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中
5月23日,热播慢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开播,节目中的宋丹丹身穿黑色吊带长裙、黑色裤袜,再搭配一个正流行的黑色高帮靴,潮范儿十足,她虽然已经60岁,但思维清晰,活力四射,没有丝毫“躺平”的意思。
躺平,是指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少年轻人在浑浑噩噩中得过且过。而在宋丹丹的演艺生涯中,不知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但她从没选择躺平。她说:“是挂画给了我奔跑的力量,它拽着我的手,陪伴着我一路向前,从不停歇。”
不甘示弱,别具匠心考人艺
宋丹丹1961年8月25日出生于北京,从小她就长得胖嘟嘟的,并不像其他女孩那么精致,就连头发也有些发黄。上小学时,她一直都是全班同学嘲笑的对象,可即使在学校受了欺负,她也不敢为自己讨回公道,只是忍着泪水跑回家,对着墙壁上的《杨门女将》挂画发呆。
画中的穆桂英身着五彩戏服,英姿飒爽;杨宗保手持丈八蛇矛,威风凛凛。宋丹丹经常听爷爷讲杨家将的故事,她特别喜欢穆桂英,自己长大了也要做巾帼英雄。
常常,她凝视着挂画中的一对璧人,就像爷爷在讲故事逗他开心,心中的委屈便烟消云散。
爷爷讲的故事很精彩,她总是听得如醉如痴。爷爷总是慈祥地微笑,很少对她发火。可那次她考试不及格,爷爷却生气地把《杨门女将》挂画一把扯下,从中撕断:“每天盯着这个破画,如何能把成绩搞好?”
她委屈地哭了,她不是不想把成绩提上去,可实在是力不从心。1980年,宋丹丹高考落榜,家里人让她复读,她虽然起早摸黑,死记硬背,却还是无法将成绩追赶上去。
大学彻底没了着落,宋丹丹只能另谋出路。恰好此时,朋友递给她一张报纸,上面登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招生简章。虽然对话剧一窍不通,但为了能给自己找点事儿做,不在家待着丢人,她决定试试。
考试时,老师让考生表演诗朗诵,毫无准备的宋丹丹从裤兜掏出一张报纸,然后大声把人艺的招生简章读了一遍。监考老师哈哈大笑,觉得她虽然不专业,但随机应变,有表演的灵活,便让她进入了下一轮。
第二轮是表演舞蹈,看着别的考生不是跳民族舞,就是跳霹雳舞,她深吸一口气,直接做起了广播体操。
别的考生投来不屑的目光,她却并不放在心上,只专心致志地做自己的。开始时,她还有点紧张,可不知为什么,做着做着忽然想起了挂画中的穆桂英,她觉得自己变成了那个身着戏服的主帅,闪展腾挪,轻盈飘逸,几乎都要飞起来了。
她别出心裁的表演赢得老师们的好评,但第三轮却是情景模拟,必须按题目规定现场表演,对于从未学过表演的宋丹丹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
老师给她出的题目是:妈妈生病了,给爸爸打电话,必须要哭出眼泪。宋丹丹一下子蒙了,这眼泪哪能说下来就下来呢?表演时,她两次拿起电话,但两次都没哭出来。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可她就是找不到落泪的感觉。
她觉得自己不应就这么放弃,可越是想演好,就越是哭不出来。她几乎绝望了,或许,自己本就和表演无缘吧。
想起一路走来的这么多年,虽然一直很努力,可成功却从未眷顾过自己,没做成一件让家人满意的事情,就连那么爱自己的爷爷,都当面撕破了自己喜欢的挂画。
想到这,她心头一阵阵隐痛,泪水忽然涌进了眼眶。她第三次拿起电话:“爸,妈妈生病了,我好想你,你快……快来吧……”
多年的委屈在这一瞬间尽情释放,她的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翻滚而出,全场考官为之动容。
考官老师正准备宣布成绩,她却擦了擦脸颊,泪眼带笑地说:“爸,来的时候给我带……带两瓶酸奶!”考官老师们稍一愣神,不禁全场哈哈大笑。这个幽默的神来之笔让宋丹丹一路唱着歌跑回了家。
推陈出新,转换思路上春晚
从考上人艺的那一天开始,宋丹丹完全变了一个人,虽然她的文化成绩并不怎么样,但她却有着惊人的表演天赋。
1983年,她成功毕业,成为北京人艺的一名正式演员。1984年,仅仅出道一年的她,便凭借在《红白喜事》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文化部观摩演出一等奖和北京市政府表彰优秀演员奖。
每当她取得一定的成绩,就会拿出穆桂英的那张挂画细细品鉴,觉得在这沉默的艺术品里,总有一种深沉的底蕴等着自己去挖掘。她一边演戏,一边也迷上了收藏挂画。
挂画对她演艺事业的萌芽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她最喜欢收藏上世纪七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挂画,每次到外地演出,她都会想方设法去古玩市场淘一些当年的老画。
在她心中,自己就是一个搞高雅艺术的人,收藏如此,表演也如此。1988年10月,导演邀请她和雷恪生搭档《懒汉相亲》,她出演忸怩庸俗的未婚女青年魏淑芬,这是她在春晚舞台的首秀,然而,她的拗劲一下子上来,居然想辞演。
她说:“我的人生目标是手里端着茶水、兜里揣着牙签走进排练厅的艺术家,怎么能去演这么矫情的角色呢?万一剧院里的老師们在电视里看见我怎么办?我还有脸回去吗?”
