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育,和悦共长

2021-08-24 18:56陈秀婉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88期

陈秀婉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现代教育体制下,家庭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港湾,跟学校教育互为补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下面,本文对当前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当今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加上繁重的生活压力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所以,往往把孩子交给长辈、保姆或者托管机构来照看。长辈一般都溺爱孩子,或者文化水平不高,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这是家校共育模式难以推行的阻力。

第二,家长责任意识不够强,家长参与共育的实效性不高。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家长只需要负责好孩子的生活安全问题即可。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那么学校就需要尽职地管好自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其它事情与自己无关。只要教师不主动联系家长,家长就对孩子在校的情况不闻不问。这样做的后果是,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效果。学校教育如果没有了家长的支持、配合、强化,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

第三,很多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存在偏差,认为孩子只要身体健康,长大后进入社会就行,学习成绩次要。在我校,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不太正视教育,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做生意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的文化水平和所掌握的技能要求并不高。因此,这部分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在乎。对于这样的家庭,家校共育的目标难以实现,合育缺乏实效性。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問题,下面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成立家长委员会,促进家校教育紧密结合。本学期,笔者在班里物色了三位文化水平较高、重视学生教育问题并且有一定号召力的家长,成立班级家长委员会。

为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渠道,整合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团结和组织广大家长协同学校办好教育,本学期第九周,我校召开了本学年度家长委员会会议。我校方校长借用“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勉励大家同心、共情、同行,和悦共育,共创枫溪小学家校共育的美好明天。此次会议调动了家长委员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了家庭和学校间的信息传递及整合,为形成教育合力奠定了基础。我们相信,通过家校携手,学校教育一定会向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第二,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很多家长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性,导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家庭氛围不和谐。这样的亲子关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多创造条件,让家长与孩子“亲子同乐”。这样既形成了和谐的亲子关系,又使学校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和延伸。如此,家校共育就有了实际效果,有了实际意义。

本学期初,由我校家委会牵头,我校404中队组织了一次亲子研学活动。家长们和队员们走进潮州市枫溪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塘村紫凝轩,开展“童心向党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这里曾是抗日游击队员王炳荣及其族内宗亲居住场所。队员们认真地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古老的紫凝轩,地理位置有何独特之处,游击队员如何在敌人眼皮底下顺利传递情报,以及大快人心——活捉日军队长。听了讲解员的讲述后,队员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当时游击队员掩护革命同志所使用的工具。家长们耐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孩子们个个热血沸腾。革命烈士正气凛然,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位瞻仰者的心,同时也激励着队员们要树立远大理想,传承革命前辈的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的接班人。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既拉近了亲子距离,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第三,勠力同心,和悦共育。家校共育新模式强调的是学校和家庭的配合,共同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这就要求二者之间必须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多角度沟通。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为进一步密切家校联系,实现家校共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本学期,我校召开了以“勠力同心,和悦共育”为主题的线上家长会。会上,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陈洵为全校教师与家长带来了主题为“家校共育,父母能做什么?”的专题讲座。陈教授引导家长树立大教育观且参与成长、身先示范,抓住机会;教育孩子热爱生活,追求美好,有积极阳光的心态;更加强调了“家校合育”和亲子关系和谐的重要性。

最后,陈教授以“拼家长”“爱孩子的最高境界”等为关键词进行总结,呼吁家长们“抓住一切机会,与学校一起,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养分,让孩子健康成长。

笔者认为,家访还是很不错的交流方式。教师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能感受到一个家的氛围,了解这个家的人文,就能更直观地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同时,家长也有单独的机会可以跟教师倾诉自己在孩子教育上遇到的难题。这是一个双方相互了解的机会。家长走进学生家庭,可以看到这个家庭里有哪些成员、了解到学生家长的爱好,以及家长和学生平时在家的情况,等等。笔者认为,走进家庭是教师获取更多信息的有效途径。此外,笔者还通过建立班级家长微信群、电访的方式实现和家长的沟通。在此过程中,向家长宣传家教知识、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建立统一教育战线,共同配合,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创设平等、共识的体验氛围,营造积极、生动的体验环境。笔者班上的班干部小林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学习努力,是教师们的小助手。但是,在家有一个坏毛病就是做事拖沓,比如,晚上该睡觉时还在磨蹭一些无关紧要的事,小林妈妈催促几次,她才上床睡觉。晚睡导致早上经常需要催促才能起得来;做作业时,听到房间外面有什么风吹草动,便会“积极参与”。针对这些现象,一开始,小林妈妈都是连催带吼,无限循环地唠叨,“快点”成了她的口头禅。然而,小林做事拖沓的习惯几乎没有什么改观。一段时间的失败唠叨后,小林妈妈深感自己得改变方式,反思这种无效的做法,找出小林拖拉的根源。后来,小林妈妈发现,孩子拖拉的原因是时间观念差,做事缺乏紧迫感,没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一味指责或讲大道理是没用的,得让小林有走心的体验。所以,小林妈妈想了很多方法让小林体会到拖沓的后果。例如,早上不再叫醒小林,让她自己听闹钟起床。小林因为平时习惯拖拉,最后果然迟到了。小林妈妈有预先跟教师沟通好迟到一事。小林因为迟到导致班级被扣分。也因此,小林被教师严厉地批评了。经过那一次教训,小林再也没有迟到过了,做事拖沓的坏习惯也因此改掉。小林妈妈心里暗自高兴。当然,小林的进步离不开家校合作,让她在良好的家校氛围中逐渐成长。

三、结语

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和摇篮。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以潜移默化、生活化的方式熏陶学生的心灵。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和家长都应不断学习。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让学生在家校合育新模式中健康快乐成长。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