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来华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在互联网时代推动下,新媒体异军突起,为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新闻舆论带来了巨大影响。立足媒体融合背景,网络生态也发生一定改变。如何增强网上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及影响力,俨然已成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焦点课题。鉴于此,本文就立足“四力”背景,进一步探索新媒体时代下增强网上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方式,希望能为高效引导新闻舆论导向而奉献力量。
【关键词】四力背景;网上新闻;舆论引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2.059
参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关注传播手段建设及创新,增强新闻舆论“四力”。这里所谓的“四力”,主要是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及公信力,这一精准要求为我国新媒体创新与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媒体涌现后,明显呈现出求新、求异、求快等优势,但也不排除会出现娱乐、煽情、低俗等现象,极易对公众情绪造成错误引导。鉴于此,就应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提高网上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开辟新闻产业“净土”。
1. 新时期新闻舆论要求
进入新时期,新闻工作环境发生一定改变,便对新闻舆论提出了全新要求。新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工作方式要引领主流价值观,积极宣传党与政府的重大决策,在党、政府及人民群众间架起沟通桥梁,以确保政府、党和人民群众能高效交流。与此同时,新闻报道工作需接地气,这里所谓的“接地气”,就是要坚持为群众服务,所报道的新闻内容要贴合群众生活,深入基层一线,彰显人民生活真实境遇,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发言。当然在工作方式上也要高度尊重人民群众话语权,用人民群众喜欢的话语方式传递新闻内容。总而言之,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工作要关注宏观环境,与群众“合拍”,这样才能彰显时代主旋律,展现时代强音,但也需要注重微观,以便能打造时代感极强、功能极其完善的新闻舆论场,从而全面提高网上新闻舆论引导能力。
2. 新媒体时代新闻舆论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在调查研究后发现,目前学术界针对新媒体概念并未形成统一定义,但是核心内涵均趋于一致,认为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的一种新型媒体形式。新媒体极具网络化特点、交互性特点、即时性特点与数字化特点。新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基础,以网络为根本载体,是传播消息的媒介。对于主流媒体来说,新时代新闻报道工作要牢牢把握党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等,高效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彰显沟通的桥梁作用。所以,新闻报道内容应深入社会、基层与人民群体中。在新媒体时代下,为新闻舆论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及挑战,既要和新时代合拍共振,又要不断创新新媒体技术传播方式。在全新的挑战面前,新媒体要与“四力”构建需求相互契合,营造清朗的发展环境,从而形成覆盖范围广泛、功能相对完善且极具时代性的媒体格局与舆论格局。
3. 基于四力背景提升网上新闻舆论引导能力的高效途径
3.1 紧随时代变化,增强传播力
伴随时代形势不断发展,新媒体要积极核心工作理念及方法,全面丰富传播渠道,构建完善的规章制度,以确保新闻采编、绩效考核、人才培训与技术保障等都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切实契合时代趋势与变化。同时,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人才竞争也成为了日前媒体竞争的重要要素。基于此,新媒体单位要注重培养新闻人才的业务能力、工作作风及政治立场等,在招揽人才、挽留人才以及应用人才等方面增强投入力度,这样才可为新媒体行业的长足发展注入新鲜力量。除此之外,若想切实加强网上新闻舆论引导能力,首要任务就是聚焦“四力”,从强化传播力开始,摒弃传统运营方法,用全新姿态迎接新闻市场的竞争与挑战。
3.2 坚持民生服务,强化引导力
在新媒体、微媒体及自媒体迅速发展之际,无形中为主流舆论带来了一点影响。不可否认,主流传播极具优势,尤其是在弘扬主旋律及提高引导力、传播正能量等方面都发挥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我们都知道,只要涉及民生的事,就没有小事。在新媒体时代下,更是如此,每一名全媒体记者编辑都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致力整合资源,形成资源合力。这就意味着,在落实新闻采编工作之际,要多反馈民众心声,细致遴选民生新闻内容,以此强化新闻编辑质量与客观性、真实性。需要注意的一点,凡是涉及民生问题的新闻素材,都要在反复审核后,在最短时间内推送到新媒体平台,并通过微信、微博等及时追踪与互动,以便能切实帮助民众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最终还要秉持“市场归市场”“事业归事业”等理念,构建新闻质量与编辑奖惩机制,通过挂钩绩效考核等激励所有新闻编辑人员拓展新闻经营“新路子”,以便能为新闻事业转型与发展带来有利的引导保障。
