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王雪青 何佳龙
[摘 要] 第一批“00 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作为新世纪出生的学生群体正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受教主体,也逐渐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这一代人在使用移动社交媒体时有和“80 后”“90 后”大学生不一样的代际特征,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一轮挑战。如何针对新时代“0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效进行思想政治话语权有效传播,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00 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0-0006-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和教师对大学生用一个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媒介、各种活动等方式,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織的教育影响力。但现在新媒体发展、多元文化交锋的深刻变化下,尤其自媒体异军突起,国内国外、分众媒体、“万物互联”走向“万物智能”,构成了越来越复杂的信息场景,其中突然性、自发性、大众性等特点尤为突出。
传播效度是指传播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也就是说传播有没有达到目的,结果是有效的信息输送。效度实际上是指信息通过传播,它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的程度是多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离不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又离不开思想政治话语权,通过探索思想政治话语权传播路径,探索符合 “00后”大学生规律的传播路径,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以解决大学生本身出现的实际问题。目前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信息纷乱错杂状况下,如何将思想政治话语权形成有效传播,笔者在下文会详细阐述。
一、“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话语权传播现状
笔者根据对300名“00后”高校本科生做的“‘0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话语权及传播效度研究调查问卷”显示,当前“00后”大学生主要构成是大一、大二学生,大多数以团员为主;在接收信息上,以碎片化接受方式为主,对多元社会思想文化与多样社会行为选择的反映特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现状
学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课程,占57.58%,其次是班团会议,占28.28%;学生自主了解思政教育相关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课堂教育。
对于“部分同学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您认为原因是什么”,49.49%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方式陈旧,难以激发兴趣。这显示传统思政课程应着重挖掘教学方式创新,激发被教育者的兴趣。
(二)“0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
在调查问卷中“如何看待高校所开设的思政课程”,40.4%的被调查者认为思政课程非常有必要,50.51%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仅9.09%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必要。这说明现阶段“00后”大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态度是以正面为主。
在问到“您觉得现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出的改进(多选)”,被调查者认为内容设置与时俱进和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是最为重要的,分别占比62.63%和59.6%。
二、思想政治话语权权所面临的困境
新时代互联网、电子产品和数量繁多的App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自媒体更加让多元文化以平等、开放、快速的方式传播给人们,大量而又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精神文化世界。但这确实给传统思想政治话语权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传统面对面交流、电视广播报纸、课上课程的传播方式与虚拟的网络相互冲击,使得价值导向和行为判断发生不可预期的变换。
(一)碎片化的信息接受方式弱化思政教育的吸引性
“00后”的成长伴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这一代人不需要专注思考就可以接收到大量信息。多元文化以新媒体为载体,利用信息平台的互交性、便捷性、开放性等,冲击着传统社会思潮使其激荡,让受众群体参与度越来越强,人人都是观众变成人人都是导演,双向交流愈发便捷。在传播内容上愈发多元化,受众群体选择更加具有主观性和积极性。尤其是“00后”大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选择喜欢的时间接受,选择喜欢的方式接受,也可以选择不接受,这就导致思想政治话语权在传播的广度上受到限制。
(二)网络信息无边界的快速传播影响思政教育话语权时效性
新形势下尤其是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借助各种网络平台或者App软件,使信息传输更加快速和便捷,打破了传统利用“晚报”的时空局限。一方面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另一方面门槛低,成本小,又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传播生活琐事、日常动态和国家大事等。传播速度的增加不仅使人们快速了解时代的变化,也同样使监管难度增大,而且容易发生“三人成虎”,负面舆情的散布。
(三)网络信息的丰富稀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
一方面网络信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将社会关系进行了新的整合,时空和地域的边界被打破,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接受或发布自己想了解或知道的信息资源,这也就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的影响效度。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实现了在线资源共享,任何资料库内的信息资源只要联网,就成为公众的共享资源。多文化冲击着传统文化生态圈,比如一些自媒体发布信息、歪曲专家对某些社会热点的解读,这些负面信息将思政话语权去权威性、中心化,严重影响思想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