导演只是微笑着说:“你先别一口回绝,回家好好想想,表演本身并没有高雅之分,只有演好了才是真正的艺术。”
回到家,她疲惫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自己的坚持究竟对不对呢?夜幕降临,她索性关了灯,让无边的黑暗包裹着自己。月亮不知不觉升起,有月光从窗户挤进来,正好照在墙壁的挂画上。那是一幅齐白石的后人朴喆的《虾趣图》,画里的虾活泼、灵敏、机警,有极强的生命力。
宋丹丹忽然眼前一亮,自己之所以把这幅画挂在这里,是因为朴喆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动感。而一直以来,自己并没有把它真正纳入珍藏挂画的行列,只是悬挂于墙以供欣赏,可如果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挂画是艺术,难道它就不是艺术了吗?既然不是艺术,自己又为什么会把它挂在眼前?
想到这,宋丹丹豁然开朗,原来是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太狭隘,挂画的艺术成就远远不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无论什么年代,只要是精品,就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
挂画如此,表演不也一样?
第二天,她找到导演,果断加入了春晚小品的排练。1989年春节,她顺利登上春晚舞台,一句“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让观众耳目一新,深深记住了她。她终于明白,艺术的天地,广袤而浩瀚。在挂画收藏上,她不再局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藏品,而是眼界更加广阔,无论是远古的真迹,还是现在的佳品。
她越来越感觉到,一个画家一辈子可以创作很多作品,但不是每件都是代表作,所以收藏挂画时,应多搜集一名画家每个时段的精品和独特性作品。
画家的艺术成就奠定了画家的艺术地位,艺术成就越高,其历史地位、社会地位、市场地位就越高,作为挂画的收藏价值也就越高。
表演也一样,演好每一个小品,每一个動作,每一句台词,不在乎表面上的大小,只要用心表演,都可以成为艺术。
1990年,她又出演了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小品《超生游击队》,以一个更“俗气”的角色开始了她全新的表演,成为家喻户晓的小品之王。
勇往直前,六十花甲不言老
2006年,是宋丹丹和赵本山第一次在春晚合作,两人与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一起表演《昨天今天明天》。
面对全国那么多观众,宋丹丹觉得自己肾上腺素释放很快,虽然不是第一次上春晚直播,但她还是非常紧张。
其实,每一次表演小品,上台时,她虽然做了很多功课,但心里并没有十足把握。
可这次,当赵本山手里拿着盒饭一边吃一边走上台时,却忘记了带道具包,那里面有扇子、手绢等表演时必须用的物品。
宋丹丹一看,顿感五雷轰顶,脑子一片空白,后面的表演没有道具怎么演?这可是在春晚的直播舞台上,应如何救场?
