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看大学生基层就业力

2021-08-26 09:00邢多多
风流一代·青春 2021年8期
关键词:学历毕业生岗位

邢多多

數据解读

在一线城市户口紧缩、二三线城市“抢人大战”、国家各种鼓励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政策利好下,更多大学毕业生把目光投向基层。本刊通过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访问、联合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大型招聘网站的调研报告,从数据角度一窥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趋势。

就业多元化,“慢就业”比例上升

相比2019届大学毕业生,今年的职场新人们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才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33.9%,2021年春节后第二周,随着考研成绩公布,更多应届毕业生流向就业市场,求职人数同比增长143.1%。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全面呈现了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在参与本次调研的2021年应届毕业生当中,56.9%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就业大军,较去年收缩18.9个百分点;15.8%选择自由职业,同比上升8.1个百分点;12.8%选择慢就业,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另外,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毕业生占比9.5%,较去年的6.6%也有明显提升。

值得探讨的是“慢就业”,当大多数高校毕业生为找工作而焦急忙碌时,一小部分学生既不着急就业,也没有继续深造,而是选择去游学、支教或者创业考察等,慢慢考虑人生道路。

具体看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去向,学历越高,选择“单位就业”的比例越高。硕士毕业后“单位就业”占比达到72.1%,远高于本科与专科学历人才。同时,“选择继续出国学习”的比例也与学历成正比,5%的硕士毕业生打算出国继续深造。

专科生作为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中的需求量较大,“单位就业”这一传统规划并不是唯一出路。依托于专业技能和新就业形态的加持,专科生在自由职业、“慢就业”以及创业方面的选择均要高于其他学历的毕业生。

有专家解读“慢就业”现象,认为大学生的思维可能不再受到“毕业即就业”观念的限制。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转变,已经从“要找到一个饭碗”变成“要找到一个金饭碗”。不着急找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对工作的期望值更高。

“新基建”领域崛起,大学生下沉基层

近几年,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和压力日益增大,成都、西安、杭州等新一线城市为了抢人才,频频推出提供户口、优惠购房、补贴等政策,使得高校毕业生开始“转投”新一线城市。经历了2020年的疫情,在对未来市场环境预测不乐观的前提下,很多企业为了生存,采用“断尾”的方式求生,进行大量裁员。因此,大学毕业生更重视就业现实情况。

2021届大学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更愿意从哪里开始?

BOSS直聘研究院发布的《2021应届生就业趋势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对大学生吸引力有所下降,新一线城市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持续走高。2021年校招岗位有62%来自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较去年轻微下降。其中,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25%,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新一线城市校招岗位占比37%,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已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吸纳的主力军。

除此之外,伴随着市场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新能源、智慧农业、社区管理等领域更加渴求青年人才,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也翻倍增长。应届毕业生关注度最高的前五个行业大类集中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以数字技术类岗位为主的互联网、电子/通信和科学技术服务行业吸引了26.7%的应届毕业生;商务和专业服务(广告、咨询、法律、会计审计等)行业也体现出对应届毕业生的强劲吸引力。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有超50%的应届毕业生对来自2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发布的岗位表现出了兴趣。在尚未最终确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中,45%的人愿意考虑基层岗位。除此之外,“银发经济”的崛起也使得人才需求迅速扩大。2021年前5个月,养老产业相关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招聘规模同比增长51%,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集中于门槛较低的基础岗位,销售、行政与运营类岗位占到应届毕业生需求的64%。

从数据可以看到,“新基建”领域的崛起,促使大学生开始选择下沉基层,并逐渐加入到新就业形态群体之中。

政策加持,基层就业成为新热门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鼓励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近几年,中央组织部将大学生作为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指导各地积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不断完善相关规划、政策、体制、机制,推动大学生村官工作与选调生工作相衔接。

据人社部统计,2020年公共部门提供了大约300万个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支一扶”和地方补充项目吸纳了4万名高校毕业生。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53.7万名。另据新华网报道,2021年70%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到县及以下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基层单位就业。

政策红利的加持,无疑使基层就业成为大学生求职的新热门。

本刊联合问卷星的调查中,应届毕业生占比71.2%,非应届毕业生占比28.8%。25.96%的调查对象在上大学前就了解到“基础工作”,36.54%的调查对象从大一开始有所了解。在对“基层就业”了解程度方面,非常了解的人数并不高,仅占4.81%,有所了解的学生占比最高,为29.81%。

如何让去基层的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调查中有54.81%的毕业生认为基层单位的软硬件措施比较重要,51.92%的毕业生认为基层培训和继续教育比较重要,36.54%的毕业生认为职业发展前景非常重要,32.69%的毕业生认为家人朋友的支持非常重要。郑州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刘莹认为,大学毕业生参与到基层工作岗位的过程中,各级组织部门需要完善培训与保障体系,提高其适应能力。此外,要提高职场新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与组织价值的有效融合,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互促进。

更重要的是激活县域经济和新兴产业,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情。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认为,只有县域经济活跃起来,才能增强人才的流动性,形成良性循环。地方高校要立足地方做好研究,帮助县域形成深层次的产业链。马陆亭说:“县域形成产业源头,让更多人受益。这样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也能增加开放性。只要高层次的人才流动起来了,当地的经济就‘活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热情也就增加了,扎根的信心也更大了,这盘棋就真正‘活起来了。”

猜你喜欢
学历毕业生岗位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膨胀学历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
知识无力感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
“学历塔”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