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散红军的最后日子

2021-08-24 07:39何奇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1年4期
关键词:张爱萍参军阻击战

何奇

“在小左庄阻击战中,因我的机枪打得好,敌人就集中火力朝我开火,撤退时,我一人跑到了陈富康家东边的小竹园子里躲了几分钟,后又顺着东西沟跑,在乱坑里隐蔽下来,脱了身,其他战友基本战死了,我们撤退时,所有枪支全丢小左庄前面的汪塘了。”陈宝恩在回忆当年那场战斗时说。

陈宝恩,徐州铜山县人,1918年出生,1936年6月参军,任新四军4支队2连机枪班战士、班长。

1943年,陈宝恩参加小左庄阻击战,在战斗中头部中弹,在部队卫生所开刀取出弹片后,留在麻垛小朱庄养伤。陈宝恩老实、勤快,不是帮助乡亲们扫地、担水,就是下田耕作,房东陈老爹认陈宝恩当了干儿子。

参军十年,打仗九年,这是陈宝恩的全部军旅生活。10年后,陈宝恩回到徐州家中探亲,得知妻子已改嫁他人,于是他只身返回涟水县麻垛乡小朱庄。

得知陈宝恩的妻子已改嫁后,陈老爹又帮他找了媳妇成了家,从此,麻垛成了陈宝恩的第二个故乡。婚后,陈宝恩和妻子领养了两个孩子。从此,陈宝恩在这片土地上一住就是75年。

1977年秋的一天,邻居的儿子在北京某部当兵回家探亲。陈宝恩问:“国防部在哪里?”

这位军人出于保密,说:“我虽然在北京当兵,还真不知道国防部地址在什么地方。”陈宝恩说:“请你归队时把我带去北京,我自己去找国防部。”

到北京后,经请示首长,部队特地用吉普车将陈宝恩送至中央军委的大门前,但站岗哨兵不让进,说:“你是哪一年参军、有哪些战友、经历过哪些主要战斗,写出来,送给首长,看能否接待你。”陈宝恩说:“我早写好了,你送给张爱萍副总参谋长看。”

不一会儿,从里边传出了张爱萍首长的批示:1、陈宝恩同志在京期间,吃、住、行一律由部队负责,并安排人员陪同;2、关于其红军身份认定一事,由江苏省民政厅具体负责,一星期后给予答复。

5天后江苏省民政厅来批文,确认陈宝恩为失散红军,参军时间为1936年6月。

后来,女婿陈国元问陈宝恩:“您是怎么让张爱萍这样大的官,一下就认出您的呢?”

老人说:“那是1944年秋,在一次阻击战中,我们一个连的人在高地上堅守,完成任务撤退时,只剩余12位战士,张爱萍师长分别和我们握了手,是哭着走的。这一情景,我一说,他就一定能想起来的。”

因长时间当机枪手,陈宝恩的右手食指与常人不一样,呈弯曲状,多年后还保持这模样。

2012年初,身体一向硬朗的陈宝恩病倒了,住进了涟水县人民医院,20多天时间里,由女儿女婿悉心照顾着。

老人一生勤俭,平时一分钱都要掰开来花,攒下了二三十万元积蓄。这对于一名生活在农村的人来说,算是不少钱。但医生宣布他患的是绝症时,他坦然地说:“不要白花钱了,留给孩子们念书、嫁娶用。”女儿特地请医院食堂给他煲鸡汤,补补身体。老人却说:“你们就去买几根油条,泡给我吃,又压渴、又压饿。”

2012年6月29日陈宝恩去世,在守灵的三天时间里,麻垛朱庄村民每户自发出三人,为这位老红军送上最后一程,陈宝恩的家人也没有收乡亲们一分钱的礼。

“英雄未必名镌石,百姓心碑世代芳。”老红军陈宝恩已离我们远去,国难当头,挺身而出,甘洒热血,无怨无悔;和平建国,埋没功名,勤劳致富,荫庇子孙。

陈宝恩,涟水人民不会忘记你!

猜你喜欢
张爱萍参军阻击战
“自我罚站”的将军
夏季保健阻击战
战“疫”必胜!习近平给出“最强攻略”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古人为何爱看“反腐戏”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英将领批年轻人不愿参军
张爱萍的“四不畏”
打响贫困代际传递“阻击战”
“阻击战”中的学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