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 400020)
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空间资源,具有生态、美学、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功能。河流水环境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晴雨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状况日益严重。排污纳污、堵塞侵占、筑坝分流、截弯取直及河岸固化等一系列人为建设活动扰乱了河流流态与水文循环过程,引起河流生态系统退化、水环境质量加剧恶化、内涝风险增加等问题,导致水域原有生态、文化、经济功能逐步丧失,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九大以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时代主旋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基本国策。《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有效指导和推进了各地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专项工作,体现出了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视和决心。新形势下,水环境综合整治在目标上从传统的以点源治理向水环境整体质量转变,在结构上从单项工程到综合治理系统工程转变,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新动力和新机遇。
韩国清溪川复兴工程是国际上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典范,其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活力和品质、注入全新的城市发展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我国城市水环境整治也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清溪川位于韩国首尔市中心,被称为韩国的“历史之川、文化之川和自然之川”,河流全长10.8km,自西向东流向汉江,总流域面积约59.8km2。清溪川的发展经历了“作为开放性的城市内河、水泥封盖为排污暗渠、上盖为城市道路并加设高架桥、复原为城市新型生态内河”等四个重要的阶段,体现了城市发展理念从单独追求经济增长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变革[1]。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清溪川被覆盖成为暗渠,接收沿岸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城市下水道”;七十年代,为解决首尔(2005年韩国首都“汉城”更名为“首尔”,本文不分年代,统称其今名)中心区交通问题,政府在清溪川上修建了高架桥,清溪川一度在城市地图上消失二十余年(图1)。直到2003年,为提升首尔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品质,在时任市长李明博推动下,首尔市政府启动清溪川复兴工程:拆除高架桥和道路,消除城市安全隐患;恢复自然河道,重建绿色生态空间;建设独立排污系统,实施彻底截污工程;修建生态公园及水源补给工程,营造亲水特色景观;兴建各具特色的桥梁,延续历史文脉。历时两年三个月,复兴工程于2005年竣工,重新流淌在首尔中心的清溪川,迅速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旅游名片。复兴后的清溪川产生的综合效益非常明显。生态环境效应方面,清溪川沿岸生物物种数量增长,周边小气候显著改善,城市热岛效应有效缓解,水系风廊的流通性大大增强,空气、噪音污染明显减轻[2](图2)。社会经济效益方面,良好的滨水空间环境产生了积极的拉动效应,优势资本、创新资源及高端人才聚集,旅游收入成倍激增,并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城市内部均衡发展,首尔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由此得到极大提升。
图1 复兴前的清溪川片区,高架路与臭水沟
图2 复兴后的清溪川片区,清水绿岸、生态和谐
清溪川复兴工程创新了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方式方法,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复兴和活化了一条具有历史文化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兼顾生态环境友好和经济发展活力的生态内河,被城市规划界誉为“21世纪城市生态革命真正的开端”,清溪川复兴工程对我国城市内河水环境整治经验和启示主要有五个方面。
人水和谐、城水共生是首尔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步骤,复兴工程处处考虑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尤其是它的景观设计,创造出了河流回归自然、生态和谐的美感[3]。我国大多数河流在整治过程中往往侧重对单一功能的提升,为满足防洪安全需求,多采取简单的裁弯取直和硬化河床、固化河岸等方式,这不仅割裂了河流与周边要素的有机联系,也阻碍了人与水的交流,亲水功能和服务功能都得不到充分挖掘。因此,水环境综合整治应注重河道潜在亲水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开发,处理好人与水、城与河的关系,通过适宜的生态型设施植入,还原河道原有亲水活水的特性,营造人与河流和谐相处的意境。
复兴项目通过铺设截污管道和完善污水处理系统,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直接排放,结合河床清淤疏浚,减少内源污染物向水体释放。项目布局了大量的人工湿地和动植物栖息地,综合多项水质净化技术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结合汉江地表水、净化雨水和再生水(深度净化污水厂出水)作为水源补充,充分保障清溪川水体生态流量,维持了长效稳固的水生态环境。由此可知,对于河道水环境治理,外源截流和内源控制设施是基础和前提,人工净化技术作为阶段性手段,清水补给和生态修复技术是长效措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再生水可作为城市河道的主水源,对于国内多数河流水资源供应能力不足的城市,应积极开展现有污水处理厂的提标升级改造工作,提高再生水的利用强度,在保障河流生态补给水量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水环境质量。
为恢复清溪川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复兴工程将水域生态和陆域生态的同步修复视作重点。河床采用有利于水体自净的泥土、卵石或大粒沙等自然材料,河道主体塑造出自然河川的主流深潭、浅滩小岛、急流瀑布相间的灵动格局,通过建设水生物及鸟类栖息地、沼泽地和人工湿地等,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4]。河道两岸护坡和堤岸,平面绿化和垂直绿化有机结合,选用生命力强、适合当地气候特征的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及藤本植物,将不同纲目和花色的植物科学分层搭配,塑造多样化生物形态,达到水质净化、涵养水源、科普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复兴工程注重亲水驳岸空间的利用,通过提炼原有场地历史文化“浣衣石”,利用滨水驳岸及桥下空间,修筑大量可容纳大型活动又为日常所用的亲水平台,并且赋予特有的文化意象,这种将沿河带状的活力空间节点有序串联起来,并配合堤岸两侧的独有墙面壁画的人性化空间营造,极大地激发了市民与河流产生亲密互动的意愿,实现了滨水景观向街道空间渗透,同时将人群活动植入亲水空间。因此,水环境整治项目滨水空间的营造需要充分尊重历史和场地记忆,在有限的自然资源内与空间形成良好的配合,以营造驳岸空间多样性为基础,以历史文化展示推动河道复苏,为都市人群提供亲水、乐享的交流场所。
对清溪川复兴工程水环境综合整治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功能的综合考量,发现其综合统筹协调了生态环保、交通疏导、休闲游憩、景观营造、延续文脉、城市发展、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功能。复兴工程注重对历史遗迹的恢复和重建,有效延续和传承当地传统文化,展示了悠久的河流文明,并依托亲水空间建立起人与水、水与城的情感纽带。通过打造人水和谐,安全优质的亲水空间,塑造了良好的城市品质,提供了宜居的人居环境,提升了沿河两岸土地的经济价值,带动了清溪川片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政府的科学决策、公众的广泛参与、制度的公开和完善都是清溪川整治工作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水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民生工程,更加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过鼓励倡导公众参与,多渠道征求公众意见,建立有效通达的反馈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避免环境治理资金的无效投入。因此,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从启动策划阶段到实施完成阶段全流程都应建立和贯穿公众参与机制。首尔政府积极邀请专家组织、企业团体、居民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形成完整的决策团队,充分保障沿河流域居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让公众真正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共享绿色发展红利。
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清溪川复兴工程从藏污纳垢的城市下水道、被覆盖遗忘的混凝土高架恢复为城市大型溪流生态廊道,最终实现了通过水环境改善带动城市再生的综合性目标,是全民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伟大实践。清溪川复兴工程建设成本和后期的运行成本较高,巨大的经济代价充分验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启示我们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重发展轻保护”“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守护金山银山,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水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系统性强,是一项集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5],应将科学规划、功能优化、城市再生、设施完善、文化传承、品质提升等内容涵盖其中,有序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统筹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