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楠 周钢旦
4月20日傍晚,太阳刚刚下山,修武县西村乡西岭后村的村头,“羊倌”杨立新正挥动着小皮鞭,把60头羊往羊舍里赶。和挂在头羊脖子上的铃铛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一样悦耳的,还有他爽朗的笑声:“感谢驻村工作队,是他们出谋划策,改善了我的生活。”
西岭后村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村民生活贫苦。“交通基本靠走,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耗子进你家都要含着泪走!”过去村里流传的顺口溜是当时村子最真实的写照。
2014年,原修武县林业局驻村工作队到西岭后村后,队员挨家挨户走访,采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工作方法,确定了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并根据每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杨立新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杨立新家有4口人,由于妻子身体不好,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头些年,他一直靠家里的几亩责任田和就近打工养家糊口,近几年,因没有一技之长,工作不好找,妻子也需要人照顾,只能回家寻找出路。
通过走访,驻村工作队了解到杨立新有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想法。但由于缺水源、缺资金使其踌躇不前。为此,驻村工作队当天便与村西侧的皂刺基地负责人取得联系,协调将基地的送水管道延伸至杨立新的承包地。同时,协调农业部门在西岭后村建立了科技服务联系点,帮助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并为其申请了 3万元小额扶贫贷款。问题解决了,杨立新的信心和干劲儿越来越足,他及时流转土地近10亩,扩大了种植面积,实现年收入3万余元。
为了加大帮扶力度,驻村工作队又为杨立新的儿子杨凯申请了雨露计划,每年补贴3000元,帮助其爱人办理了优惠诊疗卡,享受住院免缴押金、二次报销等医疗帮扶政策。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杨立新又与村委会签订了花椒树种植协议,在承包的3亩荒地上,种上了350棵花椒树。
2017年11月底,杨立新光荣地退出了贫困户序列。为了巩固脱贫成果,驻村工作队根据杨立新家的实际情况,加之这几年羊肉市场行情较好,建议他发展养羊事业,并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帮助其申请了5万元的國家贴息小额贷款,买了20只羊,盖了简单的羊舍,杨立新开始当起名副其实的“羊倌”。
“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做好。”“把羊当亲闺女养。”杨立新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借着一股肯吃苦的钻劲儿,他迅速掌握了养羊的技术和诀窍。羊饲料不用发愁,玉米、麦麸就行。草料也多,地里的青草、晒干的红薯秧、都能喂羊。杨立新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喂养,白天频繁地往羊圈里跑,晚上就在羊舍旁看护,一刻也不敢放松。看着自己亲手养的羊一天天长大,杨立新喜在心头。
“扶贫政策就是好,现在我已经有60多只羊。”如今,杨立新的羊队伍壮大了,养羊事业做得越来越红火。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羊舍里的羊个个膘肥体壮,每到冬天需要进补的时候,邻近乡(镇)的群众都会慕名前来购买。
“每只羊要养一年半的时间才能出栏,大概可以卖到2000多元,一年下来,扣除成本,全年就有2万元左右的收
入。”杨立新掰着手指头给大家算了一笔账。
如今,杨立新完成了人生的“逆袭”,屋里不仅家电齐全,而且买了一辆面包车,日子越过越滋润。
“今后会继续学习研究养羊技术,提高养羊效益,努力把养羊事业做得再红火些,奔向幸福美满的小康生活。”谈及未来发展,杨立新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