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菲,杨利平,刘资华,时 群,陈丽文,何贵整,杨 琼
(1.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广西 钦州 535099;2.广西国有钦廉林场,广西 钦州 535000)
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inn.)属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树杆被微微触动,枝梢就颤动不已,故又名痒痒树[1]。紫薇树姿优美,花多绚丽,在夏季开花,花期长,抗逆性和滞尘能力强,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氮气等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并具有药用价值,是集观赏、环境保护、药用于一体的木本花卉树种[2-3]。曾有诗句赞美紫薇:“谁道花无红百日,紫薇长放半年花”、“独占芳菲当夏景,不将颜色托春风”。“红火球”紫薇是从美国引进的优良新品,花期6—9月,头状花序,花色鲜红艳丽,远看犹如一团团火球,呈现花团锦簇之盛况;具有耐旱、耐低温、抗病性强、可多次开花等优良性状[4],观赏价值高,有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应用前景广阔。
我国于2004年首次从美国引进“红火球”紫薇,随后,一些专家和学者开展了不同的研究。但对“红火球”紫薇繁殖研究局限于播种、扦插和嫁接等[5-6]。通过种子建立再生体系后代容易产生变异,因此不宜采用播种育苗的方式繁殖杂交品种[7];扦插、嫁接等繁殖速度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组培快繁技术能保持繁殖材料及新植株的优良种性,且繁殖速度快,繁殖系数高[8],进行“红火球”紫薇组培快繁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而“红火球”紫薇内含酚类物质较多,在组织培养中容易出现褐化现象,特别是初代培养时外植体褐化严重,能否克服褐化问题是组培成功与否的关键。本研究以“红火球”紫薇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旨在建立其无菌体系和探索抗褐化最佳配方,为“红火球”紫薇的规模化繁育和工厂化生产提供良好技术保障。
以“红火球”紫薇当年生半木质化嫩枝茎段为试验材料,茎段采自广西钦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紫薇园的健壮母株。
在天气晴朗时,采集当年生健壮、半木质化的“红火球”紫薇嫩枝,去掉叶片(保留2~4 mm长的叶柄基部),剪成约3 cm左右带腋芽的茎段,用自来水冲洗,在1%洗洁精溶液中浸泡5 min,用软毛刷轻轻刷洗茎段表面,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将预处理好的外植体置于超净工作台上,按试验设计方案进行消毒。本试验选择75%酒精和0.1%升汞两种常规消毒剂,采用两种消毒方式(0.1%升汞、75%酒精+0.1%升汞),其中75%酒精消毒时间为10 s,0.1%升汞消毒时间分别为6、8、10、12 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剪掉外植体两端切口,接种到 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每瓶接种1个茎段,每个处理接种10瓶,重复3次,每3 d观察一次,10 d后统计褐化率和污染率。
采用上述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消毒方法进一步进行试验。分别于4、6、9月3个不同时间段取材,剪取不同长度茎段(1、2、3、4 cm)接种到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中,每瓶接种1个茎段,每个处理接种10瓶,重复3次,每3 d观察一次,15 d后统计褐化率、污染率、腋芽萌发率。
在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培养基上设计不同无机盐浓度(1/2 MS、MS)、不同添加物(L-半胱氨酸 1.5 g/L、VC 2.0 g/L、AC 0.2 g/L),深入探索抗褐化最佳配方。每瓶接种1个茎段,每个处理接种10瓶,重复3次,每3 d观察一次,30 d后统计褐化率、腋芽萌发率、生长情况。
从上述试验中筛选出最优培养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6-BA(0.3、0.5、1.0、1.5 mg/L)、NAA(0.1、0.2 mg/L)。选取长势一致且健壮的无菌芽,切取长度为2~3 cm的茎段(带2~3个芽)接种到培养基上,每瓶接种3个茎段,每个处理接种10瓶,重复3次,每7 d观察一次,45 d后统计增殖、生根情况。
2.3.1培养基配置
以MS培养基为基础,设计不同浓度的大量元素、生长调节剂以及其他添加物。诱导、增殖培养基均添加0.38%琼脂粉、3%蔗糖,pH 5.6。分装后的培养基在121 ℃高压灭菌锅灭菌20 min,静置冷却备用。
2.3.2培养条件
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2)℃:空气湿度为70%~80%,光照强度为1 500~3 000 lx,光照时间为12 h/d。
不同消毒组合、消毒时间对“红火球”紫薇外植体抗褐化及灭菌效果影响很大,而且8个消毒处理的褐化率均较高(表1)。
表1 不同消毒组合及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抗褐化及灭菌效果的影响
由表1可知,相同条件下,随着消毒时间的增加,外植体的褐化率逐渐升高,污染率则逐渐降低,而且主要是霉菌和细菌污染。用0.1%升汞消毒12 min时,褐化最严重,褐化率达90.4%。采用75%酒精消毒10 s,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时,褐化较轻,褐化率为73.3%,污染也较轻,污染率为10%。因此处理7是“红火球”紫薇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
