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芹
[摘 要] 为了提升国贸专业留学生培养质量,提出留学生“四维度”培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专业培养和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的体系化、系统化、递进化的基本定位,对提升留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适应能力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教育教学中,以“四维度”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第一课堂,构建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活动体系,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学到专业技能,同时又让留学生了解中国、认同中国。
[关 键 词] 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国贸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3-0104-02
本研究有利于院系提升国际留学生培养质量。通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措施,为本专业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留学生培养模式,从而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院系层面留学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其他院系探索国际留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有利于提高我校国际化水平。国际留学生的规模和质量是衡量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对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留学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并从政府、高校、院系三个层面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国际留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将促进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利于扩大我校国际留学研究生规模,提高其质量,进而有利于我校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一、国贸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目标及问题
经济管理学院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法规与惯例,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熟练进行国际贸易事务处理,能在各类企业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应用型人才。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英语授课经验,近几年来大量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积累了丰富的外语教学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国际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国际留学生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经济系部分教师有对留学生全英文授课的相关经历,培养过程中留学生普遍抱怨专业“难学”与专业课教师反映留学生“难教”构成了一对非常突出的矛盾,这一矛盾不仅阻碍留学生专业学习的目标要求,也严重打击专业教师全英文授课的积极性。究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留学生专业培养阶段存在若干教育、心理及文化等方面的断层现状。基于此,该课题拟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有:语言水平与专业语言能力要求的断层;知识储备与专业培养知识起点的断层;汉语学习阶段与专业培养阶段的心理断层;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断层;学习方式与专业教学方式的断层。
二、国贸专业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探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籍留学生自从进校以来,我系有约十位教师为2018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任课,在与国际教育学院沟通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一)强化语言训练及汉语交流环境维度
国贸专业应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积极探索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国外教学的真实语境与真实情境,使大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进行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够进行多样化的文化体验与交际经历。应选择符合国内外专业教学的课程材料,积极与国外合作院校进行合作交流,探讨符合留学生思维模式的汉语交流训练和环境维度。
(二)创新课程体系及扎实专业知识维度
国贸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手段、教学方式等应符合国内高教环境与国外高校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创新留学生课程体系,扎实留学生专业知识维度。
(三)加强国际交流及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维度
留学生应该做到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基础,突破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瓶颈,以达到能够接受非本土文化。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应满足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基本要求;应满足留学生专业学习、语言沟通、人际交往、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应切实增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内在需要,切实提升国际化教育质量要求。
(四)加强专业实践应用及校企合作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培养留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并重的教育模式。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与企业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采用深度课堂理论教学与阶段性校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模式,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借助校企合作培养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公司商务年会、海外市场推广、工厂实训实习、专业技能比赛、文娱体育比赛等中外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豐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逐渐认同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氛围。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优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模式是以实践刺激教学、以实践推动教学、以实践的手段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理想教育模式,是持续满足对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的不竭动力。我校可以与西安市的国贸企业或者中外合资的国贸型企业进行沟通,定期将留学生送往企业进行实习,不仅能够给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实践的机会,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优秀的国际贸易人才。
因此,基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留学生的现状及学习教育背景等分析,提出构建“四维度”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描述其基本特征并提出培养目标,并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实施方式、实践配套设施、管理制度建设、师资团队建设等多方面构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付诸实践教学,检验效果并定期修订完善。
三、国贸专业来华留学生“四维度”培养思路
留学生教育能够全面推动本专业国际化教学环境的营造,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广泛借助国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国际化教学环境,加速本专业的国际化进程。为了迎合国贸专业留学生培养目标,实现“四维度”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与国际同步
本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适当增加了有关国际贸易发展前沿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增加部分选修课程,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合国际学生特点的教学体系。教师采用英文原版的多媒体形式授课,并根据国际贸易热点现状提供一些擴展知识和学生自学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二)提升教师英语交流与思维能力
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中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了留学生师资队伍培训计划,针对英语基础较好、教学方面经验欠缺的青年教师,组织其深入美国、英国等国外院校学习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等。针对教学经验丰富、口语交流欠缺的高年资教师,集中进行案例式教学培训能够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同时,教师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普遍提高,其言传身教及示范效应也能够对本专业本土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统一培养模式推动校内国际趋同管理
本专业的留学生人才培养实行“差异趋同管理”,统一留学生和本土学生的教育管理标准,在培养模式上打破留学生培养和本土学生培养的界限,积极促进不同国家学生和国内学生的文化融合。同时考虑到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差异化,聘任留学生担任辅导员助理。充分利用留学生招生宣传平台,正面宣传我校及本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提高了本校和本专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校应当不断创新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育培养模式来提升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水平。
(四)为留学生寻找更多的实践空间
比如,利用本土国际贸易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为留学生创造第一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是第一课堂内容的实践空间,增进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全方位体验、感受中华文化,深刻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通过交友会、书法、国画、汉字、中国美食制作、中医体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观摩、古城古建筑探访等活动,较为集中地在留学生偏好度较高的工艺文化、建筑文化、中国历史、饮食文化、中国地理等领域发掘具有代表意义的实操实践项目。
参考文献:
[1]李一鸣,董思思,刘慧莹,等.“三维度”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定位研究:基于出国留学生培养视角[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113-115.
[2]吕卫东,李西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校企合作的留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以长安大学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20(2):53-55.
[3]冯丽霞,史丽萍.城市型、应用型大学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9,33(4):17-20.
[4]王俊,姬尧,李领川.基于校企合作中技术应用型留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州大学学报,2018,35(2):113-115.
[5]孔雪晴.来华留学生教育培养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4(35):38-41.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