成了育人氛围上对学生涵养的培养和引领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三全育人”工作开展的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管理育人工作应该以新形势下对育人工作的要求,及时反思和调整育人工作的方向,既要从知识上引领学生发展职业技能,适应岗位要求,也要加大对学生意识和心理的关注,以做到全方位育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对职业院校管理育人工作着力点的有效迁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实践路径
管理育人是高等学校管理工作及职能,多校实践证明,管理育人一般路径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在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同时进行严格的管理,于管理服务中开展育人工作;其次是吸收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管理的主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和公益劳动等活动,从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第三步是树立先锋榜样,通过示范引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把高校的每个场合变成育人的阵地。
在十大管理学理论中有一个原理叫作“手表定理”,该原理可以为目前高校管理育人的实践路径提供理论佐证。手表定理简而言之就是指一个人只有一个手表的时候,可以知道确切的时间,但当同时拥有两只手表时就无法确定哪个时间是对的。手表定理在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也就凸显了职业院校在开展育人管理初期需梳理统一的管理标准,这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如前所述,职业院校学生对于社会上的诱惑表现出更大的好奇心,造成对遵守纪律有着较为波动的阶段性松懈甚至不稳定性,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开展管理育人工作首先要针对性着力于育人制度的构建。具体方法上,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层层传递管理压力。借鉴高校管理中期末考试时需学生签订诚信考试声明的操作智慧,可以考虑在学生入学第一课或在做专业引领讲座中通过开展诚信育人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以守土有责的态度和意识签订入学诚信协议,通过对签订的诚信协议的完成度,进行对学生毕业资格的评估参考,于有形的制度中严把育人管理工作的开端。
诚信协议制度建立之后,还需考虑制度的长效性及过程性监督,不可让管理制度成为三分热度之后的废纸。鉴于此,应辅以建立学生发展诊改报告的制度。通过开展阶段性诊改工作,常回头看看和实时进行归纳和总结,让管理成为一种常态,将要求化为一种习惯,特别是对排查出来的重点管理学生,建议做到管理上有台账,并将管理档案充分运用到家校共建育人平台中,形成多轨并进的管理体制。
在学生对管理体制的认识和接受形成一种习惯之后,高校管理育人就具备了有序的良好运行的基础。但是作为教育工作产品的学生不是纯粹的商品,不能以一成不变的模式开展育人管理,毕竟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作为自然人有着其主观能动性,有着其对管理上的研判。尤其在职业院校,学生在制度新兴阶段会表现出较大的新鲜感,从而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对制度的严格遵守,但是管理的艺术应随着学生心理状态的发展而推进。以心理学中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分析理论为参考,当一个层次的需求活动满足之后,那么原心理需求就不再成为进步的动力。从高校开展管理育人来看,当学生对制度的服从和遵守达成了共识和习惯之后,对纪律的严格遵守就不再是学生服从管理的动力。在这个阶段,作为高校管理育人的工作者要及时调整育人工作实施策略,实施路径上应该及时推进,由对学生规范行为的约束推进到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搭建学生参与活动的平台,让广大学生从参加实践活动中得到良好的引导,将“善导”立为管理育人阶段工作的重心。
在“善导”阶段,职业院校管理育人工作开展的具体方法可以有很多方式和活动,只要这些活动指向明确,能保证活动都是学生参与民主管理即可。管理的主权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通过参加勤工俭学和公益劳动等活动,从中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比如,成立学生自律会,建立一站式学生管理服务中心,依托本院校的文化开展“崇德尚能、共学共建”活动,以学生党建活动推动爱国情怀的培养,结合社会动态开展垃圾分类倡议活动以及以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设置学生课业任务等。比如,学生在接受爱国教育的过程中,能较好地形成积极向上、不畏困难的良好心态;在参与学生自律会、一站式服务管理中心活动中,学会更加善思和独立自主;在倾听优秀学长、学姐分享比赛收获和成长实例中,能共同以养德为美,营造协同共进的情怀。当学校的管理育人搭建了各种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由被动遵守转化为主动自我管理的活动时,管理育人工作就能呈现很好的引领导向作用。
高校管理育人在建立综合性保障制度及多方搭建平台引导广大学生形成乐于参与管理的自主性之外,就需要考虑管理育人的持续性。为保证育人工作取得长效,高校管理育人工作可进入“厚爱”阶段,也就是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管理理念,在大爱精神的育人氛围中促进管理工作的实效。在实践中,厚爱阶段的管理育人工作首先要抓好工作主体,即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這也是“三全育人”中“全员育人”的贯彻和体现。为了营造厚爱的氛围以助推管理育人工作,管理领导班子成员可多下基层,多到学生中间去,亲自对学生的学习和自律管理进行关心和给予鼓励,教师团队成员,尤其是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或实习实训的时间,多到舞蹈室、琴房、语音室、书法室、体操训练馆等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和操练给予密切指导;在课程实施方面,积极探索课程教学的改革,逐渐取消考试分数至上的课程考核机制,通过观察课程思政教学的契机,将学生育人活动实践纳入课程考核范畴,让学生参与育人活动的实践经验得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体会到融入学校管理育人工作的成就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更大的关爱和肯定,进而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课外更加积极地投入学校管理育人活动中。
四、结语
管理育人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一环,是高校育人长效机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好管理育人的支持作用,以“严管、善导、厚爱”为高校管理育人工作的导向和模型构建,通过实施将管理融入服务,以服务推进管理的策略,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提高高校育人的实效,不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积累,以切实将国家对高校开展立德树人的任务贯彻到位。
参考文献:
[1]李凌.新时代高职院校管理育人的实践价值[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4):13-14.
[2]高雷.高校育人实践中的主体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241-242.
[3]徐雅静.全员育人背景下高校学院学风建设路径刍论[J].成才之路,2020(1):10-11.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