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要求 杨敏
[摘 要] 以工作過程导向为理念,探讨如何围绕企业的工作案例和工作过程进行中职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开发,详细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流程和教学实施的步骤。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导向;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课程开发;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056-02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工作过程,它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过程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中职教育提倡“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本专业对应的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因此,中职的专业课程开发应在职业场所中寻求相应的情境,将企业中真实的工作案例、工作流程进行梳理与汇编,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进行课程的开发。通过课程教学,将企业诸多的先进理念、真实的工作情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工作经验,无缝对接本专业的就业岗位。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
(一)课程的定位
对接工作岗位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课程开发前期,编者所在专业对区域内30多家企业与行业协会进行了调研,并开展了职业能力分析会。根据调研及职业能力分析会的结果,得出本校物联网专业应定位于培养能胜任企业所需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系统管理与运维人员、物联网产品生产等岗位的技能型人才。而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课程定位为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内容对接物联网工程技术岗、物联网系统管理与运维岗,旨在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奠定物联网设备安装、配置、运维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工作过程的选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其课程内容来源于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学生完成项目的流程对接企业的工作流程。课程编写团队通过调研,收集了物联网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通过整理与分析,选取了其中七个典型的工作项目,涵盖了智能家居、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物联网的应用。
要想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就应通过不断的实践性任务来得以实现,在不断的训练中来完成能力的提高。因此,本课程每个学习项目都包含不同的任务,项目和任务按照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需要的“咨询、决策、计划、采购、实施、检查、评价”七个步骤为指导,设计整个实训教学过程。而在项目和任务的排列上,在遵循工作顺序的原则上,兼顾由易入难、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三)教材及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材是课程物化的载体,是课程开发的重要环节。本课程由于涉及多学科的交叉与应用,因此组建了由物联网、电工、程序设计等学科背景的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组成的“双师型团队”来进行教材的编写,兼具知识背景与企业实践经验,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材编写提供了保障。
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应避免传统课程一本教材教到底的封闭教学观,应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开发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通过“双主体开发、多层次呈现”的方式建设,双主体是指由校企共同参与,这种方式避免了开发的教学资源只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学,而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应用。而多层呈现是指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应当多样化,如课程标准、教学微课、教学课件、实训任务书、实训报告、拓展资料包,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系统、完整的保障,为学生的拓展学习创建空间。
(四)课程的评价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开发的课程是以工作过程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因此,课程评价应摆脱以往的单一性理论测试评价或技能测试评价。课程评价应包含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横向评价应包括课前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职业素养评价,而纵向评价则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间互评、企业评价组成。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保障
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训条件和师资是保证课程高质量完成的基础。由于本课程项目任务选自企业的真实工作案例,因此实训室应由校企合作共同参与建设,尽可能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训环境,所采购的实训设备应为工程设备而非专供教学的模拟设备,如本课程所配套的实训室中的物联网网关、传感设备、配置软件均应用于真实工程项目。教学师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授课或由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完成授课任务。
(二)教学组织
教学的形式宜采用小组教学,每组3~4位学生,成员被分配担任项目经理、售前工程师、工程实施人员等职位,项目经理组织协调项目小组的工作,对老师负责。教师在课前创设情景、提出任务;小组成员根据任务,阅读客户需求文档,根据客户需求,讨论后制定项目总体方案;售前工程师通过上网查询制定项目报价表,项目经理和工程实施人员通过阅读现场环境描述文档,制定项目进度表和派工单;工程实施人员根据实训任务书完成工程安装与调试;项目完成后项目经理编制项目验收报告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最后再由教师和企业工程完成客户验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师更多的是扮演教学的引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三)教学成效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及教学实施,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物联网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近四年获得5个省级一等奖,1个国家级一等奖。学生就业的对口率从原来的75%提升至90%,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物联网企业担任企业工程师,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深受企业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李园媛.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课程设计与实施[J].农家参谋,2020(4).
[3]杨亘,曾宪荣,吴裕农.基于信息化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拆装课程自组织学习模式设计[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7).
[4]吴铠波.工作过程系统化:中职“3D打印+Arduino”跨界课程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