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扬州运河文化活态数字化发展构建研究

2021-08-27 06:54张飞越陈海鹏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化建设

张飞越 陈海鹏

【摘要】    大运河是大型线性文遗的代表,科技的创新为运河文化的继承与传扬提供新思路,朝着数字化的方向活态传承。对此,本文以扬州运河文化为例,立足于运河资源开发现状,挖掘沿线与街区的生态资源与历史遗产,并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创建数字化发展构架。力求通过培养非遗传承人、建设运河文化体验馆、继承当地非遗文化等方式,振兴运河文化经济带,带动运河沿线经济发展。

【关键词】    扬州运河    运河文化    数字化建设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下,为文化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洗礼,许多文化遗产与古建筑濒临灭绝,以往主要侧重于静态保护,而先进科技的诞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可在全球化语境下实现文化价值的活态传播。以扬州运河文化为例,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汲取运河文化本体内的文化基因、创新因子,构建活态化的运河文化格局。

一、扬州运河文化概述

中国运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南北运河的开通,使东南沿海与内地区域的联系更加紧密,营造崭新的自然生态环境,带动了整个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扬州运河哺育了扬州,没有古运河便没有扬州古城,运河的兴衰史与这座城市完全契合,现已成为扬州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

在文化传承背景下,应以扬州运河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技艺为落脚点,与非遗传承人建立合作关系,深刻感受传承人与受众在生活背景、审美意识等方面变化对非遗活动产生的活态流变。经过系统性分析与整理,创建高校科研、非遗传承者、设计企业与受众间多方合作、数字化设计构架,依靠APP平台、大数据等手段进行信息传播与共享,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传承者与当代受众对扬州运河文化、非遗技艺的感悟与活态流变,依靠设计驱动创新发展,使运河文化从保护层面朝着传承、创新的方向转变[1]。

二、扬州运河资源开发现状

2.1古运河游览线开发

扬州充分发挥水上资源优势,顺着运输沿线开发生态资源与历史遗迹,与人文景观串联起来,进一步了解古运河历史,打造一条水上文化长廊。当前,已经在麦粉厂遗址、瘦西湖沿线、“乾隆水上游”等处开通旅游线路,通过水陆结合的方式,将休闲、独家与文化观光有机结合起来。

2.2运河沿岸游览区开发

长期以来,扬州的运河沿岸风光美化工作从未停止,沿岸观光景致不断改造提升,游览通航条件不断优化,建设出一条“水清岸绿”的休闲观光带。运河两岸设置五彩灯光,打造灯火辉煌的夜景,使古运河显得更加梦幻。同时,还加强对湾头古镇、茱萸湾、邵伯古镇等区域建设,使运河沿岸历史文化不断开发出来。

2.3扬州古城街区开发

运河与扬州城紧密相依,古城是运河旅游的重要依托,通过对古城进行创意包装,将其打造成文化、旅游与商贸集于一体的业务聚集区,建设一系列商务会所、文化会馆、创意街区等,汇集人气与财气,延长旅游产业链。扬州城还致力于盐商街区、民俗生活街区、长乐客栈、武当行宫等精品项目保护,注重古城街区的保护性开发[2]。

三、扬州运河文化活态数字化发展构建措施

3.1数字构建——运河数字化发展基础

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将传感技术等多样化虚拟技术引入其中,逐漸打破以往文化研究表层数字化,弥补原生性数字化保护不足问题,使运河文化传承者与数字设备间实现人机互动,通过产生的虚拟形态获得听觉、视觉等多样化感官模拟体验,借助三维、四维体验技术分析资源,促进数字化优化,替代以往文化口传、身授、意会的传承方式,达成运河文化活态性目标。以扬州运河文化体验场馆为例,该场馆可为人们提供视觉、触觉、听觉与嗅觉等多种体验形式。在视觉体验方面,是指通过视觉感受到事物后产生的心理反应,从眼睛看到图像到领会眼前构成的“视觉世界”。

游客在体验馆内移动产生不同的连贯性视觉画面,依靠相关联的物品组成室内奇幻空间,由此产生思考与反馈;在触觉体验方面,如墙体、室内陈设与底板等,在人们未与之接触前带有坚硬、清凉之感,但真正触摸后才感觉到真实存在。此种体验是在视觉与触觉共同作用下产生,通过坚硬、平滑或者温暖的材料,为游客带来不同的视觉触觉感受,使室内设计展现不同的效果。在听觉与嗅觉方面,设计者同样可通过科技手段创作模拟所需要的声音,从而产生特定设计效果。

