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瑞
我的祖父常树珍,1931年9月6日出生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沙家店乡阳坡村。解放战争时期,17岁的祖父跟随他的父母带着弟弟妹妹,挑着锅碗、半袋小米和几斤细萝卜,来到延安市安塞区农村。
农业合作化以后,祖父和全村父老乡亲一起劳动,1960年初,祖父被村里选为生产队长,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出山劳动的人,由于在生产队工作中表现突出,经时任政村支部书记和主任介绍,30岁的祖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那以后,他带头劳动,将村里的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在祖父担任生产队队长的16年里,我们村没有出现过断粮的家庭,告别了吃救济粮的岁月。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村里有红白事情,祖父都提前几天去帮忙,有时是蒸软米糕或揉糕,有时是帮着赶着毛驴在石磨上磨荞麦面粉。平时村里人需要帮忙时,祖父也是随叫随到。一天,曾祖母需要祖父帮她干活,他却说:“已经答应村里人了,改天再帮母亲干。”村里个别人还调侃他这样的助人为乐:“常大掌柜是外活勤快,家活懒。”改革开放以后的十多年里,他都是如此。
我的父亲常向斌,是祖父唯一的儿子。1977年1月,父亲在家乡担任民办教师;1980年1月,由于工作实绩突出,成为当年北沟片唯一的乡级优秀教师,被任命为政村印台完小的校长;同年10月,经政村支部书记和主任的介绍,20岁的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世纪80年代初期,每次乡政府教育专干下乡检查工作都是我家备饭,那时候农村生活还普遍艰苦,伙食都比较简单。有一次教育检查活动过后,政村主要领导提出:“你们学校今年不是还有20多元钱吗?这次给你报上5元钱。”我父亲表示:“不可以,香烟一共花了1.2元是要报销的,其他都是我自家的东西,不用报销。”父亲是民办教师,每月就挣5元钱,如果家里不来客人,我们家是吃不上白面的。但是他从来没有用公家的钱为家里办过私事。
90年代初期,父亲调入乡镇的中心学校任教,交账时学校账面上还有109元钱。新校长表示,这笔钱要拿出一部分请父亲吃个饭或买个礼物,父亲坚决反对。在当年秋季的某个周末,父亲悄悄地来到学校,拿走了自己的被褥、水杯以及书籍等物品。父亲在农村任教期间,每年在公路邊的墙壁上用刷子写标语,平时村里的婚联、挽联、厨联、账簿等,只要有需要,他都会帮忙。他坚持做这些不计报酬的劳动,村民都很敬重他。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绩。每次回家与父亲谈到新时代国家的繁荣昌盛,父亲都十分高兴。2020年1月,父亲退休了,他依然积极参与建党100周年的各种活动。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认认真真工作和做人的态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成绩都提高了很多。任教以来,学校安排的汇报课、公开课我都认真落实,以最大的工作热情完成。我平时也喜欢写点教育心得和生活感悟,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参与研究的教研课题也圆满结题。受父亲学习书法的影响,我写的钢笔字、毛笔字与父亲写的十分相似,以至于父亲将我写的一段话,误认为是他写的,其他人就更分不清我们父子的字迹了。
我至今还没有入党,感到十分惭愧。不过,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学校安排的任何工作,我都是认真完成。在我的心里,别人安排工作给你,那就是对你的信任,只有努力做好工作,才不会给祖父、父亲脸上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