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理论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研究*——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8-26 07:59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办学学院院校

斯 炎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1)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指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需求、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历史,在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和教育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科学分析和总结,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学校发展确定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前进方向所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规划的活动。[1]因此,在为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G学院)制定办学定位策略之前,运用SWOT理论对其所处的内、外部办学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而办学定位策略的制定具体就应该落实在专业设置、办学目标和办学模式等几个方面。

一、G学院办学环境的SWOT分析

(一)G学院办学的自身优势(Strengths)

1.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

G学院坐落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近年来,学院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在不断拓宽。据麦克思数据有限公司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和稳定性等核心指标大幅高出省内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2.办学特色鲜明且影响力越来越大

G学院隶属于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属于行业办学。其中,地建学院等二级学院专业设置主要对接自然资源地勘产业;机械与汽车工程等二级学院专业设置则主要是对接地方区域重点产业;旅游管理等二级学院则主要为地方服务业培养专门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地勘行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日益凸显,其在省内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3.全面的专业设置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截至2020年9月,学院根据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共设高职专业57个,涵盖资源开发与测绘、制造、电子信息、财经、艺术设计传媒、旅游等10大专业门类,全面的专业设置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选择的需求。

4.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目前,G学院所在的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总体特点是: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处于上升状态,产值结构呈现“二、三、一”的发展格局。G学院的专业设置则是以服务地勘行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这基本符合高职院校专业点设置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有利于缓解省内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结构性差异的问题。

(二)G学院办学的自身劣势(Weaknesses)

1.生源质量在不断下降

近年来,由于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学院为确保能顺利完成每年的招生计划,不得不一再降低最低录取分数线。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校就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一旦毕业生达不到企业的用人标准,那么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就会凸显,学校声誉也会受到影响。

2.特色专业发展遭遇瓶颈

自2003年以来,我国地质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10年,逐渐进入痛苦的转型期[2]。近几年,地质类市场趋近饱和,国内矿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各地勘单位不得不采用降低薪酬、减少项目人员、转型城市及环境地质等办法来应对。加上大家都认为地质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辛苦且环境差,需要经常到野外或工地作业,所以导致这几年地质专业招生和就业都比较困难。学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应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其它专业,最终导致专业设置与其它院校简单雷同、办学模式出现同质化现象,学院办学特色越发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也在呈减弱趋势。

3.省内高职院校之间竞争激烈

目前,安徽省共有高职高专院校74所,其中国家示范高职院校3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5所;5所高职院校跻身国家“双高计划”第一轮建设单位。这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综合办学实力和知名度均处于领先地位。另外,像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他们与时俱进,新开设的学前教育、养老、健康服务等专业受到了广大考生的青睐。这种紧跟当前形势,通过对专业的不断调整来满足和适应学生和用人单位对特殊人才需求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相比之下,G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学校知名度和专业改革等方面的压力就显得非常大。

4.学校缺乏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条件

近几年,G学院虽然转变了办学观念,开始重视学生“职业性”的培养,但由于实习实训条件有限、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师资力量跟不上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仍以理论学习为主,这种条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上是以一线操作工人为主,学生动手能力差、技术含量不高,毕业后想谋取一份高薪工作并不容易。

(三)G学院办学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高考适龄人口的增加有利于缓解未来几年高职院校的生源危机

调查得知,从1998年到2002年,安徽省出生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适龄人口对应年份的高考报考人数却总体呈上升趋势。另外,从2003年到2007年,该省出生人口在逐年上升,如图1所示:

图1 安徽省出生人口数(1998-2007年)及近5年参加高考人数(2016-2020年)统计

我们看到,即使近5年高考适龄人口减少了,但报名参加高考的学生数却在逐年增加,这说明高考的参与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越来越重视学习和高考。从2003年到2007年,出生人口逐年上升则意味着未来5年高考适龄人口在不断增加,高考报名人数将趋于稳定或增加,这对于高职院校应对目前的生源危机无疑是件好事。

2.国家政策将助推高职院校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国家为了助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帮助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3.安徽省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当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障

高职教育主要是服务地方经济的,因此,区域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地方高职院校的发展。调查发现,G学院所在的安徽省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铜、铁等矿产资源种类多达150余种;其地处长江经济带,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枢纽和前沿腹地。区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巨大,这就为省内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保障。

4.自然资源和地勘经济转型升级为学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因受国家经济产业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和矿业发展周期的影响,以锂、钴、稀土等战略性新兴矿产和以煤层气、页岩气等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以保护环境和改善民生为重心的环境地质、生态地质、海洋地质等需求旺盛,这为推动G学院转型升级和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5.高技能人才短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9年5月,国办印发的《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中提到,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从市场供需来看,近几年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更达到2以上水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达1000万人,“高级技工荒”的问题已显露无疑。高职院校如果能应社会需求,以此为契机,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作为办学目标,就能为自己在激烈的办学环境中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存之路。

(四)G学院办学面临的威胁(Threats)

1.生源危机仍然存在

近年来,本科院校加大了扩招的力度,高职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加,出国留学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多方面原因导致高职院校一直处于生源的激烈竞争中。

