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妮
[摘 要] 以学校青藤文化中“平凡,但绝不平庸”的核心精神作为价值引领,借助劳动教育这一载体,通过家庭、班级搭建的育人平台,凝集合力,构建双向互动、通力协作的劳动教育模式,实现“以藤励志、以劳化人、家班共振育匠心”的育人目标,培育具备不断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的青藤匠人。
[关 键 词] 家班共育;劳动教育;青藤文化;匠心精神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18-0186-02
一、从国家站位看劳动教育成为家班协同育人载体的重要性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可见,从国家站位角度来看,新时代劳动教育应成为家校教育的有机连接,加强家校联动,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格局是必然趋势。
二、从当下学校教育方位看家班劳动共育的薄弱问题
目前,全社会重提劳动教育,补劳动教育的短板,暴露出我国劳动教育的诸多薄弱环节,中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种种不足体现在: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在学生群体中被漠视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劳动技能生疏;劳动积极主动性不足;缺少劳动认同感,体会不到劳动的价值和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和家庭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志同道合,抱着相同的目标。”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同样倡导“把学校与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互通有无”。这些理念都体现了教育逻辑一贯与整体化的发展思路,目的促成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家校共育是以家庭和学校沟通合作为基础,合力育人,而家班共育落地到班级层面上的家校合作,这就要求班级和家庭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聚合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以藤励志、以劳化人的家班共育的整体构架
(一)中职生心智特点下的劳动教育的意义
从认知规律来看,16~18岁的中职学生渴望被关注、被尊重。通过踏实勤奋的劳动,收获自信、乐观、勇敢、坚强,取得成绩,获得教师、家长、同伴的认可,成为“平凡,但绝不平庸”的青藤学子,实现自我价值认可。
(二)以藤励志的劳动教育的班级建设目标
1.学校青藤文化赋予劳动教育的生命力
学校以青藤作为文化意象,迁移青藤植物品性,以“平凡,但绝不平庸”为核心精神,激励团队沉淀感恩进取、坚忍不拔的集体人格,形成全體师生共同生成并遵守的主流价值体系的学校核心文化。青藤文化赋予劳动教育强大的生命力,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使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增强劳动信念、提升劳动能力,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幸福的青藤匠人。
2.班级总体目标以藤励志是精神,以劳化人是载体,家班共育是平台,最终目标是匠心培育
3.阶段目标
四、以藤励志、以劳化人的家班共育的具体举措
通过劳动实践基地、住宿指南、劳动主题沙龙、家长开放日、家长微课堂等家班共育举措,真正实现家校社联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促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小菜园”架起家班劳动小桥梁
班级以“小菜园”为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一系列家校联动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邀请种植经验丰富的家长走进田间和学生一起制定计划、明确分工、分组开辟三块蔬菜种植地,以小组为单位,实施责任制,开展精细化管理种植。学生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也体会到做平凡事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今天我铺床”打响家班劳动第一枪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育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例如中专一年级新生报到,通过对所有住宿生家长的引导,优化家长对住宿生的家庭教育,推动劳动教育润物无声地进入每一个家庭。
(三)“今天我掌勺”秀出家班劳动巧双手
可以开展《美好生活,劳动创造——居家劳动“晒”成果》班级云达人秀活动,邀请家长进入云直播会议室,一起观看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家务劳动中体会到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我们都很棒”组织家班劳动共分享
家长资源就是专家资源。如在学校开展的以“体验职业,发现自己,启迪未来”为主题的职业体验日活动中,邀请家长观看“巧手点缀生活”礼盒包装比赛,学生指导体验者包装、装饰物点缀礼盒、展示作品。又如劳动实践周,邀请家长走进校园,亲身示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劳动,分享劳动感受,对“平凡,但绝不平庸”的价值表示深刻认同。
(五)“爸爸听你说”开设家班劳动微课堂
邀请家长结合自己的工作,讲解劳动岗位和工种知识,使学生对社会职业有直观的认识。例如姚爸爸从事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他不仅开荒种菜,还在本职岗位上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竞争核心力,成为全班学生学习的榜样。挖掘班级家长的资源,开设家班劳动微课堂,激励更多的学生认识劳动最光荣,重树职业理想。
(六)“比比谁勤劳”优化家班劳动多元评价
劳动教育评价融入优秀学生评价体系中。“劳动实践周”以自评、家长评、指导老师评价、班主任评价等课程多元评价方式,评选出“劳动先进个人”,并计入每学期末的学生品德评定。学生将在劳动实践周树立的劳动意识、掌握的劳动技能、培养的劳动责任迁移到家务劳动中,和家长制定“家务劳动安排表”,明确各自的家务劳动职责,制定计划,并互相监督,共同完成。
五、以藤励志、以劳化人的家班共育的创新点
(一)引领价值观导向,共振家班共育的可持续性
学校青藤文化正是以其品质特征,以藤励志,文化化人,从而形成“平凡,但绝不平庸”的价值认同,对平凡工作岗位上平凡父母劳动的认可。学生懂得感恩父母,用行动回报父母,培养学生踏实、认真做好小事、平凡事、简单事的品质。
(二)目标重匠心培育,夯实家班共育的建设性
工匠精神是最为本真、最具有职业品质的劳动精神。对于中职学生,劳动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和娴熟的劳动技能,是工匠精神养成的必经阶段。将劳动教育与匠心培育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三)过程重管理合作,提升家班共育的获得感
家班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和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充分发挥班级家委会的管理作用,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发挥不同家长的优势,建立不同的部门,如宣传部、策划部、后勤部等,调动家长投身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家班通力合作,增强家班凝聚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获得感。通过一年的家班劳动教育,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恩父母的付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
六、家班劳动共育的不足与反思
家班劳动共育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在操作环节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及教育方式;二是家长在劳动教育指导上缺乏有效性;三是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足。
总之,青藤文化中“平凡,但绝不平庸”的精神内涵滋养着每一个青藤学子,在学校、家庭、班级搭建的各种平台上,只有通过劳动教育最基础的载体,才能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学生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青藤匠人,为国家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http://cpc.people.com.cn/n1/2020/0326/c419242-31649875.html,2020-3-26.
[3]陈宝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人民日報,2020-3-20(12).
[4]王博.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加强工匠精神淬炼的实践研究[J].营销界,2020(31):104-105.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