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财政部长的遗嘱:“一生无产者”

2021-08-26 08:56宁新路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28期
关键词:吴老立遗嘱遗嘱

宁新路

他没有大额存款,因多半薪水帮助了别人,一辈子留给儿孙的仅有3万元积蓄。他留下遗嘱,说早年立志做“一生无产者”,从没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让后人把分配给他的两处住房交还给了国家。他是吴波,他的心中有一座丰碑。

大酱坊胡同20号的故事

北京西城区大酱坊胡同20号是一座很破旧的普通四合院。吴老就在这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分给他的院子里住了42年。他的离休生活也是在这里度过的。

吴波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晋察冀边区人民政府的财政处长。北平解放后,担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升任中央政府财政部副部长。20世纪50年代,有关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级干部生活待遇的规定,曾给他安排过几处较大的院子,但他说自己家中人少,就挑选了这个汽车出入不便的小院。

1979年8月,73岁的吴波被任命为财政部部长。有一天,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来了几个工作人员准备对这处危房进行维修,吴波知道后,坚决不同意维修。吴老92岁后,行动明显迟缓得厉害,住平房上厕所、洗澡很不方便。这时,北京万寿路财政部的宿舍已修好,财政部领导关心吴老,安排他搬到楼房去住,他有点犹豫。他说,财政部机关没房子的新干部不少,平房虽然条件差点,但可以住下去,再加上自己年龄大了,就不搬了吧。在财政部有关部门领导的劝说下,吴老才同意搬家,但他反复叮咛秘书,房子不能超标,家具也不能让公家配,所有的費用必须从他工资里出,不准花公家的钱。

房子和两份遗嘱

吴老晚年分配到万寿路两个单元的住房,可以用优惠价格购买,可他却不买。吴老说:“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

吴老决意身后把两套房子交还给国家,他希望所有的儿子都赞成他的做法。大儿子去世了,他让其他三个儿子发表意见。两个儿子赞成父亲的意愿,另有一个明确提出,父亲的房子属于私产,不能交公,应留给外地的儿孙们回北京住。吴老坚决不同意。吴老与“有想法”的儿子耐心沟通,最后得到了他的理解,表示尊重父亲的意愿。

那怎么做到他和老伴去世后把两套房子交还给财政部呢?吴波想到了立遗嘱。2000年,吴波病重住院,他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了,有点着急立遗嘱的事了。出院后的一天,吴波让三儿子吴威立和秘书王沈京等张罗立遗嘱的事。他开了一个家庭会议,还请了立嘱见证人。吴老提出,他去世后房子交回财政部,家庭成员一致同意。他口述,让吴威立记录,留下了交房遗嘱,并把这份遗嘱送交财政部。

这份落地有声的遗嘱已经有两个见证人,也由儿子和儿子的代签人签名画押,按理说房子交公的事已经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吴老似乎放心了。两年多后,吴老年事已高,多病,经常住院,他对去世后房子交公的事又放心不下了,同时他感到还有一些意愿需要给财政部领导交代一下。他又写了第二份遗嘱,提出“我的住房必须立即交还财政部。财政部也不要另外给他们(儿女)安排、借用或租赁财政部的其他房屋。他们有什么困难,由他们找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解决。”这份遗嘱,他直接写给了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

2005年2月20日,吴老平静地走完了99年人生。依照父亲的遗愿,在吴老去世3个月后,吴威立很快整理搬走了万寿路两套房的东西,把钥匙交给了财政部有关部门,实现了父亲交代的,走后房子交还国家,成为“一个无产者”的愿望。

(摘自《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

猜你喜欢
吴老立遗嘱遗嘱
“继承权”新规来了!
遗嘱人立了多份遗嘱,最后应该以哪份为准
逆行者的武汉
专家建议四类人尽早立遗嘱
年轻人也立遗嘱
万元遗嘱
虚惊一场
写了遗嘱却“无效”,怎么办
唱歌排解烦心事
找到遗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