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云
从我很小的时候起,就听长辈们给我们讲海安闻名全国的苏中杰出革命女英雄高凤英的故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高凤英烈士的成长故事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在我眼前,如今我也将高凤英的故事进行传颂。
高凤英,1925年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跟随父亲靠打鱼过日子。她生活在三岔河这个水乡,从小练就了好水性,会踩水过河,会顶猛子。
高凤英的父亲一次卖鱼时被日本兵误认为是新四军密探,遭枪击身亡,高凤英恨死了日本兵。当粟裕、叶飞等将领带领新四军打到姜堰时,高凤英说:“谢天谢地不如谢共产党,我们终于熬出头来了!”高凤英带领乡亲们给新四军磨面烙大饼、做军鞋。她带领妇女唱着号子歌,挑着一担担大饼,向新四军驻地走去。
1946年5月,高凤英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6月,蒋介石挑起全面內战,苏中地区紫石县被蒋介石匪军占领,暂时转入地下坚持游击战争。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中共紫石县委决定有组织地转移部分同志到东台临海地区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时再返回原地。确定的名单里有高凤英,她听说之后,要求区委留下她,说:“我要和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绝不后退。我要留下来参加游击战争,我不能离开游击队这个家。”高凤英留了下来,她成了紫石县独立团及各区游击队中独一无二的女战士!
1946年秋的一天,一个敌情报员和一个伪保长正从姜堰镇东的洋桥口往东走,一位扎青头布的“老太婆”手挎篮子也向桥口走来。“老太婆”走到他们身后,将篮子一甩,一把抹去头布,低吼一声:“不准动!”枪口已抵住了伪保长的后背。像这样化装捉“舌头”、侦察敌情,高凤英进行过多次。区游击队的同志对她的机智勇敢无不敬佩。
高凤英打起仗来非常勇敢。1946年8月的一天,三四十个还乡团分子窜到尤庄村抢粮食。游击队员发现后如猛虎下山,从河坡上冲下来,扑进水里,向南岸武装泅渡。高凤英冲在最前面,到了河边,她就势一滚,跳入水中,手握小马枪,一边踩着水过河,一边向敌人射击,很快就到了对岸。敌人吓得丢下抢的粮食,没命地逃了回去。
高凤英在危险的时候,总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一次,高凤英同班长等五六个人与敌人遭遇,敌人的3挺机枪一齐向他们扫射。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高凤英果断地对班长说:“你们先走,我掩护。”她凭借有利地形,灵活地与敌人周旋,等同志们安全撤退了,她才边打边退,把敌人甩开。
1947年1月13日,紫石县团获姜堰敌自卫队第二天要下乡骚扰,决定伏击敌人。14日天刚亮,伏击部队乘敌不备突然出击,歼敌一个尖兵排。敌大部队迅速赶了上来,县团领导当即决定撤出战斗。战斗中,高凤英腿部负伤,被安置在孙大娘家里。敌人反复搜索,两次闯进孙大娘家盘查,大娘都以“这是我女儿,被流弹打伤的”搪塞过去了。直到天快黑时,叛徒指认出了高凤英。敌人将高凤英折磨了一晚上,她始终坚贞不屈。年仅22岁的高凤英,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愿烈士高凤英英勇善战的精神万古长存,成为激励全体中华儿女步入新征程前行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