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志磊
[摘 要] 针对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岗位更迭迅速、专业教材无法及时响应需求、固定的学科化内容无法满足电商产业变化、教材内容难以体现岗位经验性知识学习要求的问题,经过调研分析、实践创新,结合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特点,提出了“动·拟态”的教材建设路径,构建了实时监测、动态迭代、拟态耦合等机制,形成了“拟态模块+任务活页”式教材编写模式,提出了“拟态学习空间”教学资源设想,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教材建设作有益的尝试。
[关 键 词] 教材建设;动态迭代;拟态耦合;触发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232-02
一、背景与起因
当今社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传统商务转型升级迅速,电商行业随着国家推动、社会需求已衍生出诸多相关产业与岗位,这给学校电商专业教学带来很大的困惑,教材与教学改革的诉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中职专业教材虽然经过几轮改革但还是存在许多問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教材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岗位更迭要求
产业升级转型及市场需求变化致使岗位更迭,电商原有岗位消失或重新组合产生新岗位时刻在发生,教材因编写及出版周期原因无法及时响应这种变化,导致学校电商专业学生学习内容相对滞后,无法对标实际岗位,使专业教学无法精准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教材固定的学科化内容无法满足电商实际岗位的情境动态变化
电商产业更新频率高,有关实际岗位工作要求及情境随着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在时刻变化,相对固定的学科化知识体系无法适应实际岗位情境的动态变化,单一的学科教学无法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三)教材内容难以体现岗位经验性知识学习要求
现有教材虽然从内容编写、体例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但从呈现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上分析,仅能准确表达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在学法指导环节难以对企业急需的岗位经验性知识进行清晰的描述,致使学不能致用、校企供求脱节。
以上问题具有普遍性,虽然教材改革发展中形成的“活页式”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类似情况,但由于电商职业领域的综合性、多样性、实时性始终制约教材的开发,急需探索一条适应电商学习的创新教材建设路径,使其真正推动专业有效、高质学习的发生、发展和深入。
二、理论梳理与概念运用
(一)迭代
迭代是重复反馈过程的活动,其目的通常是为了逼近所需目标或结果。每一次对过程的重复称为一次迭代,而每一次迭代得到的结果会作为下一次迭代的初始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电商岗位要求也随之变化,但其变化的起源、过程乃至结果都是具有一定逻辑链路的,利用迭代理论来理解和设计课程标准能较精准地呈现岗位标准变化,为教材及时更新打好基础。
(二)拟态
拟态是指一种生物在形态、行为等特征上模拟另一种生物,从而使一方或双方受益的生态适应现象。
电商岗位发生变化,其岗位工作任务、流程及相应的工作要素均会产生相应变化,传统教材虽有相关情境描述环节,但始终浮于表面,无法对学校相对固化的教学环境、要素做深入引导。拟态概念的提出,针对教学弊端及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深入要素模拟,能较好地解决企业实岗学习。
(三)耦合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概括来说,耦合就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体相互依赖于对方的一个量度。
教材编制环节之间相互影响、作用,其因素变化导致编制各环节相应变化,利用耦合的概念对相互关系及影响设置量度,进行精确描述,有利于教材开发需求程度的衡量。
(四)触发
触发指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
基于教材的动态编写机制,需要设定一定的触发条件,当电商行业企业变化到一定量时,触发教材更新机制,由相关组织进行岗位分析研究,提炼要素,及时更迭,补充内容,使教材能符合校、企双方需求。
三、设计思路与框架
根据以上电商教材现实问题,通过对专业教材编写的流程分析,以“活页式”教材模式为基础,笔者从“课程”“教材”“教学”三环节统筹考虑,梳理编制机制,加入“动态迭代”“拟态耦合”环节及“校企联合基站”的创设,支撑教材改革、创新,其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四、教材建设策略运用
(一)建立“校企联合基站”
将“校企联合基站”作为“动·拟态”教材建设路径的核心组织,以传统教材编写人员为基础,强调校企人员互通与交流,通过学校教师驻点企业、企业人员兼职教学、定期互访机制等方式,加强企业岗位和学校教学之间的联系,互为支撑,为后继工作打好基础。
(二)引入动态迭代机制
通过企校实时交互,建立“触发机制”,设定动态监测岗位任务数据,当变化值达到一定标准时,触发“课程指向迭代”“课程标准迭代”“课程内容迭代”,如图2所示。“校企联合基站”针对行业岗位任务变化进行“调研、转化、验证”,形成新的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如图3所示。
(三)拟态耦合机制
在动态课程迭代的基础上,针对企业岗位任务进行“动·拟态”教材的编写,将课程标准、内容通过提炼职岗要素、搭建流程框架、构建项目环境等以拟态形式耦合入教材体例中,模拟企业实际岗位经验性知识。根据电商岗位当前工作任务序列,动态转化为任务活页形式嵌入教材,形成“拟态模块+任务活页”式教材,支撑电商教学与行业实时需求接轨。
(四)搭建基于云端的“拟态学习空间”
通过网络将企业资源有效地与学校教学资源相耦合,形成“动·拟态”教材一体化资源,量化学习进度,实时评测学习水平,推进生成性课堂、开放性课堂,支撑“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有效推动专业教学优质化。
五、结语
针对电商教学、电商教材开发的困境,提出电商专业教材的有效建设路径,其特点表现在以下几点。
1.提出了动态监测机制,实时迭代课程,有效解决了教材内容的时效性问题。
2.探索了教材编写新模式,即提出了“拟态模块+任务活页”式教材编写模式,有效解决对企业实际岗位经验性知识的学习。
3.构思了立体化教材新范式,体现了现代创新教材及资源对专业教学的有力支撑。
4.重新定义了教材编写的工作路径,为今后教材编写开拓了思路。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通领域中切实有效建立“校企联合基站”的长效性机制,是“动·拟态”教材建设有效路径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魏蓝天.创新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作家天地,2020(20):122,124.
[2]叶君敏.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基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6.
[3]田慧.对外汉语教材语料编选的实用性原则方法论[J].参花(下),2020(12):61-62.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