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21-08-27 05:34赵贤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16期
关键词:临夏州精益求精双师

赵贤和

[摘           要]  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中国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工匠精神的提出既符合职业院校教育理念,同时又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育有德之人,需有德之师,具有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具有工匠精神教师队伍的支持,这也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分析,探索工匠精神培养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意义,并对临夏州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6-0044-02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由此可见,加大工匠精神培养力度已经成为国家意志与社会共识,加强工匠精神培养势在必行。工匠精神的培养体现了我国经济转型时期人才需求的迫切性,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对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服务国家战略转型发展的重要基础。[1]

一、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的内涵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高度。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围,是忠诚、严谨、认真、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体现。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对自身产品精益求精、严肃认真、品质不断提升的追求与情怀,是一种服务至上的奉献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的是品质上的不断超越和提升,体现了踏实、坚定、严肃、严谨的态度和气质。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的内涵

从职业教育领域来看,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体现。所谓的“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教师专业职务证书与相关职业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具有熟练的技术、踏实的品行、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不断追求卓越的品质。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细节、专注教学内容、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自身技能的提升和知識的丰富,要有严谨的态度和追求细节、不断完善的精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重视榜样的作用,教师自身优良的品德和工匠精神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提高学生的工匠意识。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队伍工匠精神分为匠德、匠心和匠技三个方面,匠德是师德的体现,匠心代表了社会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匠技则体现了教师的职业能力。

二、工匠精神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一)国家对职业院校教师素养的新要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对职业教育的教师明确提出了新规定,要建立一支专兼融合、素养高、技艺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层也强调要搭建一支类别齐全、技艺强的技术性专业人才队伍,这些都暗含着匠人精神是高质量优秀教师的关键,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将来的发展。所以,以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为切入点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对促进教师队伍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工匠精神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作为其终生奋斗的事业,借助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满足新时代发展人才需求。所以,教师是否具备工匠精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工匠精神的作用。

(三)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

促进“老、中、青”协调发展是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的关键。不过从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发展现况看来,青年教师居多,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人数较少。这种人才队伍结构模式中,教师队伍建设表现出一定的“缺角效用”,即对老教师来说,其经验性和精神性的“稳控”要素缺少,工匠精神正好填补了这一缺口。工匠精神可以协助青年教师迅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促进其快速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发展。

(四)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以为职业岗位和行业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高技术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为主的教育类型。很多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都是从事一线工作,这也是我国工匠大国发展的潜在力量。教师是高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塑造者,因此教师拥有工匠精神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三、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临夏州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中职教育是临夏州高等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临夏州经济社会支柱行业技能型人才输送的主阵地。临夏州地区偏远,受“双师型”教师的紧缺和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影响,当地的职业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技能掌握的能力也相对较低,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因此,临夏州中职院校紧跟国家政策要求,积极开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从实践来看,临夏州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从工匠精神认同感培养和工匠精神培养机制两个层面进行。

(一)培育工匠精神认同感

在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时最重要的是教师的价值认同,应将归属感放在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首先,感情上的认同。教师是认知的主体,工匠精神是客体。在对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培养时,首先要获得教师情感上的认同,让教师消除对工匠精神的质疑之后,教师会在兴趣、情感、意志上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性。在认同感产生的过程中,感情认同是催化剂,加快从认知能力到行动的转换。其次是认知上的认同。认知心理学将人脑比成高速运行的机器,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认知是人的大脑对外部信息加工、存储并产生知识表征的过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认知认同便是教师在了解工匠精神内涵、特点、目的后,慢慢消除对工匠精神的质疑。在认知上达到认同后,会在认同过程中产生关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逻辑起点。最后是行动上的认同。行动认同是认同的最高层级,工匠精神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个人行为上,行动认同便是把内在的工匠精神价值观与规则外化成个人的实践行为,在专业上体现为敬业爱岗、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追求完美、尊技重教等个人实际行为。行动认同是认同的最终目标,注重自我建构,也就是认同承载着的主体性。所以,教师个人特征与主观观念会影响其对工匠精神的认同。从实际来看,临夏州中职院校教师的工匠精神认同感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院校对工匠精神的重视情况、培养氛围等。

(二)建立工匠精神培育机制

高质量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也需要职业院校要有高学历、高职称、拥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离不开工匠精神培育机制的支持,临夏州中职院校在具体操作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引培机制。临夏州中职院校积极打造“大国工匠进校园”工程加速建立柔性人才引入机制,借助校外权威专家、国家和省级技术性大师在校内教育科研、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以技术性指导、中短期兼职等方法引入实践能力强、专业技术好的高技能人才与优秀工匠加入校园兼职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临夏州中职院校还积极建立大师工作室、开设匠人匠心讲堂等,加大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的传承和引入。建立师徒制项目,聘用作风好、技术高、经验丰富的技能大师进校园,以培训老师的身份,通过师带徒的方式对中职院校教师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借助师傅授艺的模式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其次,建立校企师资共培机制。临夏州中职院校应积极推动校企合作的交流和沟通,把工匠精神培养和教师实训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结合起来,让企业的工匠精神和中职院校的专业教学不断融合、升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多种方式改变当前中职院校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工匠精神培养为切入点,畅通教师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担任工程师的渠道,选派专业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在企业环境中学习实践技能和企业技术技能大师刻苦钻研、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让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陶冶教师的工匠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工匠精神的同步发展。教师在企业学习时还要重视自身现场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解公司对有关职位的要求,掌握课程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的差别,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了解所在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最后,建立“双师”工匠型教师队伍考评机制。临夏州中职院校要正确引导教师全力发扬工匠精神,深植匠人文化,以技术锻造匠艺,以师德涵养匠心,加强对教师教学与实践中的考核与评价,通过创新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在选派进入企业学习教师匠艺考核上,临夏州中职院校通过企业导致对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和个人实践能力进行综合考评,通过匠艺来考核进入企业学习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知识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等的培养,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双师型教师匠心评价上,临夏州中职院校以双师型教师为考评主体,通过自我考评了解教师的客观态度。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工匠精神得以传承的根本。通过“双师型”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让其以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标准来对照自己、反思自己,用专注、忠诚、责任、敬业来评价自己,让其把培育和实践工匠精神落实到教学工作中。此外,临夏州中职院校还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软性评价,重视实践课程教学评价,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精益求精、忠诚、责任、吃苦耐劳等态度和精神,要求教师始终坚持一颗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匠心。

四、结论

对职业教育来说,教师队伍建设和工匠精神培养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教书育人,通过其专业的素养、良好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品质和爱岗敬业、追求完美、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成长为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以工匠精神来引导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符合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对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瑞明,左浩,赵铭雪,等.淺议基于“工匠精神”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234-236.

[2]赵仓龙,任云烨,陈婷婷.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风,2020(25):187-188.

[3]魏钦.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9):93-96.

[4]李仙.新时代工匠精神对中职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影响及推动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12):222-223.

[5]李梦卿,邢晓.基于MIBE的中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体系建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9):68-76.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临夏州精益求精双师
周克耀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临夏州走访纪实
光影视界
精益求精,收获蓝天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三个“百亿”产业撑起脱贫梦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临夏州马铃薯栽培生产技术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