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政
2019年无疑是中国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先是年初科幻片《流浪地球》以46.55亿元荣登中国电影票房第二名,仅过了半年多时间,即今年9月就被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超越。
这两部影片的横空出世,可以看作中国科幻、动画类影片的突破,究其背后,既是中国电影业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更是中国文化崛起与自信的侧面反映。
与科幻片有所不同,追溯起来,动画片在中国电影史上也曾有过不俗的表现与骄人的战绩。1922年,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问世;1941年,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上映,引起强烈反响,日本著名动漫画家手冢治虫1988年在上海与《铁扇公主》主要导演之·的万籁鸣老先生见面时说,自己就是因为看了这部片子才决心投身动画事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中国动画也迎来了新阶段。1956年,讲述神笔马良故事的《神笔》荣获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儿童文娱片一等奖,这也是中国动画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随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黑猫警长》《天书奇谭》等诸多佳作接续涌现,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经典。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中国动画立足于民族特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创作出了令世界惊叹的水墨动画,如《小蝌蚪找妈妈》,以及根据敦煌壁画改编的《九色鹿》等,无不具有强烈的中国气息与中国特色。
回顾这一时期的中国动画,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精细化制作,不论是长片还是短片,也不论是手绘还是剪纸,都一如既往地追求精益求精;二是依靠国家投入,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三是取材大多来自古代人物或神话传说,以现代人物和生活为叙事的很少。所謂“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这些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动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低谷。一方面,在文化也是一种产业、属于市场的应当交给市场的主导思想下,国家投入大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资本还未及进入这一领域,精细化制作难以为继,遑论创新突破。中国动画日渐式微,只能退缩到电视阵地,并无奈地采取低龄化战略,满足于保住低幼儿这一市场。
与之相伴的是外国动画的大举“侵袭”。1995年,迪士尼动画《狮子王》的引进,让中国人看到了不一样的动画大片。自此,中国的大银幕上,基本只见好莱坞动画的“攻城略地”了。感受到重重危机的中国电影人,尽管在1999年创作出了当时投资最大、篇幅最长的《宝莲灯》,但也只是昙花一现。这之后,《魁拔》(2011)、《十万,个冷笑话》(2014)虽然也曾令人耳目一新,但因其独特的题材与风格,受众毕竟有限,一定程度上叫好不叫座;反而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系列动画,借助其“IP效应”,赚足了票房。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尽管面临危机,中国电影人从未放弃对中国动画的梦想,中国观众也从未放弃对中国动画的期盼。经过长时间的卧薪尝胆,2015年可以说拉开了中国动画新的序幕。这一年,《大圣归来》借助口碑相传,低开高走,实现逆袭,最终以9.56亿元登上中国动画票房第一名,成为当年的现象级作品。延续这一势头,之后每一年,《大鱼海棠》(2016)、《大护法》(2017)、《大世界》(2018)、《白蛇:缘起》(2019)都引来热议,持续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动画的关注。直到此次《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可以说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之魔童降世》,通过这几年数量的累积,可以梳理出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动画的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有的是延续了一以贯之的好传统,有的则是新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一是制作精细用心,并努力与国际先进制作技术对接。例如,《大圣归来》林中追逐一场戏只有1分多钟,1500多帧的片段却足足做了半年时间,而悟空与“混沌”决战这场戏,更是耗费了一年多时间才完成。事实上,由于起点的落后,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中国动画较之好莱坞动画,制作周期往往更长。
二是制作影片最初往往是一个或几个人因为共同的梦想而凝聚在一起,其间历经困难而百折不挠,后来才慢慢吸引社会资本的关注。例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因为动画梦想而放弃了医学专业,甚至辞去工作潜心动画创作。《大鱼海棠》初期更是因为资金问题而暂停,后来在网上发起众筹才引起光线传媒的注意,并在后者的注资下得以重续。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圣归来》的开创性地位就在于,正是通过这部片子,让社会资本发现中国动画同样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样值得投资。
三是尊重市场规律,并开辟出独特的市场化路径。由于动画自身的特点,无法像其他类型的电影那样,可以通过明星效应进行推广宣传(好莱坞主要是通过邀请明星配音来制造热点),加之可供借鉴的先例太少,中国动画接受市场检验的过程,经常是借助口碑相传,不断扩大影响,进而实现逆袭,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四是摆脱低龄化倾向,向全龄化转变。通俗地说,就是从大人带孩子看电影转变为大人与孩子一起欣赏,并且,不同的群体都能在影片中得到不同的感受。例如,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热映,中纪委网站甚至刊发文章《(哪吒)里,你看到人生百态了吗?》,文中历数小小陈塘关里的人生百态,最后总结出“得了人心,才算得上完美大结局”。
