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怡丽
中华民族伟大悠久的历史,由一代代英雄儿女热血谱就。近现代以来,英雄故事尤为慷慨,民族史诗何其壮烈!
他们或艰难求索,或奋斗奉献,或以身许国……奏响人生壮歌的最大信念和精神意志,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森(1906~2008年),原名谷景村,山西省临县人。1906 年 12 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1924 年考入山西汾阳铭义中学。当时学校就有共产党的活动,建立党、团小组,革命气氛浓厚,教师公开讲授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学生自由阅读马列著作和进步刊物。
1925 年五卅惨案发生后,王森积极参加汾阳地下党组织的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并担任沪案后援会纠察员,多次接受党组织派遣,深入到碛口镇开展革命活动。1926 年 1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生涯。
1927 年,王森负责组建中共汾阳县委并担任第一任书记,带领汾阳党组织坚持地下斗争。1932 年,王森任绥远省中共临河县委书记。8 月,驻扎在临河县祥裕村晋军屯垦部队地下党支部发动兵变,不幸失败,敌人马上怀疑与临河城内开设诊所的赵子明有联系,中共临河县委遭敌破坏。于是,中共临河县委决定派赵子明到宁夏开辟党的工作。
1934 年 5 月,王森被派往宁夏与赵子明一起开展工作。7 月,王森设法把大革命时期的老党员、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原在绥远工作被迫转移回山西的李德铭和在北平被国民党宪兵三团追捕的女党员李清华约到包头。然后,他们 3 人和从山西来的进步青年张春生一起于 8 月来到宁夏省城。当晚,王森、赵子明、李清华、李德铭等人召开会议,根据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决定成立中共宁夏特别支部,王森任书记、赵子明任组织委员、李德铭任宣传委员、雷鼎三任兵运委员、李清华任秘书。特别支部工作以农运和兵运为主。会议还决定,李德铭去兰州开展工作,张春生去武威协助尹有年经营《大公报》分销店,赵子明弃医务农开展农运工作,雷鼎三负责兵运工作。王森和李清华因有多年恋爱关系,组成家庭,住西府井(今新华西街展览馆路北)作为特支办公地点。不久,赵子明通过关系,为李清华找到了在国民党宁夏省盐务局长马继德家当家庭教师的职业。
1935年5月,正当特别支部工作顺利进行时,北平国民党宪兵三团得知李清华在宁夏的消息,电告马鸿逵,要求逮捕李清华及有关人员。宁夏宪兵队逮捕了李清华、赵子明和房东的儿子钟育桐及刘梦仙、雷鼎三等人。王森在卖水果老宋(党员)的帮助下,离开宁夏,到包头寻找党组织,特支解体。
1936 年以后,王森被党组织调往北平,长期在平津地区从事敌后抗日活动,历尽艰险,出生入死,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给的各项任务。
1950 年底,王森才公开了自己的身份,投入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去,先后任国家贸易部对外贸易司亚洲处处长、中国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国家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首任总裁。1953 年,他从经济战线走上司法岗位,任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不久,适逢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审判,王森作为公诉人潜心研究了胡风一案的全部材料后,认为“无法从中找到反革命的迹象”。他毅然决定辞去副检察长职务,到北京市文联任专业作家。1960 年,被组织调往外交部,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丹麦等5国大使。1966年1月,被调往中科院 651 设计院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期间,王森见证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过程及成功发射。
“文化大革命”中,王森被长期关押,备受摧残,与他相依为伴的夫人被迫害致死。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王森政治上获得新生,1979年11月被组织任命为国务院参事。
进入古稀之年,王森不顾年迈,坚持深入到“老、少、边、穷”地区调查研究,就尽快改变贫困地区面貌、发展畜牧业生产、大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等问题,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了多项意见和建议。
王森热爱文学创作,涉猎小说、剧本、散文、诗歌、政论、革命回忆录等,出版有100 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和回忆录。
1995 年,王森回到山西临县,看到家乡还没有脱贫,学校资金短缺,教学条件非常简陋,忧心如焚,便找到县政府,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和稿费 3 万元,在母校碛口中学设立奖学基金。不仅如此,还再次降低自己的生活费用,把每月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组织上每月发给的100 元老红军补助费,不断捐给母校碛口中学。自 1995 年以来,他每年还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为母校碛口中学购买图书,为碛口乡所管辖的 34 所从未订过报纸的山村小学各订1份报纸。
王森曾以“奋斗奉献”四个字,概括自己的革命生涯。他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始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无限忠诚。这无疑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文字和部分图片源自银川党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