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都市圈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

2021-08-27 05:46胡敬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热点趋势

摘 要:基于中国知网1998-2021年收录的1243篇都市圈研究的CSSCI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内都市圈研究的主要特征进行回顾并揭示其热点及趋势。结果显示:第一,都市圈主题文献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高产作者以罗守贵、高汝熹、孙久文等10位为代表,研究机构以南京、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科研院所为主;第二,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化等主题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第三,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群等主题是近年来我国都市圈研究的前沿方向。

关键词:都市圈 CiteSpace 热点 趋势

都市圈建设是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其要求是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在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的整合,从而缩小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1]。因此,都市圈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缺乏对其研究进展的分析。为了深入了解我国都市圈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本文将对都市圈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一、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的CSSCI数据库,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国都市圈研究在近年来的发展脉络与前沿动态,以“都市圈”为主题进行精确检索,检索时间为2021年2月1日,共检索出1245篇论文,并对会议、报纸、评论、报告等无关文献进行人工筛选剔除,最终得到1243篇论文。同时,借助由美国德雷克赛大学陈超美团队在2004年研发的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2],利用都市圈相关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机构、高被引文献及关键词等方面的信息,识别并展示当前我国都市圈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

二、我国都市圈研究现状

(一)发文时间分布

都市圈相关文献的发布时间和发文量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能够展现出特定时间内的研究成果产出情况。1998-2021年我国都市圈主题研究的论文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1)。具体而言,都市圈相关论文最早开始于1998年对重庆在长江经济金融合作带中地位与作用的研究[3];在2009年出现了一个峰值(95篇),其原因是在2008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提出到2020年粤港澳力争形成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到2020年达到最高峰(111篇),究其原因是在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都市圈的概念,同时,在2020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为抓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极大地激发了学者们的对于都市圈领域的研究动力并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导向。

(二)发文作者与机构

通过对都市圈相关研究的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进行分析,能够清晰呈现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和机构。表1列出了1998-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发文量前10的作者和机构,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罗守贵教授(11篇),其也是国内较早开始研究都市圈问题的学者之一。同时,发文量较多的高汝熹(10篇)和孙久文(10篇)也都是较早进入都市圈领域的学者。进一步分析发现,都市圈领域的学者合作度较低,主要以个人研究为主,研究者之间联系较少。

此外,1998-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发文量最多的研究机构是南京大学(61篇),主要研究南京都市圈的建设和发展。其次是北京大学(52篇)和上海交通大学(48篇),分别围绕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都市圈进行研究,这表明研究机构的区域性较强,合作较少。

(三)高被引文献统计

高被引文献是衡量都市圈领域高水平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指标。表2列出了1998-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高被引文献排名前10的信息。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张京祥等的《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501次),其次是张伟的《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332次)和王桂新等的《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301次)。张京祥等在其论文中总结了城镇群体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并对都市圈的概念及形成机理进行深入分析[4]。张伟在其论文中对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进行探讨,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5]。王桂新等基于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6]。

三、我国都市圈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一)研究热点

通过关键词分析能够把握都市圈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结构和发展方向,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夠在文献中提取出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或主题词词频的高低分布,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热点,判断发展动向。表3列出了1998-2021年国内都市圈研究前10个高频关键词,排名前3的高频关键词分别是都市圈(289次)、城市群(70次)、城市化(50次),这表明都市圈、城市群和城市化是都市圈主题的研究热点。此外,按照都市圈研究的关键词中心度的大小排序,位于前3的关键词依次为都市圈(0.55)、城市群(0.21)、中心城市(0.13),这表明上述3个内容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

(二)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突发性关键词能够揭示一段时期内我国都市圈的热点,并有助于厘清该领域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表4列出了1998-2021年我国都市圈研究关键词突现排名情况,按照突发性关键词强度大小排名前3的关键词依次是“高质量发展”“新型城镇化”“京津冀”。从时间维度来看,2005年以前的突发性关键词主要是“城市化”“都市圈规划”“科学发展观”,都市圈建设最早是为了缓解人口集中与中心城市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2005-2015年的突发性关键词主要是“京津冀”“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产业布局”,这个时期是南京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与发展阶段;2016-2021年的突发性关键词主要是“新型城镇化”“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这一时期学者们更加关注都市圈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大都市圈的高质量发展;从影响时周期来看,“新型城镇化”影响时间最长,达7年,其次是“区域经济”和“南京都市圈”。中国学者对都市圈的关注从传统都市圈向现代化都市圈转变,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和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军,都市圈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推动跨区域联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持续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我国对于都市圈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城市群和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出发,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中国知网CSSCI数据库中关于都市圈领域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1998-2021年都市圈主题研究发文数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以上海交通大学的罗守贵和高汝熹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孙久文等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同时形成了以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为核心的研究机构,而张京祥等的《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和张伟的《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是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文献;第二,通过关键词分析发现都市圈、城市群以及城市化等主题是国内学者共同关注的热点,其中都市圈的研究则是重中之重;第三,通过突发性关键词分析表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群等主题则是现阶段以及未来我国都市圈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城乡差距扩大,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培育现代化都市圈以推进新时代大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所在。都市圈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环境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关注该领域。因此,应加大对都市圈热点领域的深入研究,围绕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要领域,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为推动城市群主体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原新,唐晓平.都市圈化:一种新型的中国城市化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04).

[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3]黄信标,肖望.重庆在长江经济金融合作带中的地位与作用[J].金融研究,1998(01).

[4]张京祥,邹军,吴启焰,等.论都市圈地域空间的组织[J].城市规划,2001(05).

[5]张伟.都市圈的概念、特征及其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2003(06).

[6]王桂新,潘泽瀚,陆燕秋.中国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科学,2012(05).

(胡敬,新华日报社)

猜你喜欢
热点趋势
趋势
互联网创业新趋势
热点大爆炸
初秋唇妆趋势
中国传染病十年新趋势
《数据的集中趋势》测试题
三大精选热点风格
智慧交易系统趋势攻略之一:趋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