五是叙事题材仍主要集中在古代人物与神话传说上,这—方面固然是创作者试图通过古事今说赋予传统不一样的现代内涵,另—方面也是观众对于新的人物设定还需要一定的接受过程。
应该说,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兴起,不论是电影,还是其他领域,固然要遵守这个领域的内在规律,但外在因素同样不可或缺,在某种意义上,外在因素所起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而在这些外在因素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国家力量。
具体地说,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两个外在的基本因素:一是拥有数量众多且稳定的观影群体;二是得到国家强有力的支持。第一个因素是基础,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的中国是任何领域和产业都不可忽视的巨大市场。每一种类型的影片,只要精确瞄准喜爱该类型影片的群体,就有了稳定的观众,这也为不同类型影片都能有各自充分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可能。就中国电影来说,由于历史形成的中华文化圈优势以及海外华人众多的特点,它对于向东亚、东南亚和海外华人传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尽管人口因素是基础,但如果没有国家力量的强有力支持,也不能将其转化为红利。换言之,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培养并释放人民的需求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强大的一个见证与体现。以新世纪的中国电影票房为例,2003年突破10亿元;6年之后,即2009年突破50亿元;仅一年之后,2010年突破100亿元;这之后,2013年、2015年、2018年分别突破200亿元、400亿元、600亿元(9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不仅与第三名日本(20亿美元)拉开距离,而且逐渐接近第一名北美(119亿美元)。再以单部影片为例,2002年,张艺谋执导的《英雄》以2.5亿元的票房拿下了当年的冠军,如今,第一名为《战狼2》(2017,56-83亿元),甚至榜单上的第100名都达到了7.5亿元。
支撑中国电影市场蓬勃成长的,正是近二十年來中国的飞速发展。~2GDP比较为例,2000年,中国GDP为1.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六位,与第一名美国(10.28万亿美元)相差8倍多;2007年、2010年,中国分别超越德国、日本,此后稳居世界第二;2018年,更是突破90r亿元(13.2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51万亿美元)的64%。有人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中国GDP将毫无悬念地超越美国。
国力的强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社会各方面消费需求包括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并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1997年底,好莱坞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取得1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这部影片也很快被引进中国,收获了3.6亿元票房的“神话”,但对于好莱坞来说,当时的中国市场显然不起眼,包括《泰坦尼克号》在内的众多好莱坞电影在宣传时很少踏足中国。而到了2012年,中国已成为3D版《泰坦尼克号》宣传的重地。时至今日,一些好莱坞大片都抢先在中国上映,中国市场的地位日渐突出。
国家力量的强大,不一定专指国家对于电影产业的直接投入,还意味着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这也是体现国家力量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竞相投入到电影产业中,为故事的创作、技术的革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物质保证。特别是与其他类型的电影相比,科幻片、动画片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没有雄厚的社会资本的扶持,是很难实现长足发展的。
进一步说,从中国科幻、动画电影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文化崛起与文化自信,也是颇可总结的。一个国家文化的崛起,固然离不开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但更重要的是国家力量的强大,唯其如此,才能为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同样,一个国家文化的自信,首先应该体现在对内的自信。近14亿的中国人正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土壤。我们常说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当然没错,但若是对内都讲不好,又如何对外讲好呢?例如,作为中国电影票房冠军的《战狼2》跻身全球TOP100票房榜,这也是亚洲电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的垄断,不过,其海外票房却只有100多万美元。这—方面说明,只要守住国内这个阵地和市场,一切皆大有可为,这就是中国文化自信的根基;另—方面也说明,我们走向世界的道路还比较漫长、空间还很广阔,这也是中国文化崛起所面临的挑战。令人欣慰的是,再回到前面《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来,其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于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国家稳步前行,中国文化必将焕发更加灿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