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博物馆逐渐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展现一个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博物馆作为人们日常活动的公共场所变得不合时宜,因此本文基于故宫博物院的数字产品设计,旨在结合新媒介的发展探索我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媒介;博物馆;数字产品;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2
0 绪论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集收藏、保存、研究、展示、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博物馆在强化原有功能的同时结合新媒介开始探索数字产品设计,其通过数字产品的开发和数字媒体技术的经营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逐年提升[1]。然而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约束,我国对于数字媒体、新媒介等新兴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博物馆的成熟新型商业模式来探索我国博物馆的未来发展之路。
1 新媒体时代故宫博物院线上数字产品建设
1.1 故宫出品
故宫出品的一系列APP借助移动设备贯穿于每個现代人的生活中,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必备APP。又因为疫情暴发,线下参观故宫博物院变得困难,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在充分解读博物院藏品的历史和文化后,又借助新兴数字媒体和新媒介等手段对历史文物做出更进一步的解读,成功开发出一系列新媒介数字产品[2]。
1.2 产品功能介绍
“故宫展览”“陶瓷馆”这两款APP为大家提供了浏览、查询信息和预告相关展览的服务。故宫出品的系列APP、“微故宫”官方数据APP等这些新媒介数字产品都是为满足参观者的需求而开发的,其利用大数据收集使用者的爱好、使用习惯,进而对收集到的用户爱好、使用习惯进行针对性分析,不断升级改造其数字产品。同时,数字故宫公司也在不断谋求新媒介技术与故宫博物院的进一步结合与发展[3]。相关开发者又结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从根本转变这类APP的使用方式,参观者可以通过这些多种多样的新媒介数字产品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和浏览的文物。数字故宫也在结合新媒介、新数字媒体技术、新教育理念、新时代文化的标准以及各种线上教育形式,把相关内容和信息定向传送给有需要的参观者,同时通过数据回收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满足不同的受众需求,这样才能实现故宫博物院发行新媒介数字产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4]。故宫博物院的新媒介数字产品的建设一直都以文化建设和传播为主要方向,以新创意将故宫的文化历史延展平铺开,通过对数字产品的升级更新,提高数字产品的吸引力,结合新媒介技术并通过故事和游戏等模式来展现故宫的精神文化内涵[5]。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好的社会文化体验,数字故宫还将持续为故宫博物院的教育、公共服务建设开发新产品。
2 中国博物馆新媒介数字产品开发现状
2.1 博物馆现状
近年来,博物馆因作为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可供城市居民参观游览,逐渐转型为一种文化产业。国家相关文件和通知强调了博物馆虽然已逐步转型为一种文化产业,但是其本质还是以提供公益服务为主。基于我国各大博物馆紧跟国家文化创新的脚步,纷纷开始转型发展并与其他产业合作,又恰逢新冠肺炎疫情扰乱人们的出行活动,因此新媒介越来越成为我国各大博物馆文化创新转型的重点方向。我国新媒介等新形式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仍然处在起步阶段,博物馆文化创新产业和新媒介等新兴产业的结合对市场和政府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各地政府积极推行相关政策,同时人们对博物馆这种文化型地标建筑的认知和接受不断加深,我国各省市的大型博物馆开始应用新媒体、新媒介技术对数字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通过举办各种新媒体和新媒介设计比赛、创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还有收集整理博物馆相关受众群体的创意和设计产品模型、博物馆立体数字模型,同时又通过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实现国内各大博物馆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促进各大博物馆转型发展。而定期举办文化创意精品展也成为新媒介技术与传统博物馆进一步结合发展的尝试,通过这种新型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博物馆的知名度,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博物馆的经济压力,甚至足以支撑博物馆的正常运营,这从侧面说明了新媒介与博物馆文化创意的结合会是未来我国博物馆发展的主要方向。
2.2 市场现状
就目前的市场而言,随着博物馆新媒介文化创意市场竞争的愈演愈烈和需求方的不断涌现,更多的新媒介数字产品将应运而生。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市场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对于主打新媒介数字产品这种创造性的新兴产业来说,更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进行及时的升级更新。相关新媒介数字产品的开发理念并非和以往一样只是“遵规守矩”的复制和模仿,而是采用新的思维将新媒介的新功能融入其中,把历史文化融入参观者的生活中,同时在相关APP的研发中也一直贯彻这一理念[6]。
2.3 受众需求现状
对新媒介数字产品的要求不再仅局限于样式新颖、风格年轻化,而是要注重培育新形势下包含文化历史的审美,应符合大众的新型审美需求。相关历史文物的故事是对该文物的一种文化解析,在传播这些历史文化的同时,要把能欣赏历史文物美的观念传承下去,这才是故宫博物院开发这些新媒介数字产品的初衷。新媒介数字产品代表的是故宫博物院的“公益文创”理念,不同于其他博物馆出于盈利目的而设计开发新媒介数字产品。新媒介数字产品不同于博物馆其他普通营销产品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文化性和科技前沿性,新媒介数字产品的开发一定要以弘扬文化为主,并且通过新媒介等新型数字技术,赋予新媒介数字产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价值,并将其发扬光大,以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积极研发新媒介数字产品的主要目的是让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以将其使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连接,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活体验。新媒介数字产品既具有商业价值,又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还是民族记忆的另类传承,它们通过新媒介等新型数字技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受众的视野中,成为受众与故宫博物院之间文化交流与传承的桥梁。
