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悲剧主义叙事风格

2021-08-27 17:50曹源王馨张宗凤
艺术科技 2021年13期
关键词:哪吒之魔童降世

曹源 王馨 张宗凤

摘要:《哪吒之魔童降世》采用悲而不哀的叙事风格,整体呈现出悲剧的韵味。本文从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种叙事范式出发,探究《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悲剧主义叙事风格。

关键词:悲剧主义;叙事风格;《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3-00-02

从古希腊戏剧和莎士比亚戏剧中,诞生出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在易卜生的社会问题戏剧中诞生了社会悲剧[1]。这三种悲剧叙事思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代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7月26日上映,累计票房破50亿元,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三,实属中国动漫第一爆款,掀起了巨大的文化浪潮,深受国人喜爱。《哪吒之魔童降世》具有一定的喜剧色彩,但是在人物角色的塑造、故事情节的编排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悲剧主义叙事特点。

1 宿命的桎梏

1.1 古希腊人的命运观

命运悲剧的经典代表作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等。古希腊时期,人们受科学水平与认知能力的限制,在遭遇恐惧、困惑时常常将其归结于命运,从而导致人类对众神产生怀疑与怨念——人们拥护了神,但是却没有时时刻刻受到众神的庇护和宠爱[2]。这让人们将神置于命运之下,古希腊的神明们会遭遇凡人的境遇,受命运的支配。命运悲剧探究人类与生命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但不管是人还是神,他们都不断地反抗命运所带来的束缚,却都在反抗中无意识地走向了注定的命运,在猛然发现自己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后,无比痛苦。但主人公即使遍体鳞伤、身心俱损,也仍然能坚持自己的信仰,以顽强不屈的性格、强大的生命力和永不言弃的个体意志冲破命运的迷障,走向对生命意义的无尽探索,引发观众的怜悯及恐惧,体会自由意志的难能可贵。

1.2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命运悲剧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中,最大的命运悲剧莫过于魔丸与灵珠的调换。哪吒成了魔丸转世,被太乙真人许下魔丸必将禍害人间并且在三年之后将遭遇天劫的预言。三年来,哪吒始终生活在李靖夫妇编造的“哪吒是灵珠转世”的善意谎言之中。在他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他愤怒、怨恨、不甘,并将所有情绪发泄在李靖和太乙真人身上。当哪吒发现父亲计划用自己的性命来换他的性命时,他被爱拯救,发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怒吼。除了哪吒,还有一人困在命运的桎梏中,他就是偷换灵珠与魔丸之人——申公豹。身为妖族的申公豹,刻苦修炼,逆天改命,凭借一己之力成为上仙。但是妖精出身的背景,让他得不到认可。在修行路上受尽委屈,任凭他如何挣扎,也永远无法洗脱妖精的印记,到头来发现自己终究还是局外人。这二人背负着各自不同的命运悲剧,不论是处于知情还是不知情的状态中,都没有放弃自己。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第九章提到“悲剧应摹仿由能引发怜悯和恐惧的事件组成的完整行动”。针对怜悯和恐惧,他在第十三章进一步说到,怜悯的对象是遭受了不该遭受之不幸的人,恐惧的对象是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3]。哪吒是怜悯的对象但非恐惧的对象,本应为灵珠转世的他因太乙真人的疏忽成为魔童转世。这一反转奠定了哪吒逆天改命的基础,在命运悲剧的环境中,他差点被太乙真人消灭,不被村民们待见,找不到玩伴,一系列经历引起人们的怜悯。此后被爱唤醒的哪吒奋起抵抗宿命,凸显了他超越命运的品质,激起了人们的共鸣,即使身处困境,依然能够拥有强大的力量,不放弃追求个体的自由意志。哪吒是能够引起怜悯却不能引起恐惧的对象,申公豹则是能够引起恐惧却不能引起怜悯的一个角色。他早期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上仙,但到中年,却有了一种面对巨大铁幕时的惶恐和臣服,产生了用尽全力却抵达不了彼岸的焦灼感和无力感。即使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他也未放弃自己,执着地反抗。他的处境使人感到恐惧,因为他的命运不正是小人物的命运,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命运吗?

