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新颜,阮仁芝,徐进,席红梅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骨科康复为专门研究骨科伤病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学科,是以手术、假肢、功能锻炼等为干预手段,帮助患者实现肢体功能的康复[1]。董倩等[2]研究认为,对刚结束治疗的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肢体功能锻炼具有重要作用,尽早被动或主动锻炼,可有效改善骨折部位纤维粘连,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功能障碍,减少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在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本研究通过将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应用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恢复中,借以观察其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自理能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6.55±3.25)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6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6.69±3.20)岁;骨折部位: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术前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3)半年内没有接受过相关手术。排除标准:(1)患者伴有肝、肺、心等脏器的严重损害;(2)患者存在有精神或者是沟通障碍,不适合参与研究。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入院后对患者情绪、身体情况、肢体损伤情况等进行评估,并根据治疗方式采取相应的健康指导方案,术后给予功能锻炼指导、病情干预、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干预,具体如下:(1)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通过专业的康复训练和心理培训后参与研究;(2)康复功能锻炼方法:第一阶段(1~2周),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手术情况、生命体征等进行综合评定后,患侧肢体进行小腿三头肌等长收缩、舒张训练等,2~3次/d, 5~10 min/次;指导患者进行足趾跖曲、背伸运动训练,5~10次/d, 5~10 min/次;通过按摩的方式缓解骨折断端肢体肿胀情况;上肢骨折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握拳、提肩、上肢肌肉运动等动作。第二阶段(3~4周),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上肢伸展、外展、内收等动作,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时间以及活动量;下肢骨折患者可以进行抬腿、髋关节伸屈活动,并结合下肢进行攀扶站立,再逐渐进行负重活动。第三阶段(5~6周),该时期患者的软组织等恢复正常,肌肉力量也基本恢复,属于临床愈合期,因此除了骨折部位适当限制外,其余动作可扩大范围。第四阶段(7~10周),以患者主动运动为主,上肢骨折患者可增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轻度工作;下肢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爬坡、上下楼梯等活动。(3)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倾听患者的内心诉求,用成功的案例对其进行讲解,逐步引导其增强治疗的信心;另外邀请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管理,通过家属二次传达健康宣教的内容,增加患者的信任感,提高对护理的积极性。两组患者均干预6个月。
(1)肢体运动功能:后采用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共50个项目,总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3];按照3级计分法评定,0分为患者不能完成某一项动作;1分为患者基本可以完成指定动作;2分为患者可以充分完成指定动作。(2)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分进行评估,包含吃饭、大小便、穿衣、日常活动等项目,共100分;ADL评分> 80分为优,表示可以生活自理,60分≤ADL评分<80分为良,表示在他人辅助下可以生活自理;40分≤ADL评分<60分为可,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ADL评分<40分为差,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碍[4]。生活自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3)负性情绪:采用Zumg氏焦虑自评(SAS)量表和抑郁自评(SDS)量表评分进行评估;SAS评分>4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状态;SDS评分>41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状态[5]。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上肢及下肢FMA评分均增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比较分)
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理能力优良率比较[n(%)]
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比较分)
有研究[6]指出,康复功能锻炼不仅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而且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绪的缓解,促进其身心健康,已逐渐成为骨折治疗的重要环节。运动康复护理即指康复功能锻炼,包含了被动锻炼及主动训练法,目的在于协助患者恢复肢体各关节的固有功能,避免出现关节挛缩、肌肉僵硬等情况。早期康复遵循运动创伤程度、生物力学及组织修复能力等原则,开展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肢体负重等锻炼[7]。郭秀艳[8]研究提出,正确的运动康复护理是骨折患者获得良好功能恢复的关键,而临床缺乏系统性的功能锻炼方案,且多数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差,疾病所致情绪低落,功能锻炼配合度差,不利于身体恢复。
FMA量表包含了上、下肢肢体活动、反射、关节稳定性、协调性等项目,可有效对骨折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判定。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上、下肢肢体功能FMA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王月云[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可能是因为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方式,使复位、固定更为理想,而且早期锻炼还可促进消肿、骨折愈合、血液循环等。本研究中,还将康复训练分为了4个阶段,从患者术后第1天便根据情况进行被动训练,有效缓解了患者肌肉肿痛情况,促进了肢体血液循环,且根据患者恢复、愈合情况,不断增加和改变训练方案,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快速恢复。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则与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有关。
现代护理[10]认为,在护理工作中应当以患者为中心,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尽可能缓解手术、疼痛等带给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抗病能力,促进身体恢复。老年患者身体功能不断退化,基础疾病多,对周围事物较为敏感,护理人员应当多注重患者情绪特点,努力缓解其不良情绪,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积极性,才能更好更快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管理的同时,还着重进行了心理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能更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这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意义。
综上,老年骨折患者应用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肢体功能,促进自理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