2.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同度仍然不高

2020年5月,我们向安徽省肥西县第三中学(该校近5年高考本科达线率在30%左右)高三年级200名学生家长发放了“高职院校报考意向调查表”(家长版),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其中,近70%的家长表示“不太了解”高职院校,针对“如果您的孩子没有达到本科线,您是否愿意让他上高职院校?”的问题,80%左右的家长选择了“不愿意”,90%左右的家长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培养“一线工人”的,而且认为一线工人收入低、工作累、工作环境差、社会地位低。同期,我们向该校高三年级200名学生发放了“高职院校报考意向调查表”(学生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其中,只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考不上本科院校,会选择高职院校学习”,之所以会选择高职院校,是因为实在考不上本科院校,又不想过早进入社会。“政府政策热,社会反映冷;院校办学热,家长选择冷;学校招生热,学生报到冷”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教育中一直存在[3]。

3.工匠精神的缺失不利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长期以来,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重智育、轻德育”现象都很严重,高职教育的育人模式也是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顺序设计的。工匠精神培育的长期缺失以及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从内心里排斥技术工人的身份。他们在校期间就试图通过专升本和转专业的方法来改变未来当工人的现状,毕业后也更倾向于找那些比较轻松的工作,而不是去工厂里研究技术。因此,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出集敬业、精益、专注、创新于一身的高技术人才,工匠精神的弘扬和在高职教育中的融合是必不可少的。

二、基于SWOT理论的G学院办学定位策略

(一)专业设置定位——构建“一特两主”的特色专业结构体系

构建“一特两主”的特色专业结构体系即构建以“新型资源环境与地质类专业为特色、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特色专业结构体系。

1.打造新型资源环境与地质类特色专业

虽然地质类专业遭遇发展瓶颈期,但我们可以对接自然资源和地勘经济升级调整的要求以及安徽省区域优势,重塑专业特色,具体措施如下:

(1)建设新型资源环境与地质类专业

应市场需求,加快对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矿产普查、钻探技术等专业的转型升级,增设目前极具发展潜力的环境保护类、灾害类、农业类、生态类、城市类以及海洋类等地质专业。这些地质类的调查与防治所依靠的都是大型数据库的建设和建立,因此,在技术技能培养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熟练使用高精尖物探仪器和懂3s技术等方面的考核。

(2)走内涵建设之路

这类专业以打造特色为主,不应盲目追求学生人数最大化,而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在招生时要注意生源质量,如果情况允许,我们可以设置最低录取分数线,这样反而可能会刺激部分考生报考,解决当前招生难的问题。

(3)聚焦“一带一路”拓展海外就业市场

针对国内地质市场饱和造成地质类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我们可以聚焦“一带一路”,加大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开展地质类专业国际教育项目,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积极拓展海外就业市场,参与能源资源全球治理研究。

2.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为主体

(1)健全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

学院应健全产业结构调整驱动专业改革机制,紧紧围绕自然资源地勘行业和地方区域主导、支柱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增设、改造和停办等手段,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打造与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结合较为紧密、关联度较高的专业(群)。

(2)增设当前急需人才专业

对接《中国制造2025》人工智能等战略,打造“工业机器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专业群;对接“网络强国”战略和现代信息化产业,打造“云计算、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信息安全等”为重点的优秀专业群;对接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安徽省“旅游强省”等战略,打造“国际贸易、酒店管理、高速铁路客运乘务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类专业。

(二)办学目标定位——设立“4+4+2”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现状,G学院应改变传统的以培养一线操作工人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发挥学院办学实力强、特色专业鲜明、专业设置全的优势,以培养更多的新型地勘和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相关专业的高技术人才为目标。同时,考虑到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的现状、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条件有限等因素,我们提出了“四四二”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即努力把各专业学生培养成“40%左右的高级技工+40%左右的中级技工+20%左右的初级技工”,这样既体现了学院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也满足了社会对不同层次技术工人的需求。

(三)办学方法定位——打造“3+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打造“3+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在校企合作单位或毕业后的工作单位学习2年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一个高级技工的培养可能需要五到六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G学院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要想在校内把学生培养成高级技工的目标很难实现。所以,G学院应加强与兄弟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育人机制。

1.整合优化省内高职院校资源,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加强与兄弟院校,尤其是省内走在前列的高职院校或专业相近的本科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建优秀实习实训教师资源库的方式,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共享,对口帮扶,相互促进,提升办学效益和水平。

2.以“1+X”证书制度改革为契机,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

以“1+X”证书制度改革为契机,采取“3+2”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制定育人机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应聘请校企合作单位的高级技工来任教,传授真正的技术知识;学生毕业了,学校把学生毕业后前2年在企业的工作当作是在校学习的一个延续,这两年内,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继续为毕业生学习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提供帮助,助力毕业生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操作技能精湛的高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新时代赋予了高职院校新的育人使命,各高职院校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认清自身所处的办学环境,精准定位,才能在激励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开拓创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办学学院院校
初等教育学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