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赵雨旸 王强
[摘 要] 鉴于新工科背景下对交通工程专业课的新要求,高校正着力打破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构建迎合新的时代要求的课程体系,以达到立德树人、专业本领强硬的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系统。就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和考核体系的现状以及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表达几点看法与建议。
[关 键 词] 新工科背景;交通工程;高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116-02
为培养高素质实践型人才,将学生能力以及专业课程的要求紧密结合,国家提出新工科教育模式,要求各个高校据此探求新颖高效的教学体系,一改往日传统的授课模式,培养新背景下的全面型人才。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是基于对教育要求与学生能力的重视,在改革过程中能够发现现阶段教育的不足与缺陷,并着力解决问题,对培养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工科背景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意义
(一)完善专业课程建设
工程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学科专业的建设问题,专业教育成就人才,过硬的专业课程技能以及授课方式会取得更高的教学成果。国家缺少什么方向的人才,高校就要改革建设出什么样的专业课程,进而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应当配合社会发展,不断通过革新来提升与完善自身的課程建设。以交通工程专业为例,学生在选择专业方向以及考虑就业前景时,会很大程度地考察该专业的授课能力与专业建设,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课程体系离不开专业课程自身的完善与提高。所以新工科背景提出的新趋势有助于加强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使其向综合性、创新性不断发展。
(二)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
当今时代对知识的获得可谓是轻而易举,网络的普及发达带来了源源不尽的知识,也带来了学生的迷茫与动力低下,教师在授课中讲授的知识是按照教材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还是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影响。新工科背景要求以学生的需求与兴趣为出发点,改进课堂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交通工程专业对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导。丰富的教学内容,活跃的师生互动,针对性的课程学习,这些都对提升高校专业课程教学的效率有益,故而顺应新学科背景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深度开发创新课程体系建设。
(三)推动教育技术革新
高校教学课程难以避免的现象之一,就是选修课会成为学生眼中不重要的选学课程,因此出现了“水课”一词,降低了学校开设课程的标准与动力,原因在于该类课程教授的内容宽泛、陈旧甚至缺乏灵动性,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自然无法提起兴趣深入学习。在新一轮工科背景的影响下,高校可以认清这一问题,从技术以及课程内容方面进行改革,推动创新创业型教育方式,在师资力量、校企合作、课业实践等各个方面改善现阶段课程教学的缺陷,将技术革新与创新思维灵活地应用到教学中,有利于构建合适的教学体系。
二、当下交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不足
(一)课程内容单一
学校内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更愿意将学生聚集到教室进行集中授课,课程内容就变成教师讲授课本知识或是通过讲解制作的课件串讲课本内容,实际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是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所接受的都是教师讲出来的知识,也就是课本上的内容,而课外的拓展以及创新却没有得到恰当的引导。所以新工科背景下教师的课程内容安排应当有所改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同样的时间内更能让学生学习到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本领。
(二)授课形式呆板
因传统的课程体系无非是教师在讲台上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及基本知识为学生串讲一遍,连带提问几次或是直接布置作业等,学生的思维中也形成了这样固定式的上课思维,仅仅是跟随老师的思维方式去学习,没有自己思考、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授课形式势必会减弱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将创新精神搁置一旁,在课堂上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提炼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更不会投入到实践中。如此的授课形式已经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进步,所以新工科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开发恰当的授课形式来提升学习效率。
(三)课程流程简单
传统的工科专业课程的课业流程就是教师教授,学生接受任务,按照课本内容与教学日历步步进行课业的学习,并阶段性地布置相关作业进行练习,最后组织复习与期末测试考核。因为这样的课业流程已经持续了很久,对教师与学生来说这是合适的但却不是唯一的,按照新工科背景下对高校教育的要求,学校应当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来改变这一古板思想。成绩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唯一的考核标准,比起成绩,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真正能够记住、能够投入实践的所学。
三、构建新型交通专业课程体系的策略
(一)校企合作教学,拓宽课程内容
