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露明
[摘 要] 制冷与空调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着较大的不同,为探索更佳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需要在制冷与空调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实践性极强、行业规范繁多等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其教学注意要点,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制冷与空调课程的教学方案应具科学性,实施细则须切实可行,要适合师生各自的特点。在实施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策略时,要将理论学习、工程项目实训及科研竞赛融为一体,实践环节安排得合理可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关 键 词] 制冷与空调;教学方案;实践环节;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186-02
制冷与空调课程是与建筑环境能源应用相关的关键性专业课程,其中學习内容较为繁杂,主要包括综合制冷、采暖、通风、调节空气等内容,旨在对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室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及洁净度等进行控制。该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掌握以上相关的暖通空调控制技术及其理论知识等。近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在不断深化改革,要求培养专业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制冷与空调课程是与建筑工程实践紧密相连的专业课程,在当下全球都号召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暖通空调各项工程也出现了更多的新技术,因此,制冷与空调的教学内容也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改进而做出相应的变化。
一、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课程的特点
(一)抽象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制冷与空调课程作为与建筑工程有关联的课程,在学生学习使用的教材中会涉及一些制冷、采暖、调节空气湿度的原理,当前行业内主要使用的各项技术手段等,虽然不具备非常大的理论深度,但却包含了建筑工程项目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指标控制技术,并且附带自动调节系统、减噪、节能、智能化等技术。这些知识对一个尚未实际接触设备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比较抽象、陌生,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不同技术的实施步骤、原理等,并不能切实掌握不同系统的不同技术,长久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消失,因理论课程抽象性较强导致教学效率整体较低[1]。
此外,制冷与空调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都与建筑工程内部环境温湿度、空气质量控制有关,因此,在课程中还会涉及传热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等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选择适合的末端设备、管道设备及通风设备,并对设备中的换气量、水力、热力等进行计算等,这些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实践性较强。
(二)具有繁多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制冷与空调课程以建筑物供暖、制冷、通风、调节空气等作为核心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知识点,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课程的教材主要以系统为分割点,设立不同的单元使学生学习如何对建筑物实现采暖控制、制冷控制、湿度调节、空气质量控制等,与之前以设备为基础展开不同控制技术学习的单元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此外,在教材中还包含很多经验公式,这些经验公式都是来自实际工程。通过计算建筑物的冷热、湿度等方面的内容,来对暖通空调系统进行设计,在计算过程中还要对室内外的空气系数、参数进行计算,比如不同季节室内外温度计算,所有的标准温度指标都来自大量的实际测量。当前行业内已经有了较为科学、严谨的行业规范及标准,应将这些标准作为选择采暖空调设备的主要依据。由于我国地域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别,其建筑物对暖通空调工程的要求也不同,因此,我国对暖通空调工程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比较繁多,目前在全国有大量关于暖通空调的行业规范,因此课程中也包含这些规范和标准。
二、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的注意要点
(一)科学设计教学方案
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都要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每次在开始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时,教师都应该提前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教材除了第一章“绪论”内容之外,其余的章节主要是围绕暖通空调总系统及其子系统所组成的。结合教材内容,教师可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方案,从学生身边经常遇见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找到适合的项目作为任务,并将这些任务逐个分配给小组学生[2]。比如带地下室的高层建筑项目,设计暖通空调时首先要遵守高层建筑的建筑规范。其次,还要考虑防排烟系统及补风系统等附带相关系统的设计;而空间较为高大的房间则更适合于使用辐射采暖系统;那些带有较多区域或房间的建筑项目,则更适合使用冷剂式空调系统。
(二)教学方案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
为了确保教学方案切实取得应有的效果,教师还要结合教学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比如:如何给学生进行分组?如何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如何进行适当的引导?需要给学生提供哪些资料?如何将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引导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教学的顺序是如何安排的?这都需要提前安排好[3]。此外,还要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预设,并针对意外情况提出相应的处理及补救的措施。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实施细则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对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产生探究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本小组任务驱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内心才会获得成就感,并乐于在今后多参与制冷与空调课程的学习,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三)掌握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如今不管是哪门学科的教学,都鼓励在教学过程中优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对知识的探索及获取的过程中。学习暖通空调系统时,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提前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如,如何对建筑物内部的温度、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合作探究,一起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一起查阅与问题相关的文献,一起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上课时,每个小组可以推选一名代表将组内讨论探究的学习成果讲给大家,其他组的学生则可就这位学生的演讲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是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以往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不平等的束缚,这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敢于交流,而且由于地位相同、年龄相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促使他们之间产生更多的共同语言。
三、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将理论学习、工程项目实训、科研竞赛融合为一体
除了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的融合之外,还可将理论学习、项目实训与专业领域内的科研竞赛进行融合,实现三位一体的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并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发挥其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还要鼓励学生参加本学科所涉及的相关科研训练,鼓励他们申请相关项目,并积极参与设备的设计,通过这种形式提升学生对本科目的参与兴趣、创新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4]。每个地区,每年都会有行业内相关的设计比赛,教师应积极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的各类科研竞赛中,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并通过结合课堂教学、项目实训实现边学、边实践、边参与,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最终实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二)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制冷与空调课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虽然原来该课程也有大量的实践内容,但实践教学通常是安排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学习理论之后,学生会对具体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实践学习,这样的顺序看似并没有出错,但是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环节之间似乎被孤立起来。最初阶段的认知实习可以安排在理论课学习之前,即先带领学生到本校的实训基地进行参观,对供暖系统、制冷系统、通风系统及温度调节系统等设备进行参观,加深学生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相关系统实体,形成初步认识。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重新进行实践,将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相互穿插起来,改变过去两个部门互相孤立、互不干涉的局面[5]。结合知识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阶段的穿插,加深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和理解,更能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
(三)確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以教师、教学内容、课堂等作为开展教学的中心点,这种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的方式虽然直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却局限了学生主动性与能动性的开发,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说教,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这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而言非常不利。在制冷与空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时要更多地考虑学生是否可以接受,考虑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发言、敢于交流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先考虑学生的感受,确保他们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有较大的发言权。只有这样才可以彻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制冷与空调专业课的学习,并积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作为制冷与空调课程的教师,其目标是使学生高效地学习并掌握该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主要控制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及最前端的科研技术等。为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制冷与空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争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传递更多的知识给学生,并培养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整体提升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宋喜玲,焦同战.高职院校暖通专业供热工程课程教学设计[J].内蒙古教育,2019(9):42-44.
[2]张妍妍.暖通空调课程教学资源多元化改革探索[J].黑龙江科学,2020(3):72-73.
[3]许国强.绿色建筑背景下建筑学专业设备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9(20):238-239.
[4]狄春红.高职空气调节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J].辽宁高职学报,2019(3):33-35.
[5]黄双福,唐燕娟,黄丽红.独立学院制冷专业实训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144-145.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