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供稿
6月17日,“绿色出行 一骑减碳 全国公共自行车碳减排成果发布暨碳排放交易试点启动会”在杭州低碳科技馆举办。
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交通方式,在出行、健身的同时,还可助力“碳中和”。2008年,由公共财政投入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率先在杭州启动。随后,低碳环保、免费便利的公共自行车迅速掀起了一股“绿色旋风”,从杭州刮到了全国各地。
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近600个公共自行车项目,总量达到300万辆,年租用量突破33亿人次,日均单车周转率超过3次,每年的碳减排量约为438万吨,相当于植树239万棵。放眼全球,中国在网点数、车辆数、使用量等方面综合排名第一,整体发展规模和水平走在前列。
从目前状况来看,三、四线城市共享电单车数量呈现猛增态势,共享单车逐渐退潮。相较于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出行距离更长,比单车收费更高,活动范围更大,运力也就相对越高,在合理运营的情况下,车费足以让运营公司实现盈利。
某种程度上,共享单车企业是在通过衡量用户价值来调整市场策略,而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产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保障民生需求为先,不会被市场逐利,本质上更能为人民提供更贴心、更优质、更安全的短途出行服务。
近日,全国多地公共自行车“低调退市”,如果没了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又“陆续退潮”,那么人民的出行“最后一公里”谁来解决?
公共自行车自身一直在主动求变、不断进步:从刷卡到扫码,为破解老人“数字鸿沟”,公共自行车已经支持刷卡与扫码同时租车;从定点有桩到虚拟无桩,公共自行车也在不断寻找便捷与有序之间的最大公约数,以赶上时代步伐,让更多人享受到绿色出行的便利。
以杭州为例,推出“免押金租车”“扫码骑行”“亲子车”“小红生活智慧亭”等多项便民服务,年均公共自行车日周转量维持在3.7-5.1次/日,深受本地市民喜爱。南昌积极推动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融合发展,实现“有桩+无桩”互联互通,全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长三角一体化代表城市之一海宁在2019年开启公共自行车无桩化升级,运行仅1年,租用量就比同期提升100%以上。临沂公共自行车积极协同政府做好共享单车管理,以公共自行车管理平台为基础搭建全国首个市级顶层设计与规划的共享单车监管平台,迈出数字化关键一步。
公共自行车正在用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为便民出行、低碳减排、城市更新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