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倚芬
摘 要:班级特色文化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经过实践,通过以书法为主线优化班级特色环境,开展多维度、多形式的书法活动,继承书法精神气质等途径,改变了学生的精神面貌,让班级建设锦上添花,以期实现在环境中教育人、培养人、熏陶人的目标。通过创建班级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关键词:书法 班级特色文化
随着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的推广与普及,作为传统文化的书法受到了较大冲击,在笔者新接手的班级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多数握笔姿势错误百出,坐姿歪七竖八,写的字更是歪歪扭扭。
我们知道,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写字教学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也间接地促进其他学科质量的提高。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具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同时也具有审美的艺术价值,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激情,能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因为孩子们和书法接触少,对书法认识的缺失,借学校一班一品的东风,笔者打算以书为法,创设雅书中队,从而帮助孩子们追溯汉字起源,书写规范笔画,写好美观中国字。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的环境布置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深远的,潜移默化的,让校园的每一处环境都说话,用校园环境这个大课堂来育人,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而笔者极力营造书法环境,让学生处于书法墨香的浸润中。
一、翰墨飘香,明确班级文化主题
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氛围的营造,对班级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班级的行动指南,能凝聚班级的每一位成员的力量,约束班级成员的行为,努力朝这个目标前进。
1.初步成形。教室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们班的口号:“提笔即是练字时,写好美观中国字”。我们常说“字如其人”,由此可见写好字是多么重要。笔者鼓励学生写字前先仔细观察,记住每个汉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下笔书写,写完之后再仔细和模范字比较一下,把不对的地方改过来再写一个,引导孩子们采用“看 写 比 改”四步走来写好汉字。
走进教室,就能看到教室里张贴着书写姿势图,这是在提醒学生要时刻牢记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正确的执笔姿势,牢记“提笔即是练字时”。
在教室两边的柱子上,贴着一幅对联,上面写着:“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它告诉同学们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等到长大了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贴着四个大大的“静”“净”“竞”“敬”,这四字是学生要努力的方向,做个安安静静的小学生,做个文明讲卫生的小学生,做个有竞争意识的小学生,做个敬重他人的小学生。
2.“礼”字当先。结合学校近期的礼仪文化创设,加上班级是学生读书养性的第一场所,笔者将班级文化主题确定为“礼”,笔者用书法写了一个大大的“礼”字,要求班级成员做到“知书达礼”。有了这个用隶书写的“礼”字,有了一个明确的理想和目标,以“礼”为线,以书法为法,展开班级环境布置和班风建设,以产生陶冶和教育作用。
3.翰墨飘香。在确定了主题后,经过班委会讨论,围绕“礼”,借用书法的力量,让班级的环境布置,变得有书香气,发挥了“激励、唤醒、鼓舞”的作用。在班内,确定开设“名人驿站”“名家名作模仿秀”“心得园”等栏目。在“名人驿站”中,我们选取了一些关于学习软笔书法的书法常识,书法名家及他们的故事,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组织学生每天都要花5到10分钟去看看这些知识,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成了学生口中常交谈的内容,学生之间齐交流,共探讨;在“名家名作模仿秀”中,则是在正式学习了软笔书法后,我们每两周都会评选一次“小小书法家”,并将优秀作品张贴于此,而经常被选中张贴的同学则会写一些练字的心得,比如他是如何读帖、练字、创作的等,将张贴在“心得园”中,供同学们学习借鉴经验。另外,当学生学习书法达到一定的水平后,笔者也会请学生模仿着“名人驿站”中的名人简介,来介绍一下自己,并和自己的作品一起,张贴在“名人驿站”中,这样,学生中的榜样和名家站在了一样的高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鼓励了一批有写字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创作出更好的书法作品。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一则消除他们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各种栏目让教室充满浓郁的书法文化气息。我们以教室环境建设为载体,借书法这一突破口,围绕“礼”,营造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育人环境。通过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配合,在翰墨浓郁的教室里,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多方参与,调动学生参与兴趣
在班级环境布置方面,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這势必改变教师一人全权操办的局面,让学生各尽其能地为班级环境布置出谋划策,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这样,环境布置的作用才能发挥到最大化。而在环境布置结束后,我们以开展多层次的不同活动为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常规活动
因为教室布置更新较快,因此在教室布置的各个版块活动中,笔者尝试让学生作为一个“版主”。让一位学生承包一个块面,负责更新、维护好该块面,偶尔也可以推陈出新,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我们还会不定期地举行一些相关的书法活动。
2.特殊活动
比如在节假日来临时,笔者组织学生就某个相关主题来一次现场书法赛,铅笔、钢笔、毛笔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兴趣较浓;在学校读书节时,笔者组织班上的学生,用自己的书法作品制作成一张不同形状的小书签,当其他班学生看到这个书签露出羡慕的眼神时,学生的自信心和成绩感满满;当家长开放日时,选几位学生在教室门口进行现场书法创作,听到家长们的夸赞,孩子们更是骄傲地不得了;在过年前夕,笔者教了孩子们如何写对联,等练熟练后,请孩子给自己的家写一幅对联,并张贴在家门口,拍照作为纪念……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当然,在这些活动中的优秀作品和进步较大的作品,都又成了教室布置的利器,各种活动的展开和教室的布置相互影响,也让学生的书写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好。
三、借力发挥,发掘书法精神气质
自古以来,我们常能听到“字如其人”这样的说法,这不仅是对书法作品的一种夸奖,更是对书写者高尚品格的夸奖。优秀的书法家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幅幅造诣极高的书法作品,更突显了其高尚的人格品质。
1988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学校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随着书法的学习、研究,书法家身上的精神气质也在感染着学生,学生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
案例1:班上的张某,常常丢三落四,偷懒不做作业,成天一副吊儿郎当、什么都不关心、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对其劝说、教育多次都未果,和他父母沟通,联合起来教育,效果甚微,实在拿他没办法。这学期期初,我班确定以书法为主题布置环境后,笔者将其和书法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在一组,规定每天抽点时间去看看,去读读墙上的内容。在书法特长生的带动下,通过书法环境的熏陶,书法教育家的影响,渐渐地,笔者发现孩子开始起变化了,他的作业上交的次数多了,作业质量提高了,课间还能看到他一个人站在名家名碑前欣赏研究,原先懒洋洋的态度也有所转变,看到这样良好的势头,笔者通过表扬鼓励、讲书法名家的故事、个别谈话等方法,让张某继续转变,张某也由此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案例2:王某,一开始对书法毫无兴趣,每次的作业,也都只是像完成任务似的,随着年级的升高,由于孩子动作慢,作业更是潦草不堪,而多科老师让其不断地重做,更是让他厌恶书法,不断地恶性循环着。可经过班级墙上贴的书法名家名作的熏陶,班上其他同学的带动后,他也开始模仿字写得好的同学,开始慢慢地练习,经过将近一年的努力,该生的作業不再需要重写了,而且写的字还偶尔能被老师表扬,他正在不断地进步着。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教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展示平台,教室环境的布置直接影响着学生,书法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书为法布置教室环境,让学生在书法中感受到了书法的精神气质,书法家们的坚持不懈等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书写水平和精神面貌,也促进了班级文化“礼”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激发着孩子们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让教室环境成为学生的一种文化熏陶和享受,不断地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王岗峰.《美育对德育和智育的促进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2).
[3]王玉炎.《青少年书法基础教育》.
(奉化新城实验小学 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