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在数字化的思维下

2021-08-26 19:34盘和林胡霖杨慧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1年8期
关键词:保有量停车场联网

盘和林 胡霖 杨慧

充电桩简历

充电桩是将电网的电能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内电能的装备,可以安装在公共停车场或私人停车位上,简单来讲,就是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

当然,类似于加油站有汽油、柴油,充电桩也有分类,目前,市面上主要按照充电方式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两种,因为两者最直观的差别体现在充电时长上,因此又被形象地称为“快充”和“慢充”。

“快充”直流充电桩内置转换器,可以将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后直接对电池进行充电。车主将充电插头与新能源车体上的充电插座相连后,车内电池管理系统就会与充电桩进行信息交互,包括进行绝缘检测、发送辨识信息、确认充电需求等,信息交互与匹配保证了充电桩可以为各种品牌、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慢充”交流充电桩则没有直接充电功能,它只是一个电力供给设备,只有借助新能源车内的“车载充电器”,才能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为车载电池充电。

“快充”充电桩的功率大、速度快,充满电只需要20~150分钟,而“慢充”则需要4~8小时。与高效率相伴的是高成本,直流充电桩的成本可以达到交流充电桩的10倍以上,并且,“快充”对于电池的损耗也相对严重,专业数据显示,在经过了连续快充循环和连续慢充循环之后,“快充”会导致电池容品下降。因此,有人将“快充”和“慢充”形象地比喻为“注射葡萄糖”和“吃饭”。显然,通过咀嚼、消化吸收能量的方式对身体更健康。

我们有多少充电桩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4万辆,作为最重要的互补品,充电桩行业也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自然兴起。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就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指南》),制定了“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总体目标,掀起了一股“建桩狂潮”。

根据充电联盟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2015—2019年的短短几年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6.6万个增加到1219万个,同一时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从42万辆增加到381万辆,公共充电桩从5.8万个增加到51.6万个,私人充电桩从0.8万个增加到70.3万个。

从全球范围看,无论是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还是充电桩保有量,我国均居首位。虽然建桩量和车桩比均有显著改善,但与《发展指南》中制定的目标尚有差距,与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有差距。

是充电桩,更是数据端口

新基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提振经济,给社会生产带来便利。新基建不会再走传统基建项目规模扩张的老路,而是以数字化信息网络为核心,带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实现数字化转型。

如果你简单地把充电桩看作一个把电网电量转化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电量的充电设备,就大错特错了。充电桩在给新能源汽车提供奔驰的动力的同时,也给汽车提供了多重运行数据,从而给庞大城市的有序运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新能源汽车离不开充电桩,这种充电刚需决定了充电桩能便利地获取及时而广泛的信息。最直观的信息就是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功率以及温度信息,当发现充电异常时,便会触发安全预警。因此,企业可以利用充电桩运行过程中的数据来合理地调配电力,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充电设施不断进行完善。特来电便是这一措施的先行者。特来电的大数据云平台,通过对充电过程进行安全监控和防护,不仅防止了多起重大事故的发生,还不断地积累处理经验,更好地进行充电桩的设计。

上升到城市层面,如果可以同时整合不同平台的监测数据,便可以对整个城市的电动车保有量、用电充电量、用电区域分布、行驶里程等数据进行监控,以此科学引导并协助桩企合理布局,提高充电桩运营效率,提升现有用户使用体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充电桩是电量输送的节点,是能源交易的节点,是车辆数据交互的节点,如果能将电网数据、电池数据、车辆数据、环境数据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是充电桩,更是桩联网

随着5G时代的来临,我们开始畅想各式各样的连接,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物联网到车联网,在网联化、智能化不断提速的今天,充电桩也将带来联网。我们不必把桩联网想得特别复杂,其实就是在车联网的基础上加入了充电桩这一设施,从而形成用户、车辆、充电桩之间更好的交互和匹配,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充电标准各异,便会形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整个联网过程中,桩联网底层必须能够做到标准化,并且数据流要与当前的用户、车辆网络相匹配,其中将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方面的技术。

国内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第三方充电SaaS服務平台的掌舵人,云快充创始人、CEO田波表示:“充电桩跟加油站不同,加油完全是一个物理性动作,但充电是一个信息交互的过程,通过数据和技术驱动桩联网与车联网智能融合,实现数据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这才是充电的新基建。”正如田波所言,只有实现了“三流合一”,才能让充电桩建得用心,桩企干得开心,用户用得舒心,未来充电桩的布局将会更合理,带给新能源汽车用户更便捷的充电体验。同时,在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加持下,用电规划、充电提醒、道路安排都将更加智能,而桩联网也让所有这一切可以完全由用户端发出指令,可以说,桩联网朝着交通大融合又迈进了一步。

是充电桩,更是新商业风口

充电桩行业不会像油企一样成为资源行业,相反会成为智能型服务行业,毫不夸张地说,我们还不足以想象充电桩的未来,但我们至少希望在当下进行一番畅想,为那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做些准备。

1.以充电桩为节点的城市规划

之所以说充电桩能成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正是因为充电桩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就像每几个街区就有一个加油站一样,充电桩将成为未来城市规划的新节点,而充电桩所记录的数据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参考,其内含的数据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发掘。

2.以充电桩为核心的新型停车位建设

随着充电桩数量的迅速增长,停车场也将迎来新的商业周期,或许现在的停车场更多是作为商场或小区的配套设施,而今后停车场将自立门户,成为独立运营的商业个体。而停车场的竞争也将带来更好的停车体验和更合理的停车布局。

3.以充电桩为网络的电能供应

根据日常的生活习惯,人们往往会选择晚上6~10点为电动车充电,从而形成电力使用的高峰,不利于电力的使用和运输。未来将根据充电桩进行的电力运输将使电能供应开始走向精准规划的时代。

(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基建:中国经济新引擎》)

猜你喜欢
保有量停车场联网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
“身联网”等五则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抢占物联网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PLC在地下停车场排水系统的应用
“8·12”后,何以为家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