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
[摘 要] 汉语言文学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如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有利于文学素养的培养,也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然而如今在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上却出现了诸多弊病,教学热门度下降,导致学习该课程的课堂人数递减,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空间正在逐步缩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措施,从注重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意义入手,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重点对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路径探索,希望能够对之后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视角;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创新;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1-0156-02
一、注重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经过我国悠久历史的淬炼,早已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颗星。学习汉语言文学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提高文学素养,还是传承优秀文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许多职业学校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只注重技术教育,而忽略学生的人文教育,使得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逐渐成为摆设,也大大减少了职业学校学生的选择项,使部分学生难以选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实际上,汉语言文学不论是对本科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同样重要,均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继承与发扬,便利了优秀经典著作的阅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目前来看,针对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我们更要加强对其教学意义的把握,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质量。
二、目前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来看,仍有许多人认为高职学校就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地方,其特色在于技术的应用,而非理论知识。在这种错误观点的影响下,高职学校忽视汉语言文学等理论性课程的教育,只注重实践技术操作的问题严重,不仅加速了漢语言文学课程选择的热度下降,使其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而且教师队伍结构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因此为弘扬我国优秀的汉语言文学,也为职业学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未来发展,对汉语言文学教学进行改革创新迫在眉睫。
(一)教学课程热度下降
学习汉语言文学课程的学生以往由于自身兴趣的原因,大多都从事一些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行业,譬如新闻媒体行业,不仅薪资报酬高,也容易受到社会的尊重,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学教育被广泛普及开来,职业学校不断开设新课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对于本科教育的汉语言文学课程,职业学校开设的该课程与其他技术类课程相比,针对性较弱,实际操作内容较少,被大多数人当作鸡肋课程,因此该课程近年来的教学热门程度持续下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常课程开设。许多学生为提高工作技能,渴望学得一技之长,在选择课程时常常刻意避开汉语言文学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以便大学毕业之后能够顺利就业。
(二)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
除了汉语言文学课程近年来教学热度持续下降,学生纷纷避开该类型课程,已经影响到汉语言文学的正常开设,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由于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更为传统的学习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因此不论是课程水平还是教学方法与如今的学科背景比都更为落后,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也显保守,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教授的知识内容与社会的现状有所出入,有脱节现象发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要。一旦学生在职业学校中学到的课程知识原本价值量遭到削减,那么学生在日后社会就业竞争中的地位也势必将受到影响。
(三)教师综合素养欠缺
当今时代,互联网迅速发展,新旧媒体的碰撞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许多教师的业务水平达不到目前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从一方面来看,教学方式落后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时效性;从另一方面看,这类由于教师综合素养缺失造成的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自身不具备良好教学的相关经验,在对学生开展汉语言课程教学工作时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在这种状况下,如何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综合素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学校必须通过一些特别方法来提升教师的课程素养,使他们掌握新时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学习课程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其自身的经验水平,以便更好地开展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促进教学上的改革创新。以往的职业学校教育模式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主要负责单纯的知识接受。即便是进入了新媒体时代,职业教育的这一倾向依然没有改变,都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工作,通过单方面的大量灌输来达到教学目标。这种单一的教授模式不仅较为枯燥乏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且职业学校的教师仅仅负责传授课程书本知识,对讲述的内容毫无设计,不仅没有层次感,也不关注这些知识对学生是否产生了实际的影响。
三、职业教育视角下改革创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采用多元教学方式
通过在新媒体时代下开展授课的新形式,不仅改变以往老旧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模式,也能使现今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更加方便、有新意,通过充分结合时代的发展,利用多元教学平台开展更加适合高校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新形式,从而保证学生对教师讲述的知识内容有更详尽的了解和把握。多元的教学方式内容广泛,不仅包括各种新媒体教学软件、设备,还包括线上教学、网络授课等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利用新技术构建教学平台,来完成教学的智能化目标,不仅可以拉近汉语言文学知识内容同学生之间的联系,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深切感受到有着悠久历史的汉语言文学的魅力,还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老牌学科,以往在课堂上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主要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代文学史以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等,这些汉语文学知识都需要在学习时查阅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才能结合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譬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倘若不了解当时正值民族危亡之际,就难以体会《狂人日记》的恐怖,也难以感受《孔乙己》的悲哀。因此在学习文学史上与之相关的文章知识时,我们务必要了解其写作背景和生平经历,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细腻的文笔和强烈的情感。在网络多元教学模式下,有关文章内容的信息唾手可得,这也极大节省了教师和学生去图书馆翻阅相关资料的时间。
(二)将教学计划与职业规划相融合
针对目前广泛存在的教学计划与职业规划不相容的问题,学校需要根据当前的汉语言文学课程的现状进行及时调整。任何课程归根结底都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因此学校对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规划需要从社会角度出发,从实际出发,既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又保证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能够用自身所学课程服务社会。汉语言文学这门课程本身历史较为悠久,学习面也较为广阔,理论上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课程,只有学校方面及时对汉语言课程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够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水准,改善上课情况,提高课程热门度并增加课程学生数量。
(三)注重思想价值观教育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常常处境更为艰难,容易出现学校家长不愿送,学生不愿学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许多人都有学习技术的愿望,汉语言文学这类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并不合适出现在职业学校中的观点。事实上,汉语言文学并没有大家想象的一般“高高在上”,我国丰富多彩的汉语言文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可以使其以一种正确的眼光看待自身的经历和职业,鼓励学生在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工作环境中,能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及时宣泄自己的压力,释放自己的情感,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提升自身的思想观念,通过注重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来促使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上的改革创新。
四、结语
本科教育视角下的汉语言文学课程历史悠久,不管是学生数量方面还是知识方面同其他课程相比都是较为稳定的。正因如此,当汉语言文学切换到职业教育视角下后,从教师到学校都出现了不少问题。职业学校开设的汉语言文学与其他技术类课程相比,针对性较弱,实际操作内容较少,被大多数人当作鸡肋课程,因此出现了开设不畅,课程热门度逐年下降的问题。在职业教育视角下,汉语言文学课程在教师队伍结构方面也出现了问题。职业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在更为传统的背景下成长起来,不论是课程水平,还是教学方法,都比现如今的汉语言文学教学背景要落后许多。除此之外,通过单方面的大量灌输来达到教学目标,这种单一的教授模式较为枯燥乏味,不仅不易引起学生共鸣,而且职业学校的教师若对讲述的内容毫无设计、没有层次感,教授的知识对学生也将难以产生什么实际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面的改革创新措施,采用多元教学方式,使教学更加方便、有新意,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将教学计划与职业规划相融合,促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更好的未來发展,以及通过思想价值观的教育来促使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上的改革创新,希望通过上述措施能够对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方钊.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与写作,2020(6):116.
[2]高升.线上教学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初探:评《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20(10):84.
[3]王振军.“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汉语言文学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39(12):64-70.
[4]全朝阳.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评《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J].新闻爱好者,2019(11):109-110.
编辑 郭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