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 郭纬航
“十二五”以来,国家财政资金地勘项目大幅减少,社会资金投资矿产勘查趋冷,全国地勘行业普遍出现经济负增长,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十年来,该局积极转型发展,既经历了快速成长的喜悦,也经受了体制转轨的磨炼;有面对政策收紧的困惑,也有壮士断腕式的整改和纠正,转型发展之路虽然走得很艰难、很坎坷,但完成了转型发展的美丽蝶变,走出了一条绚丽多彩的光辉之路。
找准工作定位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是全省地质找矿、地质服务和地质科技的主力军,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二五”期间,该局围绕建设“美丽河南”战略部署,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能上发挥积极作用。实施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工作,探明10处可供进一步勘查开发的大型、特大型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新增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达170万立方米/天,为沿黄城市提供了水源保障,相关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
该局积极服务现代农业强省建设,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省部合作项目——“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完成全省12万平方千米农业地质调查,确认“中原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先后在郑州、洛阳、焦作、新乡、三门峡、济源、许昌、驻马店、濮阳、灵宝、永城等多个城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恢复治理工作,为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该局还积极做好地质公园规划与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成功申报云台山、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郑州黄河、汝阳恐龙等国家地质公园及多个省级地质公园,使河南省地质公园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调整发展方向
“十三五”以来,该局持续调整地质工作结构和地质产业结构,全面增强保障服务能力和经济发展能力。
面对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新要求,该局各地勘单位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努力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在实现中原崛起中发挥资源带动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发挥地学支撑作用,在实现科学发展中发挥环境保障作用,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开路先锋作用,在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中发挥业务支撑作用,明确了地质产业发展的方向、布局、主要任务。
该局积极践行“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市场”的“三个服务”宗旨,全力推进“局市战略合作”。目前,已经与15个省辖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拓展服务空间
作为资源能源保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为保护好黄河这个生态环境的重要屏障,该局主动服务,超前谋划,协助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等市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编制实施全域规划;提交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方案、河南省桐柏山—大别山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片区调查报告;同时,承担实施79个项目、近200处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面积达70平方千米。
该局积极服务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提供环境基础保障,完成全省36个县(区)地质灾害调查,覆盖面积5.6万平方千米;开展河南省粮食核心区富硒土壤标准研究,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化,制定河南省富硒土壤标准,实施“洛阳市伊洛盆地硒资源调查”等重点项目,授予永城小麦、灵宝苹果、伊川小米等富硒农产品品牌,提升了现代农业价值链,助力农村脱贫攻坚。
为服务河南能源转型发展,该局大力开展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开展河南省干热岩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地热资源调查评价,完成河南省沿黄流域中深层地热能、18个省辖市的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查明了全省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家底”。
该局还牵头实施“河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调查面积8.33万平方千米,开展多个地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工作和多个工矿废弃矿山的复垦工作。
“十三五”期间,该局实施地质环境项目1514个,重大环境类项目的合同额由2016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9.81亿元,平均增幅14%,实现总收入37.26亿元,比“十二五”翻了两番,实施地质勘查类项目518项,地质环境类项目超出地质勘查类项目。(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開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