取材时间对褐化率、污染率、萌发率都有极显著的影响。炎热夏季(6月)采集的外植体木质化程度高,内含酚类物质、内生菌、表面污染物均较多,因此,褐化率、污染率均相对较高,其次是秋季(9月)。春季(4月)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抗褐化,而且半木质化嫩枝生长时间较短,内含酚类物质、内生菌、表面污染物均较少,因此褐化率、污染率相对较低,但萌发率相对较高。可见,春季(4月)采集腋芽茎段培养效果最理想(表2)。
选择适宜的外植体长度是组织培养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从表2可以看出,在同一时间段采集的外植体,其褐化率随着茎段长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萌发率则逐渐升高。但当茎段长度达到4 cm时,由于受高污染率的影响,萌发率降低。可见,外植体茎段不宜太短或太长,最适宜长度为2~3 cm。
表2 不同取材时间及不同茎段长度对抗褐化及腋芽萌发的影响
经过综合比较,春季(4月)采集“红火球”紫薇3 cm长腋芽茎段培养效果最好。
不同无机盐浓度及添加物组合对抗褐化及腋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吸附剂、抗氧化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外植体褐化。吸附剂、抗氧化剂的抗褐化效果依次为:VC>L-半胱氨酸>AC。但添加物组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抗褐效果更好,当添加物组合为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时,抗褐效果最好,褐化率为50.2%。
表3 不同无机盐浓度及添加物组合对抗褐化及腋芽萌发的影响
1/2 MS与MS培养基均是添加吸附剂、抗氧化剂后抗褐化效果更好,特别在较低浓度的1/2 MS中,褐化率更低。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无机盐有利于抗褐化。当无机盐浓度为1/2 MS而添加物组合为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时,褐化率低至50.2%,萌发率高达66.6%,无菌芽长势好。因此,“红火球”紫薇诱导抗褐化最佳配方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
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及其组合是影响“红火球”紫薇继代增殖的关键因素。生长调节剂浓度太低对增殖作用不明显,浓度太高则抑制不定芽的生长。6-BA浓度为0.3 mg/L且与浓度为0.1 mg/L的NAA配比时,不定芽增殖系数较低,植株纤弱;6-BA浓度升高至1.5 mg/L且与浓度为0.1 mg/L的NAA配比时,不定芽的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部分叶片变黑,部分幼苗褐化,出现死亡现象;当6-BA浓度为0.5 mg/L且与浓度为0.2 mg/L的NAA配比时,增殖系数高,植株健壮,长势佳(表4)。
表4 不同生长调节剂及浓度组合对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不定芽在培养基1/2 MS+6-BA 0.5 mg/L+NAA 0.2 mg/L+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中能“一步”成苗,而且长势好,芽增殖系数为4.2,苗高为4.3 cm,生根率为99.7%。综合考虑,确定1/2 MS+6-BA 0.5 mg/L+NAA 0.2 mg/L+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为“红火球”紫薇最佳抗褐化的“一步法”壮苗生根培养基。
1)“红火球”紫薇内含酚类物质较多,接种外植体易发生褐变,有效控制褐变是其组培快繁的关键技术。外植体变褐主要是由伤口处分泌的酚类化合物引起。被切割的外植体在灭菌、接种后,切面细胞中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有毒醌类物质,致使切面迅速变成棕褐色或暗褐色,这些褐色物会逐渐扩散到培养基中,抑制细胞内其他酶的活性,毒害整个外植体组织[9]。
2)对外植体进行消毒处理是抗褐化、防污染的重要手段。该试验中,将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后,用75%酒精灭菌10 s,再用0.1%升汞灭菌10 min为最佳消毒方法。
3)外植体采集的时间、茎段大小对抗褐化及腋芽萌发的影响很大。春季(4月)气温相对较低,有利于抗褐化,而且半木质嫩枝生长时间较短,内含酚类物质、内生菌、表面污染物均较少,所以,此时采集腋芽茎段培养效果最好。为降低褐化率,应剪取较长腋芽茎段。茎段太短小,相对伤口面积(伤口面积/茎段长度)就越大,组织内部代谢平衡受到干扰的程度越大,褐化率就越高[10]。但茎段过长时,内生菌及表面污染物多,难以彻底灭菌,容易污染。试验表明,“红火球”紫薇腋芽茎段长度约3 cm最适宜。
4)降低无机盐浓度、调整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及其浓度、在培养基中添加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等,均能有效防止褐化。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抗褐化诱导培养基为1/2 MS+6-BA 0.5 mg/L+NAA 0.1 mg/L+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最佳抗褐化的“一步法”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0.5 mg/L+NAA 0.2 mg/L+VC 2.0 g/L+L-半胱氨酸1.5 g/L。
5)用“一步法”组培快繁“红火球”紫薇,芽增殖系数为4.2,苗高为4.3 cm,生根率为99.7%,能缩短成苗周期,节约成本,是“红火球”紫薇规模化繁育和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