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时间就是保护创新能力!”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情真意切的话语,道出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聲,在会场内外引发强烈共鸣。
科技创新慢不得,但也急不得。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规律,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出现,绝非朝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期的积累、长时间的投入、长年累月的付出耕耘。遥想当年,“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了原子弹的奥秘;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历经长时间不懈努力后,才提取出挽救无数生命的青蒿素;超导专家赵忠贤在发现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之前,伴随他的是无数次的制备、测试、分析、放弃、重新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给科技工作者一个良好环境,使他们能潜心攻关,才有可能收获“一鸣惊人”的创新成果。
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为不必要的表格、检查、评审而奔波的时间多了,投入科研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为无谓的迎来送往、繁文缛节而分神了,进行科技攻关的精力自然也就被分散了。古人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科技创新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探索科学真理的路途往往异常艰辛,从无捷径可走,需要下“十年磨一剑”的苦功夫,需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心无旁骛。没有专注,哪来突破?缺少坚守,何以创新?保障时间正是要保障科技工作者的专注力。
(摘自《人民日报》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