她快速思索着,忽然想到挂画收藏中有一个专业名词叫“互补”,就是在挂画装饰时,要遵循互补的原则,比如光线较弱的客厅就选择色彩明亮或暖色调的挂画,以达到驱赶空间里阴暗的效果;而光线较强的客厅则恰好相反,选择一些暗色系或水墨画之类的挂画,给太过明亮的空间加上一点沉稳,如此就协调了。
她心下明白,现在就可以用“互补”来救场。
这时候,小崔正走在场中央,她故意往前跨了几步相迎,并和他握手,镜头就跟着她跑过去,成功转移了观众视线。趁这个机会,赵本山赶紧去侧台拿了道具,整段表演一气呵成,看不出一点破绽。
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宋丹丹却沁出一身冷汗,幸好有惊无险,“互补”过关。
至此,她对挂画更是情有独钟,不但收藏,还研究起它们的装饰和摆放。居室挂画,一个重要的准则,是从内容、色彩、风格三个要素上都能与整体的风格协调一致,避免突兀。
她最喜欢的是建筑结构线挂法,这种装饰手法在早期欧洲盛行一时,适合室内较高的房子,就是沿着楼梯、屋顶、墙壁、柜子,在空白处布满挂画,给人一种立体博大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丹丹在对挂画的研究中,对表演的内涵也越来越通透。几年间,她和赵本山多次合作,出演了《钟点工》《火炬手》等大量优秀作品。
1994年,宋丹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室内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取得良好口碑,随后又出演了《家的N次方》《李春天的春天》《金太郎的幸福生活》《亲爱的她们》等多部电视剧。
她穿梭在小品、电视剧和挂画收藏之间,表演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鲜花和掌声,而收藏则带给了她内心的欢愉和宁静。
她经常会在挂画前久久屹立,她喜欢那种空远而干净的感觉,无论内心多么喧嚣,只要在挂画前驻足,就会异常笃定。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宋丹丹还是明显感觉到能发挥空间的作品越来越少,而自己作品的产量也在逐年下降。
她有过退出演艺圈的念头,但立马就被自己打回了,虽然体面地与自己的事业告别,是一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但她不想让自己躺平,只想一直奔跑下去。
2020年,已近60岁的宋丹丹终于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表示,她将不会再演戏,未来她会拿出90%的时间陪伴家人,10%的时间工作,让自己彻底轻松下来。
但一回到家中,面对那些陪伴自己多年的挂画,她就后悔了。墙壁上的挂画集体沉默着,她似乎看到了它们不满的眼神,一名演员什么时候都不应停下脚步,不懈挑战,是永恒的主题。
宋丹丹不再言退,她又开始参加表演,并开始涉足综艺节目,俨然成了众人眼中的“综艺大姐”。
2021年5月23日,慢综艺《五十公里桃花坞》开播,宋丹丹作为15位嘉宾中年龄最长的人,却一点没服老,她决定用自己年轻的心态,去演绎好貌似老去的这一代。
她像一位大家长一般,不仅要张罗队伍的集合,开会的进展,甚至连年轻人玩的一些新潮游戏,也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参与。
可是,因为她性格耿直,说话喜欢直来直去,结果被不少网友贴上了“倚老卖老”的标签。她很委屈,为了带领大家走好这21天,她的付出堪比去春晚演小品,但网友们为什么不理解呢?
她想过随大流,想过做网友们心目中的和蔼形象,但那还是自己吗?当她站在挂画面前,这些虚伪的想法就被一层层褪去,一幅精彩的挂画之所以得以流传,就在于本真,真实才是艺术,才能永存,而自己,也应做最真实的自我。
宋丹丹依然故我,口无遮拦,甚至冒着被人冠上“过于油腻”的危险,想方设法在打扮上向年轻人靠拢,她涂眼影、戴发带,前卫到让人不得不惊呼。
其实,以宋丹丹的个性,并不是那种沉溺在过去荣耀和光环中的人。相反,在台前,她不怕被网友和年轻人误解,坚持本真;而在台后,她也常常反思,是不是有些话会在不经意间伤害了这些年轻人,很多时候,她会放下所谓“老艺术家”的面子,主动开口和后辈们说一声对不起。
一路走来,宋丹丹在表演和收藏中虽也有过迷茫,但从未选择放弃,在北京人艺的39年中,她不但是“小品王”,还演过二十余部话剧,包括《红白喜事》《回归》《茶馆》《万家灯火》《白鹿原》《窝头会馆》等。其中,《回归》《万家灯火》让她拿到了戏剧界的两大奖项梅花奖和金狮奖。
表演和收藏,已经成为她人生中永远的坚持,就像她自己所说:“我愿意在表演和收藏中一直走下去,从不躺平……”
(本文谢绝任何形式转载或网摘,违者必究!)
编辑/征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