对比哪吒与申公豹,哪吒身上有着浓烈的古希腊悲剧人物气息,而在申公豹身上,可以看到现代悲剧的特点。古希腊传统悲剧大多基于英雄事迹和上古神话,重点突出英雄人物形象[4],表现人们与命运抗争的无助,展现主人公在逆境之中的意志追求。而现代悲剧则更加注重小人物的命运,那些想要挣脱命运枷锁、力图改变生存环境的普通人的命运。他们的弱点是人类共有的弱点,他们的悲剧成为整个人类的悲剧[5],极易激起共鸣。但不论是古希腊式悲剧还是现代式悲剧,都能够引起当代人的共鸣,激起当代人的思考,具有积极意义。

2 性格的困境

2.1 性格悲剧

亚里士多德在其发轫之作《诗学》中对悲剧进行解剖,认为其必须包括以下六个关键成分:情节、性格、语言、思想、戏景和唱段。其中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性格的重要性排在第二位,性格悲剧是指主人公的性格弱点或偏见而导致的悲剧。性格冲突是情节性的悲剧作品中悲剧形成、发展的主要推动力[6]。符合人物性格的行为和语言需要遵守必然性与偶然性,这两者将直接推动情节的发展,使得性格成为悲剧的构成要素。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是性格悲剧的经典代表作,他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塑造哈姆雷特的形象和性格,将命运悲剧推向了性格悲剧。而这部作品中的性格悲剧成分也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提倡人类的个性,反对神性,呼吁人们去追求眼前的幸福,解放个性[7]。

2.2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性格悲剧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影片中,申公豹的悲剧虽有命运不公的因素在,但他的性格也是一大原因。申公豹本心不坏,可惜心底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没有形成正常的心态,从而开始钻牛角尖,最终将自己困死。申公豹刻苦修炼法术,成为元始天尊的弟子,也是元始天尊弟子中最为勤奋的。但元始天尊却将晋升十二金仙的机会给了太乙真人,发放法器时,也将“江山社稷图”给了太乙真人。申公豹每每被忽视,都只将怨恨埋在心里,将原因归咎于自己的出身。他在黑暗中苦苦挣扎,一心只想向元始天尊证明自己才是十二金仙的最佳人选。他的嫉妒、执拗和成见让他成了一个城府极深的阴谋家,他偷偷与龙族合谋,夺取灵珠,培养敖丙,让哪吒变成杀人魔童,再让敖丙借机斩妖除魔,功成名就,以此换取自己晋升十二金仙的资本。申公豹的内心太脆弱,一旦不被需要,心底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越是自卑就越想要证明自己,活得压抑且辛苦。申公豹的反抗越是激烈,就越是显示出命运对性格压迫与毁灭的力量之强大。

敖丙以一副文质彬彬、温柔如水的公子形象登场,心性善良,内心柔软,但是他的内心深处,却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在海滩面对哪吒以及在陈塘关面对百姓时,他生怕自己的身份暴露,用冷酷的外表包装自己,拒人千里之外。而面对家族的期望时,他只身担负起重任,从没有抱怨,懂事得让人心疼。天性如此纯良的敖丙没能逃脱悲剧的下场,被父王和申公豹打造成了一个通往成功的阶梯。敖丙不是为自己而活,没有信仰,不会或者说不敢独立思考,导致他生活在犹豫与矛盾中而无法解脱。在最关键的时刻,敖丙选择违背自己的内心,降大灾于陈塘关,点燃了悲剧的导火索。敖丙的天性虽向善,但立场却终究是混沌的。

申公豹与敖丙在性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同为妖族,善良但心底都有着原生家庭赋予的自卑。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关爱,缺少一个优秀的引路人来治愈他们心里来自原生家庭的自卑,导致他们性格偏激,不善于沟通,没有信仰,任由权力和欲望摆布,从而造成了一系列的悲剧。

3 社会的牢笼

3.1 社会悲剧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悲剧理论认为:社会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8]。易卜生的社会问题戏剧《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悲剧,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在这部剧中可以体会到作家对这个世界和人际关系的一些独特的看法,更能够透过文字感受到社会黑暗的一面。