3.2以人为本——运河数字化发展核心

运河文化不但是物质遗存,同时还包含着劳动人民浓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这里的“人”不但是为运河文化做出贡献的人群,如研究者、文化传承者等等,还包含扬州本土群众,他们在运河文化滋养下生长,也在无形中对运河文化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成为推动运河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运河文化可将地域变迁、审美变化充分展现出来,是“活”的显现,这就决定运河文化不能停留在物质层面的保存,还要注重人的保护。因参与者范围较广,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在时空变化下对运河文化的理解发生改变,只有充分尊重当地人群的创造力,将其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才可发觉运河文化中更多活态流变的创新因子。为培养更多非遗传承人,可将非遗教学项目引入课堂,选择当地本土运河文本,将其纳入到美术、文学、体育等专业中,并制定相应的课程,使民间传统技艺能够融入教学体系内,通过创建实训基地的方式进行非遗文化实操训练,提高学生对运河文化的了解度,增加学生非遗传承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与企业建立联系,开展学生实训技能训练,通过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参与到文创产品生产中,通过了解生产环境,将就业方向与所学内容相结合,使专业技能满足生产要求;院校还可具备非遗创新大赛,鼓励学生参与到大赛中丰富技艺展示,提高创新与文化专业技能[3]。

3.3创新因子提取——运河数字化研究关键

在以往运河文化保护中,过于注重扬州运河文化活动,忽视了文化空间数字化。运河文化作为文化空间,尤其是扬州运河产生的心理空间、意识空间,是文化创新因子提取的前提所在,需要选取最鲜明的特点,与本土记忆、区域文化特点以及传承人等文化元素相结合,联系现有生活方式,使运河文化传承得以延续,并在数字化时代下,使其在全球化语境内实现文化价值。

进入21世纪后,数字图书馆诞生,非遗逐渐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转变,从数字扫面朝着三维建模过度,使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文遗数字化保护已经实现数字化到可视化转变,由此创建出的自然与虚拟空间能够相互交错,虚实结合,形成前所未有的文化景观。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将真实的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中呈现出来,且与档案馆、图书馆以及文物图像等相链接,为专业咨询提供辅助作用,由此打破非遗静态保护以及活态传承间的屏障。

将扬州运河文化、扬州玉雕、扬派盆景等数字化保存下来,建设数字化模拟博物馆。数字信息技术可增强传播技术力量,形成数字建模、虚拟现实以及数字动画等媒体技术,将运河非遗资料原原本本的整合成信息资料,使古运河资料更加系统有序,再借助网络平台将运河非遗资源保存下来,实现活态传承;还可创建虚拟的运河博物馆,将与运河相关的董永、乾隆、苏东坡等传说以图文、视频以及三维图像等方式展现出来,借助网络平台将数字信息传递到全世界。可见,数字媒体技术可为活态传承贡献巨大力量,使运河非遗传承更加灵活高效。

3.4数字设计驱动——运河数字化研究路径

根据人类文明进化史可知,设计对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具有推动作用,可依靠设计驱动创新发展。在运河文化活态流变研究中,可借助网络平台、虚拟场景与受众交互等方式进行系统研究,再依靠大数据、云计算建模,将创新与设计过程变为与扬州运河文化相符的设计成果。

以N1955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该园区一“大运河”为主题创建了数字博物馆。与传统博物馆相比,采用动画、多媒体、3D影像技术等方式,在科技支持下展现大运河的发展历程,包括古桥、民居、灯影与桨声等等,为世人呈现一幅活灵活现的古运河画面。传统博物馆多采用静态文物展示方式,但数字博物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将藏品以数字形态、文本信息等形式展现出来,有效弥补以往陈列方式单一、藏品损毁、无法近距离观赏等弊端,支持展品与游客间的互动,有效提高游客的参与体验性,使其更加深刻的理解博物馆内涵[4]。

以扬州彩灯为例,灯彩作为扬州富有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江苏省非遗之一。灯彩颜色鲜艳,形态各异,以牛角、羊角制成的琉璃燈为主,多用于节日时街景布设,是当地民间的传统习俗。彩灯利用铁丝与竹竿编出骨架,再用纱绢包裹起来,灯上用流苏装饰,下方绘制人物、山水等图案,将其悬挂在房檐,供人们欣赏观看。一些彩灯外表还会写上带有地方特色的诗文,成为高端艺术品,因其制作工艺较为繁琐,拥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体验馆内将“彩灯”元素布设在街道与房檐上,并与游客产生交互,增强游客的空间视觉体验与互动感。除此之外,体验馆四周背景用电子屏投影呈像,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换天气、白昼交替,使游客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官获得良好体验,如同亲临扬州彩灯巷一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新时期背景下,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应从静态朝着活态转变,立足于当前运河沿线与街区资源的开发情况,采用先进科技创建运河体验馆,在体验理论引导下对内部空间进行创意设计,并与灯彩街巷体验空间相结合,使游客在触觉、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获得全新体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注重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与民俗文化的传扬,使更多的人了解运河文化,主动参与到运河文化传扬队伍中,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怀玉.基于世界遗产扬州运河文化发展研究[J].长江文化论丛, 2019,000(001):P.89-96.

[2]陈西木.扬州运河文化体验馆空间设计创意研究[D].扬州大学,2020.

[3]包广龙,杨豪中.基于运河活态保护的工业景观遗产再利用——以扬州东区运河公园设计为例[J].城市建筑,2019,No.277(08):69-72.

[4]吕烨.运河文化视角下的扬州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江苏大学.2020.

猜你喜欢
数字化建设
我国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与发展策略
高职院校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及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外语语言实验室数字化建设中的相关问题
少数民族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的文化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
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城市园林绿化档案数字化建设探讨
数字化建设在油田安全环保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