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

2021-08-27 06:32陈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6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匠中学生

陈亮

[摘           要]  首先介绍工匠精神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然后分析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接下来总结当前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最后重点探究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德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推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工匠精神培养的良好效果。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工匠精神;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174-02

随着社会的蓬勃发展,各个行业不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为国家富强提供推助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才是源源不断的动力,人才承担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能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了全面提升社会发展的效率,中职学校应集中精力落实德育教学环节工匠精神的培养工作,为社会持续发展供应优秀人才。这既能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还能深化中职学校德育改革,为日后工匠精神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工匠精神概述

(一)基本内涵

所谓工匠精神,从广义角度来看,工匠精神是基于时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其代表着无私的默默奉献精神,同时也是一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偉大思想境界[1]。从狭义角度来看,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执着追求,体现在其对于自身所产出产品的精益求精,这也是我国社会生产发展的根本要求,即创造出更多高品质的产品用以满足人们生活的物质需要[2]。

(二)具体表现

1.精神文明的结晶。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伸与发展。就工匠精神本身来说,其属于我国数千年精神文明的传承。例如从我国古时流传下来的青铜器、金缕衣、书法作品等,这些都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文物,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见证了工匠精神的传承。

2.高贵品质传递的载体。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活跃着无数的工匠,他们默默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面,虽然他们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以及生存背景各有不同,但是在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够找到一种热爱生活、勇于付出的高贵品质,这便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3.无私奉献精神的诠释。范仲淹曾经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便是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而工匠精神则是对这种精神的拓展与延伸。

二、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提高德育有效性

中职德育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能够弥补以往传统德育教学方法的不足,成功打造高效的德育课堂。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能工巧匠与技术标兵大量涌现,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推动着行业的发展,同时,为后来者起到了示范带头的作用[3]。德育课堂上,教师将其作为教材知识点解释、说明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真实内涵,鼓励学生从能工巧匠身上汲取宝贵精神,将其化为行动力。这既能充实德育教学内容,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德育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德育课堂上,教师通过工匠精神对中职学生在思想、心理、道德精神等方面的正确引导,希望学生能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与技能水平,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学习。工匠精神渗透到德育环节之后,教师动态关注学生成长,并了解学生内心想法,记录学生践行工匠精神的表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强化学生责任意识。当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加入工作中,且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的中流砥柱[4]。可见,工匠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进而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支持。

三、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

(一)工匠文化环境不够优化

当前,部分中职学校集中精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部分德育教师关注教学结果,相对来说,工匠文化环境创设工作流于形式,这是影响工匠精神培养效果的原因之一[5]。举例来说,校园内、班级内有关工匠精神标语的信息较少,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演讲比赛较少,所以多数中职生对工匠精神了解甚少。

(二)德育课程中工匠精神培养方法单一

现下,部分中职学校未针对德育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往往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教学法、命令式教学法。长此以往,中职生被动接受德育知识,并且学生在工匠精神培养环节消极表现,导致德育质量大幅降低。

(三)中职生工匠精神相对匮乏

网络信息时代下,很多中职生沉迷于网络,这不仅导致学生丧失学习斗志,还使学生产生功利心理和浮躁情绪。如此往复,中职生职业精神得不到强化,并且这与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工匠精神培养要求相违背。

(四)德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水平偏低

如今,中职学校德育教学未落到实处,反映出部分德育教师未高度重视学生道德品质、工匠精神的培养,一旦师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意识,则很难完善工匠精神的建设[6]。分析原因可知,中职教师片面关注学生成长,并忽视学生内心想法,再加上德育教师尚未掌握工匠精神与德育融合的精髓,所以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果与预期要求存在出入。

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创设工匠文化环境

工匠文化环境创设效果直接影响着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质量。工匠文化环境创设期间,需要德育教师和校领导的共同努力,如教学楼走廊、教室内墙壁张贴新时代能工巧匠的图片,或者展示工匠作品;张贴有关工匠精神的标语,设置工匠精神宣传栏。目的是时刻提醒学生学习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除此之外,中职学校适当组织德育活动,活动内容和主题均围绕工匠精神开展;为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还可以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等,更好地为学生营造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工匠文化环境中得到熏陶,同时,为后续德育与工匠精神结合奠定基础。

(二)创新德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方法

中职装饰设计专业开设德育课程后,德育教师在工匠精神渗透方面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使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效果达到预期。当生活化教学法引入德育课堂,能为工匠精神激发提供源泉,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向学生渗透一些拓展性的材料,并且在教学阶段将工匠精神的教学融入其中,随后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体会工匠精神,让学生逐渐认识了解到工匠精神,且能够在设计工作中秉承一丝不苟、严阵以待的优良传统,这样才能保证装饰设计工作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培养工作的成效,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全新类型的人才。

(三)丰富中职生工匠精神内涵

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德育教师来说,应客观分析、全面总结影响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因素,通过正确引导,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工匠精神学习理念,使其在工匠精神实践中有出色表现。网络信息时代下,德育教师向学生介绍正确用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纠正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同时,教师延续学生对网络载体的利用热情,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有关道德模范的资料,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整理工匠精神的作品、代表人物。同时,面向学生开设职业课程,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学生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设置系统化课程,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内容,并为工匠精神实际运用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强化了中职德育的成效,还使工匠精神得到了传承。

(四)强化德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水平

德育教师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起到引导作用,教师与时俱进的创新工匠精神教学理念,并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如观察工匠人物生活环境、体验工匠人物技能操作,从内心深处感受工匠魅力,从而提升德育教师工匠素养。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能够获得新思路,将工匠精神作用价值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传递,真正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此期间,教师密切关注社会发展趋势,通过德育教育工作对人才进行科学性的引导,疏导学生的心理,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走进社会并融入社会,并且以工匠精神的超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完成本职岗位上的工作,从而为我国社会的建设与进步贡献出一份力量。此外,教师为学生争取到企业中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点付诸实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也能让学生逐渐养成对于本专业的热爱精神,提高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全面优化教学工作效果。

五、結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中,为了全面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需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具体来说,中职学校创设工匠文化环境、创新德育课程中工匠精神培养方法、丰富中职生工匠精神内涵、强化德育教师的工匠精神培育水平,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引导作用。随着德育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效果的优化,能使学生养成不怕吃苦、不怕艰难、勤奋工作的精神,从而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完成本职工作,并且以工匠精神来严格要求自己,逐渐成长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冯金霞.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策略[J].学子(理论版),2017(14):29.

[2]刘琴芬.中职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4):47-48.

[3]孙盛宝.中职德育中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对策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0):194-195.

[4]邓政秀,詹望望.中职德育工作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21):1.

[5]刘芳.论新时期中职思政理论课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9(12):252-253.

[6]林洁.立足物理教学弘扬“工匠精神”:试析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7(10):67-68,7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工匠中学生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工匠神形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致敬!老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