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燕
摘 要:为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边操作边提问,在不断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最终不论是在自身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水平,而且还成功的转换为学习的动力,为分层培养提供基础,进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和习惯,提高了眼视光技术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问题法;眼视光技术;分层培养;学问合一
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我们需要依赖一些仪器,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得出被检查者的眼部参数,从而去判断和处理眼部的视光问题,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且眼睛不仅作为光学器具,还作为生物器官,又有其独特的变化,也给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各项专业检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可能相对较弱,但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对实践操作的热情明显高于理论学习,那么对于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习,特别是技术类操作的学习,我们一般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甚至是先学会实际操作再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理论知识,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但如果只是没有理论支撑及思考的简单实验操作重复,可能达到专业及行业对技术人员的基本操作要求是可以的,但想要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乃至拔尖是很难的。
一、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开展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提高学习质量最根本的基础。学生学习必须带着问题并学会独立思考,教师也要学会预设问题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为此我鼓励同学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去思考提出问题,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可以是自己做不到的,可以是自己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也可以是改良实验的方法,创新思考点等,并把提出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解决,学生在练习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带着能发现提出问题的初衷,不断的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讨论和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说开始的时候同学们提不出什么有技术含量的问题来,有些同学的问题甚至是在不理解的基础上质疑一些经典的理论,纯粹是不假思索为了提问而提问,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及反复的诱导,一些同学也学会了思考和提问,那么在解答同学们问题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知识一次深入的重组和加工,学生主动的带着问题的理解,明显比我对他们反复的灌输知识效果要好很多。在边操作边思考,边解答边提高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最终不论是在自身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让提出问题和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学生技能和理论水平得到了大提升。
二、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操水平
问题法在实训过程中的巧用对同学们的帮助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如在眼视光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验光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检影验光一直是历年的一个重难点内容,这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操作才能提高的操作,能熟练掌握并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中熟练应用的毕业生屈指可数。
在检影验光的时候,从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双重身份上,有同学提出了自己的感受,觉得在检查右眼的时候,左眼没有矫正,对于一些被检查者来说可能会诱发调节,并且在检查更换镜片的过程中,两眼存在屈光参差,非常的不舒服,提出要给左眼预设一个镜片来解决这个屈光不平衡问题和调节的问题。只是自己不知道该预设多少的数值而寻求我的帮助。虽然说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每个人的屈光状态都是未知的,并且度数又有很大的变化空间,如果能够设置一个数值能控制所有人的调节,那么验光的精确性和个性化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眼睛作为光学器具和生物器官,不仅有自己独特的光学特征,并且受人体整体的调控变化莫测,能从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发现掌握一些规律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还想获得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就更是不可能。尽管学生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有点荒谬,但是他从检查者和被检查者双方的感受中认真思考了,他只是想解决他在操作中解决不好的问题。
于是我问他,现在完成一个双眼的检影验光需要多长时间,他回答要根据被检查者屈光的难易程度,如果简单的配合程度高的可能十几分钟,如果是瞳孔小影光暗的屈光不正度数复杂一些的可能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并且有些人尽管检查了半个小时以上,可能数据还存在严重的偏差,他觉得这些误差都是由于被检查者的调节所引起的,所以他需要一个镜片来控制眼的调节。我又继续问他,理想的验光的时间是多长时间,他告诉我是花几分钟做客观验光,花十几分钟做主观验光。我继续问他花几分钟做检影验光可能吗,他回答我绝对不可能,我告诉他,技术娴熟的验光师,检影验光的时间可能还不要几分钟,任何一个屈光不正的患者,当检影镜扫过瞳孔的瞬间,他已经能从影光的速度、亮度、宽度和动向,预估屈光不正的数值,只需要拿镜片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就差不多可以确定最后的度数,同学听得目瞪口呆,感叹检影验光还可以查得如此炉火纯青,我回复他是的,检影验光不仅是技术,还是艺术,但是熟练的掌握需要无数次的摸索和实践总结,所以有些人放弃了,觉得电脑验光相对而言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还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但是真到了疑难病例,却是非检影验光不能解决的,所以有些人也成就了。听完后学生大受鼓舞,决心要好好练习检影技术,询问我该如何解决那个问题。
然后我就引导他看教科书上的操作步骤,对于检影验光而言,书上的整体操作步骤是先右眼后左眼,检查好左眼后,再复查右眼,这是很多其他的检查没有的复查,从理想的检查角度讲,最初右眼检查的时候,左眼前没有任何镜片,可能因为自身的屈光不正诱发调节,从而也带动右眼的调节,因为调节是同时和等量发生的,当右眼完成检影后,若无左眼调节的影响,检影中和镜片让右眼成为一个-1.50D的近视,注视远视标不会发生调节,如果受到了左眼调节的影响,近视的度数会更高,也不会再诱发调节了,所以在检查左眼的时候,右眼对其基本没有影响,当左眼的检影结束后,左眼理想状态也是一个-1.50D的近视,注视远视标不会诱发调节,这个时候复查右眼,就是解决在最初的检查时因左眼在没有放置镜片的时候可能诱发的调节对右眼的影响,所以再次复查右眼可以以减少因左眼裸眼注视时所带来的调节误差。虽然说这个复查过程可以控制部分由单眼屈光不正调节所引起的误差,并不能消除整个检影验光过程中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调节误差。比如说长时间的检查也会因强光刺激和视疲劳等因素诱发调节而引起实验结果的误差,所以检影还要求在速度快的基础上准确,这一切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反复的练习以积累经验。这也就是我们检影验光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模拟眼,需要反复的观察不同度数的光带的特征,而不是简单的看见顺动或者逆动,然后漫无目的的根据口诀顺动加正镜片,逆动加负镜片,达到中和后换算矫正度数。听了我的建议,学生表示好像对检影验光的理论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也决心通过勤学苦练要好好学习这一技能,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提升,很难以想象这样的主动性只是源于他的一个提问,因为专注所以钻研,这样的学习热情是任何课堂教师的灌输都達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