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摘 要]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个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教育部门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探索和研究会计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会计管理人才。主要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 键 词] 管理会计;应用型;会计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162-02
随着各个领域都进入了人才培养建设的新时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不仅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为管理会计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各个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积极进行高校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促进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管理会计的特点及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的特点
管理会计专业是高校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与企业经营管理客观需求,积极吸收现代管理理论在传统财务会计专业基础上衍生、发展而来的一门及时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特点突出的会计专业学科。首先,管理会计专业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合理应用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进行财务会计、统计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计算和分析,从而达到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其次,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为目标的工作,其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准确预测企业经营的前景,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决策、经营目标的规划以及经营业绩的考核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后,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以传统财务会计为基础,吸收现代企业科学管理决策、预测以及控制理论的学科,借助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形成的结合体,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我国相关研究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将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会计知识引入我国的管理会计教师中,这种教学理论实践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且已经得到了各个行业的推广和应用。虽然,大多数的企业都认识到了管理会计人才对企业绩效提高产生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管理会计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仍然集中在管理水平高、会计基础好的大型其企业的管理活动中,而绝大多数的企业虽然已经设置了财务部门,却并未按照要求配置专业的管理会计人员。再加上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了解和认识仍然出现初级阶段,所以怎樣才能有效提升管理会计专业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熟悉国际先进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同时又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是当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模式改革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管理型会计类人才需求变化
(一)需要具备完善的管理型知识架构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促进了会计类岗位管理职能作用的提升,而且对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作为高校来说,在开展管理会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时,必须引导学生夯实管理方面的知识,构建全新的会计类专业管理人才体系,拓展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管理会计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宏观层面上的经济管理理论与微观层面的战略管理知识,将管理会计理论与会计专业的知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另外,高校在管理会计专业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核心财务专业的知识,通过增强课程教学实践性、管理性与时效性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管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实现跨学科知识与财务知识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融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二)需要建构综合管理能力体系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财务智能机器人等先进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升。所以,各个高校在培养会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时,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构建综合的动态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会计信息记录与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理论知识的教学着手,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互联网时代下具有经济效益分析、战略预测等各方面经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一)丰富教学课程内容
高校针对管理会计专业教学提出的新经管改革理念,最终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互联网+”背景下具有高级管理才能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推动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时,必须从教学内容的调整和优化方面着手,通过加大会计专业管理课程教学深度与广度的方式,扩大管理知识的覆盖面,将管理理论与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建立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战略编制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相关内容的教学体系,实现会计类专业课程与管理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和融合的发展目标。在管理会计专业学科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及时进行实训平台的更新和完善,通过引入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典型教学案例的方式,模拟企业真实的管理会计工作环境,同时合理地运用新型互联网财务处理平台和软件推动管理会计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集文化素养、基础训练、专业训练、综合实战以及科技实体等为一体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平台,将管理会计学科专业知识的教学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紧密融合在一起,借助项目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企业资金筹措和风险、不同行业企业纳税筹划等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后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高校管理会计专业教学应该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课程普及和管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通过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置Python、Spark等应用课程与公司战略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方式,推动高校管理会计专业学科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打造智慧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灌输式”的会计类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实践操作和思考,而且这种缺乏针对性的会计类专业教学模式,经常因为会计类相关课程设置方面出现雷同的情况,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却不知该怎样将其灵活应用于实践操作中。教育部门实施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高校在培养管理型会计类专业人才时,应该通过将“平台+教育”服务模式引入会计类专业课堂教学中,打造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式,搭建数字资源、师资力量、教育数据以及信息红利等有效共享的教育教学平台。拓展会计类专业的教学空间,采取线上与线下教学紧密融合的方式,以便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线上学习的时间和授课教师,然后通过在平台学习群中与教师或者同学交流沟通的方式,站在不同的角度加深对会计类专业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目前,常见的高校管理会计专业线上教学平台主要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模式为主,也就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最初是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的,该课程与MOOC这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相比不仅针对性更强,而且方便教师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動和内容的调整与管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只需要通过向该平台提供PPT、音视频、作业以及思考题等学习资料,然后要求学生在在线上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进行讨论和互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时地进行课程进度、节奏的调整,确保了教学任务的顺利达成,学生则可以通过在线讨论交流的方式,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考试内容,在保证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的前提下,促进了自主学习质量的稳步提高。
(三)建立新型人才学习评价机制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依据衡量管理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情况和知识技能水平高低的教学评价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教学评价工作时,应该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以及学生掌握运用会计知识处理经济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方面着手,建立静态、动态相结合的多样化管理会计教学评价体系,对管理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比如,高校可以合理运用以模糊评价为基础的大数据教学评价手段,将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发展能力、职业道德等几方面内容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中,综合分析和评价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实训倡导者情况、课外资格证书考取情况以及校外企业实习实训表现情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通过动态追踪的方式实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才能从根本上促进高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各个高校对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迅速提高。各地方高校在开展管理会计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时,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现代企业发展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积极地进行管理会计专业课程内容的创新和优化;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合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化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品培养的途径,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莫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3):202-203.
[2]杨春子.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0):221-222.
[3]张煜翎.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商讯,2019(21):194-195.
[4]张倩丽.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管理会计教学课程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3):269-270.
[5]杜金柱,吴建新.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路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3):277-27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