交通专业课程涉及范围相对广泛,包括机电、车辆、机械等好几个领域的学习锻炼,但这些专业课程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实际操作训练,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技术要求更加严谨突出,所以构建新型交通专业课程体系的首要一点是解决现在仅仅是课堂授课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内容,本着以技术本领为主的教学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协商与合作的相关企业共同参与到日常教学中,当然公司企业人员可能做不到像教师一般授课的程度,所以要从新的形式入手,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比如邀请相关企业一同编写学生使用的教材,这样可以适当地引进企业对应聘者及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设置专门的实践讲解模块,这样的亲身经历比起理论知识更便于学生理解。另外,校企合作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环节,企业方可以为学生提供虚拟招聘现场与实习岗位工作,引导学生在与专业对口的岗位上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在不断的实践中吸收消化所学,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本领。顺应新工科背景下对交通专业课程的要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时间来考核,结合相关企业给出的建议,这门课程的课堂内容就可以更加丰富,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将知识落实到实踐中,再将所学的东西在课堂上分享,教学内容就会更加充实,学生自然也能从中掌握更多的硬性知识与能力。总之,丰富课堂内容的有效方式是实现校企合作,教学更具目的性,学生的学习也会有目标,提高了交通专业课程的教授效率,从课本、课堂、课后活动等各个方面形成新型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性质多样化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涉及很多层面的学习,因此就会有重要的程度区别,若学生在学习时分不清楚每门课程的重要程度有可能就会因为精力有限而错失一些专业课程的掌握。针对此类工科课程的学习,在教学中应当形成一个完备的教学体系,首先将课程根据不同的需求编织成合适的课程体系,由此为学生提供方向明确的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考量安排,将交通工程专业课程分类,比如通识教育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课、综合教育课等,形成清晰的课程体系,根据每门课程的重要程度及学生的所需将其分到对应的类别中,在设置课程所占分值时,也应当有所体现。比如通识教育课占1.5分,专业必修课占2~3分,专业选修课占1分,实践课占2~3分,综合教育课占1.5分等。学生对自己将要选择的就业方向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并根据就业需求来选择所学的课程,并不是不重要的课程就可以不学,而是有所取舍地选择精华进行学习。这样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同时于学生自身而言,教师所建立的教学体系是有所考究的,可以依据教师的建议选择与自己相对应的课程,并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在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将自己的专业本领不断强化,步步遵循着专业课程目标达到要求。
(三)构建综合性考核体系
交通工程专业课程的繁杂以及课堂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学生有更多且更专业的机会去锻炼自身本领,而于学校自身而言,在新工科背景下,对学生的考核体系也应当体现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为试卷考查,形式较为单一,并且单单以此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方式是有缺陷的,因此还是要开发创新型考核体系。
例如,教师可以将考查分为多个板块,突出综合性考查的目标,也迎合多样性的课堂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方面的考核内容。比如可以将一场期末考试分成素质考试、实践操作考查、学习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为减轻学生的负担,这些考查内容应当与平日的学习锻炼相贴合,缓解学生应对考试的压力。教师可以在考查中设计与企业要求相关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选取对应的试题,而不是一概而论地统一作答,针对不同的学生应当有不同的对策。对创新能力的考核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升华部分,以此来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大胆创新的能力,在不断的尝试中对所学有更加充分的把握。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依托成绩的考核思想,成绩不能代表全部,应当实时跟进学生在考核中的表现,结合其日常的学习态度与实际操作能力,对其进行指导,将教育的目的凸显出来,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比得到一个数字更加有意义。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要在平常的学习中下功夫,也要减轻历来学生对考试的恐惧,让学生体会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越性,同时更加努力、积极地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在新工科背景下构建交通专业课程体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改变传统的授课与学习思维,重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为社会的进步出一份力。完善的工科课程体系构建依托于不断地尝试、突破,因此各高校也应该在提高重视的同时切实展开创新行动,在课程的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凯,翟小伟,邓军,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传热学》课程建设思考[A].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C],2018.
[2]宋玉香,王明生,曹立辉.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建设教育,2019(4).
[3]张凯兵,张缓缓,李珣,等.新工科背景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视觉检测方向课程体系构建[J].科教导刊旬刊,2019,369(3):27-28,73.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