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2021-08-27 05:55杨金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杨金莺

[摘           要]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从课堂获得的收获。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图片、视频或活动,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而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或者能深化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得到情感的熏陶等,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的有效运用。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穿插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106-02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这些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取决于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是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逐层分析、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学生除了偶尔思考一些小问题,基本都在忙着做笔记。这样,学生很容易感到厌倦,注意力发生转移,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而且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接受能力也比较弱,课堂习惯也有待提高。因此,中职语文课堂中教师更要随时注意学生的上课状态,并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而教学时如果能适当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图片、视频或活动等,会犹如夏日的一股凉风吹进课堂,驱散课堂的沉闷,起到“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的效果。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运用穿插的意义

(一)增加语文课堂的魅力,让学生热爱语文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如果有兴趣,学生不仅会认真听课,还会积极思考主动发问,甚至迸发出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思维火花。所以课堂教学时要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而一味分析文本的教学方式容易让课堂沉闷,尤其是说明文、议论文类的文章。相对记叙类文章来说,学生常常觉得说明文、议论文比较枯燥,听课兴致不高。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图片、故事或者活动,能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不能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学,还应进行相关的知识拓展,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包含文学知识,还可能涉及历史、地理、天文、美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适当的文本外的知识穿插能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教学时如果适时穿插一些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古典诗词等,能帮助学生多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修养。教学科普说明文时可以穿插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学生的道德品质不仅影响他们的未来,还关系国家的发展。中职学生相对来说,不良的行为习惯更多一些。因此,中职学校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而语文的德育功能是非常突出的。所以中职语文教学不仅要承担传授知识的任务,还应很好地发挥德育的作用。在教学时注重德育的渗透,要教书更要育人,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更要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适时穿插一些名人伟人的事迹或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感人故事,可以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

二、中职语文课堂运用穿插的策略

(一)穿插课本剧表演

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地穿插课本剧表演,让学生自己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说人物的台词、表演课本中的情节,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又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寓教于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文化修养。课本剧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模拟,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教学《鸿门宴》《威尼斯商人》和《林黛玉进贾府》时,因为文章篇幅较长、人物众多,学生不易理清人物关系和情节,可以选一些经典片断让学生表演。项庄舞剑、樊哙闯帐、鲍西亚智斗夏洛克、王熙凤出场、宝玉和黛玉相見等,这些精彩的情节通过表演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也使原本比较沉闷的讲读课变成一堂生动有趣的表演课,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显著。再比如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进行对话模拟。通过表演,让学生觉得文中的五个人物好像就在眼前谈笑风生,鲜明地感受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

(二)穿插相关的文学作品

古今中外很多优秀文学作品有相似之处,或是内容或是主题或是人物形象。课堂教学时可以在课前穿插学生学过的课文或学生熟悉的文学作品来引入对教学内容的介绍,使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也可以在教学完以课文为桥梁穿插其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阅读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比如教学《威尼斯商人》时,可先让学生回忆小学时学过的选自《儒林外史》的《两茎灯草》中的严监生,并告诉学生严监生是我们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的吝啬鬼形象,而外国文学作品中也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其中之一就是《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学生听了,立刻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比如教学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一课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母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除了老舍先生还有很多文学家写过关于母亲的文章,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卖白菜》、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等,这些文章都朴实而感人至深。大家可以去找来阅读并比较一下异同。”这样的借题发挥,既可以为学生的课外阅读点亮一盏明灯,又能让学生在阅读后联系自身,对亲情有进一步的感悟,学会珍惜和感恩。

(三)穿插图片、音频、视频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效果很有帮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融合图片、声音等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单调的课堂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先播放配乐朗读的视频,在优美的音乐和画面中使学生体会到作者所描写的朦胧的意境美,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雨霖铃》时课前可以先播放李叔同的《送别》,歌曲的旋律能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离别的伤感氛围中,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易于走进诗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而在教学说明文《牛郎织女》和《神奇的极光》前,可以先播放一些星座和极光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学生看到这些优美图片,一下子被震撼住了,马上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再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播放电视剧中王熙凤出场和贾宝玉、林黛玉见面的片断,让学生认真观察他们三个的穿着打扮和语言、动作,使学生对他们各自的性格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以播放电视剧中林冲山神庙杀敌的片断,让学生对林冲的性格和《水浒传》“逼”上梁山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四)穿插故事

穿插故事是提升语文教学趣味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现实生活中的感人故事,把知识讲授与故事结合起来,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使学生增长知识或是受到情感的教育。比如教学《永远的蝴蝶》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凄美爱情故事,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又如教学汪国真的诗歌《平凡的魅力》时,可以穿插一些快递员、外卖员、公交司机等平凡人的感人故事,既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此外,学生一向比较怵文言文,觉得艰深难懂。教学时就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相关历史人物的有趣事迹,調节课堂气氛,营造轻松的氛围,让文言文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如教学《鸿门宴》时可以穿插叙述《象棋的来源》《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对课文内容兴趣大增。

三、结语

实践证明,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形式多样的穿插,能让课堂妙趣横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当然,不能随意穿插,备课时要精心准备、计划。穿插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穿插的内容要围绕文本,不要随意发挥,不能一味为活跃课堂气氛而哗众取宠。时间不能太长,要让穿插的内容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妙芬.“穿插”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29).

[2]刑菊文.语文教学中的“穿插”技巧[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6).

[3]辛玉珍.穿插为语文教学添异彩[J].黑河教育,2016(7).

[4]陈芳.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6(12).

[5]周立群.穿插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神州(下旬刊),2013(9).

[6]刘红丽.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穿插艺术的有效运用[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