3.2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社会悲剧

《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处的环境是基于《封神演义》所构造的。在封神的世界中,上至神仙派系,下至坐骑小妖都普遍存在鄙视链。以封神中的两大派系阐教和截教为例,元始天尊的门派被称为阐教,通天教主的门派被称为截教。在这两个门派中,阐教明显看不起截教。在原著中,截教中的石矶娘娘不仅没有胡作非为,还十分热心肠,但是却惨遭太乙真人和哪吒师徒二人杀害。哪吒先是练箭射杀了石矶手下的碧云童子,后又将另一个弟子——财运童子打得半身不遂,石磯一路追赶哪吒到了太乙真人处,太乙不但不主持公道,反而对石矶大打出手,石矶打不过太乙真人,最后被杀。太乙真人与石矶打斗时说了一句“邪不能胜正”。石矶与太乙真人同为鸿钧的徒子徒孙,但太乙真人却如此看不上石矶,可见门派之中的偏见有多深。撇去门派,申公豹虽然打破了成为一只普通野兽的命运格局,修炼得道,拜在元始天尊门下,但是却摆脱不了妖族的身份,带着这个身份,他始终处于鄙视链的底端。十二金仙中,黄龙真人的坐骑是仙鹤,普贤的坐骑是白象,慈航道人的坐骑是金毛吼。由此看来,以申公豹的出身,他在阐教中只能当坐骑,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让元始天尊破格收取他为亲传弟子,在地位上不输其他人族,可其他师兄仍然是看不起这个妖族同门的。在这种环境下生存的申公豹感受不到来自师父元始天尊的关爱,也感受不到来自同门师兄弟的陪伴。申公豹与哪吒同被命运以不公对待,但哪吒有陪他踢毽子的母亲,有愿替他承受天雷的父亲,有和他共担天雷的龙三太子,有用修为去保他魂魄的师父太乙真人。反观申公豹,他一无所有,在一次次的努力中,无人爱他,任由他在苍白的反抗中坠入无尽的黑暗。

身处社会悲剧的还有龙三太子敖丙,本应享受世间最为纯净的父爱师恩,但是他还未出生就被赋予厚望、被计谋围困。他被迫转世成为灵珠,肩负起整个龙族的期望。若这种期望是阳光美好的,是顺应敖丙内心的也就罢了,但敖丙身边的人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对他提出要求,父亲和师父对他的好带有目的,从未有人真诚地爱他,生活的环境没能补全他性格上的弱点,自卑的他从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反观哪吒,虽为魔丸,但是他始终生活在爱中,这一份份真挚的爱感化了他、点醒了他,也弥补了其性格的弱点,赋予他勇气和信心,所以最后他能够勇敢地听从内心,追求自由意志。

申公豹、敖丙的社会性悲剧都源于历史要求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截教、妖族受到排挤,即使战功赫赫、为人勤奋,却还是被数落,挣脱不了来自出身的桎梏。处于弱势的他们一心向上的追求与社会势力的风向产生了冲突,在这种大环境下,若是他们没有强大到能够推翻现有的秩序,那么越是挣扎,悲剧的进程就越快。

4 结语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儿童与成年人都能看的动画,之所以能感动无数人,是因为它能让人们找到自己,看见对命运、成见的反抗,能触动其心中最柔软、最真实的角落。哪吒和敖丙虽身灭但魂存的结局一方面给了悲剧一个交代,另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的期望。命运是无法更改的,但并不代表我们就要用消极的态度去面对它,影片中一个个身处困境却无所畏惧的勇士展示了顽强抵抗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勇敢前行。

参考文献:

[1] 王晓红.《老师好》的悲剧主义叙事风格[J].电影文学,2019(24):104-106.

[2] 张小燕.透过《俄狄浦斯王》看古希腊人的命运观[J].黑河学院学报,2017,8(6):175-176.

[3] 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81,97.

[4] 张希冉,于晔.古希腊悲剧特点在美狄亚中的体现[J].戏剧之家,2020(13):15-16.

[5] 李向欣,孙学棋.解读音乐剧《小王子》的悲剧审美价值[J].戏剧文学,2012(3):79-82.

[6] 刘利斌.性格悲剧理论下的贾宝玉和哈姆雷特[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1(5):70-73.

[7] 李悦.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性格悲剧解读[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9):191-192.

[8] 马克思·卡尔,恩格斯·弗雷德里克.马克思恩格斯收藏的作品(第01卷)[M].人民出版社,1995:5.

作者简介:曹源(1998—),女,湖南衡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影视。

王馨(1981—),女,江苏高邮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影视创作。

张宗凤(1998—),女,山东邹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动画。

猜你喜欢
哪吒之魔童降世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中国文化的崛起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待中国式家长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
《哪吒之魔童降世》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