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论员
在第31个全国土地日来临之际,走进最近炒得很火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突然被扑面而来的上百亩金灿灿的麦田深深震撼,土地、麦子、粮食……这些再熟悉不过的字眼,一下子涌入脑海。
有田才有粮。一直以来,河南用占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从2017年起已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超过1300亿斤。作为全国第一小麦调出大省,河南每年调出约600亿斤原粮及加工制成品,扛稳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对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每次到河南视察,都提出殷殷嘱托,“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前不久在南阳视察时,习近平总书记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看到丰收在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为将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扛得更稳,河南建立了以耕地保护为首要任务的土地管理格局,实行耕地管控性、补救性、约束性、建设性、倒逼性、惩治性“六重保护”措施,构建了较为完备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连续多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确保了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2018年1月印发的《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保障粮食安全打牢了耕地基础。
当前,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耕地保护压力日趋增大。为此,河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长牙齿”的硬措施推进“三大行动”。一是守好良田,加快推进“一网两长”制行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构建网格化监管责任体系,推动监管关口前移,着力解决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突出问题,做到县以下自然资源部门的每名干部职工都有“责任田”,坚决看住管好每一寸耕地。二是节约土地,推进“百园增效”行动。加快编好产业集聚区规划“一张图”,制定产业集聚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查规则,指导市县“一县一策”“一园一策”,打赢产业集聚区存量低效用地盘活攻坚战。三是从严整治,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零容忍”遏制新增,严格落实“八不准”要求,第一时间发现制止,从严查处整治,严肃问责,提高执法查处震慑力,牢牢守住耕地红线。
在第31个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始终牢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的深情话语,“18億亩耕地红线要坚决保护,不能突破。保不了,耕地就会越来越成问题,没耕地哪来粮食呢?”
耕地保护,久久为功。我们要牢固树立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和切实保护耕地的意识,珍惜每一寸土地,用好每一寸耕地,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