3 对新媒介数字产品研发持消极态度
3.1 博物馆对数字产品的态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都没有真正进行新媒介数字产品的研发,很多博物馆管理人员认为,博物馆是公益单位,如果进行新媒介数字产品的研发和使用,实现博物馆的自主创收,在大众眼中,博物馆的公益性就会渐渐消失殆尽,从而只留下博物馆以营利为主的印象,这将破坏博物馆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博物馆的公益性和盈利性仿佛站在了对立面[7],博物馆是一个社会服务型的公共机构,其建立的本义是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社会历史。如果博物馆自身进行新媒介数字产品的开发经营,这一行为或将颠覆广大群众对博物馆的传统认知,而以盈利为主要目标的行为自然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因此自主研发新媒介数字产品并投入运营获得经济效益这一环环相扣的行为势必损害博物馆在广大群众心中的美好形象。
3.2 相关产业的缺失和研发部门的缺失
造成这一问题的客观原因是大多数博物馆缺乏专业的新媒介数字产品研发人才,所以大多数博物馆的新媒介数字产品的研发还只停留在廉价的数字纪念品上,又或仅仅是一些没有文化含义的数字玩具,空有新媒介数字产品的噱头,却没有文化价值的实质,这是因为当前许多博物馆对于新媒介数字产品的重视程度和相关认识脱离了大众的实际需求,这样的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博物馆及其正进行研发的新媒介数字产品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同时,当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打着新媒介技术旗号的数字产品,其实质上却只是一些小商贩随意制造的所谓的数字产品,不仅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充满低级趣味,严重破坏了博物馆和历史文物在大众心中的形象,不但没有对文物历史爱好者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反而给大众留下不好的印象[8]。
3.3 相关管理者态度消极
部分博物馆管理者鼠目寸光,把一些消耗博物馆文化价值的所谓数字产品看成是实现博物馆盈收的救命稻草,将博物馆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抛诸脑后,甚至与之相背离,只是单纯根据消费者的喜好进行设计研发,放任没有营养的新媒介数字产品进入市场被随意推广和售卖,不但让广大群众看不到博物馆新媒介数字产品研发存在的意义,而且不能起到弘扬我国历史文化的作用[9]。目前我国博物馆的管理体制单纯依靠政府的相关规定,文化创意传播的相关政府部门缺失,仅仅有极个别的博物馆能参加博物馆协会,大多数博物馆仍处在自我管理、地方管理的境地。优良的新媒介数字产品的营销成功,逐渐引起了制造业、轻工业产品制造等行业的注意,其争相询问合作事宜,由此行业间的联系和融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介数字产品不同于其他性质的普通产品,其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是产品的内涵与核心,它的研发、设计必须与广大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相符合,必须贴近广大群众的生活实际。
3.4 行业形势
目前,相关行业没有明确设置研发新媒介数字产品的门槛,导致很多不合格的新媒介数字产品流入市场滥竽充数,不仅造成行业的混乱,还导致新媒介数字产品的价值意义出现偏差。这样以短暂的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研发设计,最终只会造成行业的发展方向逐渐偏离新媒介数字产品应当传承弘扬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这一准则,继而新媒介数字产品的研发就会与博物馆的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相分离。因此要想保证博物馆的纯粹,承担好文化传承的使命,就应将产品的经济效益交由市场决定,只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剥离,才能保留博物馆研发新媒介数字产品的正确意义[10]。
4 新媒介数字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纵观历史,每一个新技術的出现都会引起一个行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变革,新媒介等新技术的出现势必会催生无数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而这项技术与文化创意产品的融合也必将带来一阵新风暴。2014年京台文化创意产业展的举办就给广大的文化创意产品从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11],短短几天的展会总成交额就高达7.6亿元,这充分证明文化创意产品拥有潜在的价值和巨大的市场。而新媒介等新技术展现出的优势又充分贴合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属性,新媒介技术的媒体个性化是其最大的亮点,以往媒介的大众化不能突显其载体的特殊性,尤其是文化创意产品这种带有独特含义和属性的产品,更需要突出其文化性质带来的个性化。新媒介技术还具备易检索这个特点,可以随时上传、存储信息,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历史相关内容;新媒介技术发布信息的实时性,使传输者和被传输者呈现双向性,不会再如此前仅仅是传输者单方面控制传输方向。
5 结语
在当前大众的文化艺术审美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笔者以故宫博物院成功推出的系列新媒介数字产品以及其数字化发展规划为例,以点带面地分析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博物馆实现数字化以及开展新媒介数字产品的运营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李鹤,杨玲.全民移动互联时代来临[N].人民日报,2014-04-14(003).
[2] 章义平.关于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开发的认识与思考[J].东南文化,2011(04):101-108.
[3] 游冉琪.博物馆文创产品需要“家常菜”[N].中国文化报,2014-12-01(114).
[4] 黄光男.博物馆企业[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94.
[5] 徐春昕.博物馆纪念品把记忆带回家珍藏[N].环球日报,2015-06-08(006).
[6] 杨逸. 2000余家博物馆热衷文创创意“卖萌”不应成终点[N].新华日报,2016-03-18(012).
[7] 易乐.论中小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与经营[J].大众文艺,2013(18):66-68.
[8] 单霁翔.我国博物馆市场营销的探索[J].北方文物,2013(04):103.
[9] 王月芳.博物馆文化商品开发与营销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
[10] 陆建松.博物馆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J].中国博物馆,2014(02):52.
[11] 黄光男.博物馆新视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109.
作者简介:苏冉(2000—),男,江苏宿迁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