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越
(锦州市国和小学)
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目,整个小学阶段六个年级12 册,共选入古诗文132 篇,平均每个年级20 余篇,约占课文总数的30%。教材为何要做这样的调整呢?原因是古诗文教学承载着重要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古诗文的美,能让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古诗文加深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会在感受、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建立文化自信。
古诗词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学生要真正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实属不易。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进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美,实现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审美鉴赏、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如何在古诗教学实践中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更好地落实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呢?
低年级重在“积淀”,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诗词音韵的美,也许他们说不清美在何处,但是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丽的春天”。《村居》《咏柳》两首古诗的重点是通过朗读与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请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大声读,注意停顿;指导读,读出节奏”,带着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落实教学重难点。高年级在积淀的基础上,重在“融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中《题西林壁》和《雪梅》,除景物描写之外,诗中还蕴含哲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读、说、背不能完成古诗教学承载的任务,教师只有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诗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理解诗意,融入诗境,明白古诗所表达的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才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完整而清晰,每个单元都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编排课例。在不久前结束的辽宁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培训会上,辽宁教育学院小教部副部长、小学语文教研员崔凤琦老师建议教师在教古诗词时,不要刻意对接语文要素,而是应该重视对接人文主题。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美丽的春天”。语文要素为“借助插图尝试讲述课文内容”和“仿照课文的语句说话”,教学中,教师就不能刻意对接语文要素,而应该重点引领学生体会古诗表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
古诗的语言顺序与日常语言不同,领悟古诗表现的意境,是高年级古诗教学的重难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相思》,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用心读整首诗,透过一个个文字,你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这不仅给了学生想象空间,还让学生经历了这样的学习活动“诗话—画境—化境—话境”,即通过古诗词呈现的诗句,在头脑中想象出画面,进而了解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最后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的理解,达到情感共融。在突破难点的过程中,教师用真正有引领作用的语言让学生深入思考,发散思维,从而培养阅读、思考与想象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查阅相关资料,比如课前查一查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恰当运用查阅的资料辅助教学,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题临安邸》,学生在“悟诗情”时发出这样的疑问:“西湖这么美的景色,好好观赏有何不可,为什么诗人林升要大声质问:‘西湖歌舞几时休?’”教师借机引导:“古诗的学习需要我们去历史长河中理解才能更清楚诗人最初的情怀,体会诗中蕴含的更深沉的情感。谁能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观看金兵攻占北宋都城后的视频,这时再指导朗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孩子们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风景如画的杭州的担忧融汇在一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就不是一句空洞的说教,而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情感。当学生自主呈现课外查阅的资料,教师再补充学生认知上的盲点,就能顺利探究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是语言的艺术,有的古诗宛如一幅幅富有意趣的画,需要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再现形象;有的古诗“言有尽而意无穷”,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填补留白。把“话”(诗的原文)变成“画”的图像化阅读过程,符合古诗教学规律,更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常用方法。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登鹳雀楼》,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品读字词,启发想象,读懂诗意”。学习第一、二行时,教师请学生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山、黄河、海),诗中的“白日”指的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为什么这么说?(傍晚的太阳,根据是“依”字)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想象画面。“白日依山尽”只用5 个字,就让学生看到了一幅壮丽的夕阳落山图。教师通过播放夕阳西下的视频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想象画面,观赏视频,从而更生动直观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长相思》教学中,教师在“多层级诵读,感知词之音律;借助注释和插图,粗知词之大意”的基础上,安排“展开想象,体悟词之意境”这一教学环节,重点围绕“夜深千帐灯”展开想象,学生很容易想象出军帐之多的画面,从而感受到军队的阵势。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千账”里“灯”下的人在做什么,想什么,想象大军在长途跋涉及风雪交加的夜晚长夜无眠的画面,体会出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情感,进而更好地走入诗的意境。
古诗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教师忽视对方法的指导,讲多学少,学生收获不多;内容单一,容量不足;资料准备得过多或过少;逐句翻译,学生背多诵少,运用甚微,等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若能采取恰当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会使古诗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