3.3 注重推陈出新,丰富影响力
在“四力”背景下,所有新闻工作者肩上的担子都变得越来越重了,尤其是在媒体融合发展情势下,既需要创新传播内容方式,还要不断地推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新闻内容,以便能切实强化用户体验感、关注度。总之,在采编新闻、创作新闻、传播新闻时,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动力。只有真正提高用户意识,令其关注媒体移动化特点,才能为广大用户带来更加精细化的服务,从而切实强化新媒体及网上新闻传播深度与影响力。当然了,也需要探索合力构建媒体平台的措施,全面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针对所有特色新闻信息产品加以宣传与推广,最终为所有民众带来正确的舆论知识与舆论氛围,释放网上新闻舆论影响力。
3.4 应用积极能量,提高公信力
于网上新闻而言,真实便是新聞的生命之基。在新媒体背景下,打造新闻的公信力极其关键。所以,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自身采访功力,善于捕捉高价值资料、一手资料。在采编新闻、传播新闻时,要时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切记不可“道听途说”,也不可背离新闻本质与真相。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综合素养,坚持一身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心中装着党与人民,时刻与虚假新闻斗争到底,为弘扬社会正能量作出贡献,进而全面增强网上新闻舆论公信力,确保其能为民众带来正确的引导价值。
4. 基于四力背景提升网上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有效策略
4.1 追随媒体语境,建构传播力
在“四力”背景下,要进一步梳理网上新闻舆论概念,结合新媒体语境,全面建构传播力。具体来说,要顺应互联网语境,但并非要完全取缔传统媒体新闻传播价值,而是要拓展传统新闻媒体深度、广度及高度,保持新闻媒体品味,坚守网上新闻舆论传播力底线,正视新媒体语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坚持深入人民群众群体,用民众喜好的方式传播网上新闻,从而夯实网上新闻舆论基础,切实发挥其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及主流精神的作用。
4.2 建设和谐主体,建构引导力
众所周知,网上新闻舆论引导力的产生并非是单向存在的,主要是在主体与客体互动之间而形成的。然而,主体与客体间的高效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主体和客体间是否具有和谐关系。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时常将新闻舆论引导力和新闻机构舆论引导力相提并论,将二者概念、本质等混为一谈,进而导致新闻舆论引导力的构建价值日益被削弱,致使新闻传播内容极其贫乏,普遍出现同质化现象。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新闻传播渠道被打破,新闻传播主体得到了有效扩展,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声筒”。所以,一定要有机把握主体、客体关系,全面优化舆论表达内容,拓展舆论引导空间,形成完善且成熟的网上新闻舆论引导体系。
4.3 促进舆论多元,建构影响力
与新闻舆论的其他“三力”相提并论,影响力自身极具独特属性,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既可以产生积极影响,又极易造成消极影响。早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舆论所带来的影响力,主要就是由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两种形态构成的。然而,生活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的传播内容相对单调,传播方式日益被新鲜的传播手段所取代,这就导致其舆论元素越来越多元化。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网上新闻舆论多元化发展了,就代表在这些多元的新闻舆论中,正面舆论与负面舆论是并存的,这也就需要能善于辨别新闻舆论,正确引导新闻舆论。鉴于此,虽需要全面提高新闻舆论多样性,还要开拓新闻传播角度与途径,以便能无限拓展新闻舆论元素,例如可以融入审美元素、法理元素、视觉元素等,切实带动新闻舆论影响力的提升,从而正确引导民众。
4.4 增加价值密度,建构公信力
公信力,是提高网上新闻舆论引导其他“三力”的有机条件。如果新闻舆论缺少公信力,也就代表着网络新闻传播价值荡然无存,丧失新闻本身价值。所谓的公信力,以公众信任为核心。在建构公信力时,往往都会呈现独特体系,需要历经长时间的积累,但如若不小心,则就有可能将公信力毁于一旦。由此可见,在建构网上新闻舆论公信力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報道新闻之际,万万不可弄虚作假,更不要出现避重就轻的问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来临之际,全面提高网上新闻舆论引导力,显得尤为关键。为此,所有奋战在新闻一线的工作者,都应明确自身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用融合思维推陈出新,全面弘扬社会主旋律,以确保能切实增强网上新闻舆论价值。
参考文献:
[1]慕岩.把握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郑州火车站西广场电梯闲置”事件为例[J].理论学习与探索,2020(03):47-48.
[2]张章.基层电视台如何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8):167.
[3]彭江燕.全媒体时代提高新闻工作者舆论引导能力的措施[J].西部广播电视,2019(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