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野话剧舞台上的“地下交通员”

2021-08-24 15:2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北京人艺话剧

“只要党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他回忆起那段岁月,没有感叹工作危险不危险而是风轻云淡地说:“组织上让干什么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蓝天野(1927- ),原名王润森,汉族,河北饶阳人,1945年9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奖·终身成就奖”和“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2021年6月29日荣获“七一勋章”。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戏剧界唯一的代表,满头银发的蓝天野一身正装,被搀扶着缓步上台,眼含热泪、神情庄重地接过了这枚象征至高荣誉的勋章。他是创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元老,从艺70多年,皓首丹心,初衷不改,创作了大批戏剧经典,培养了许多后备人才。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抗战末期,他已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

“1944年冬天,苏民拉着我,说咱们一块演个话剧”

1927年,出生在河北饶阳的蓝天野,刚刚满月就随家人迁到了北平。因为家道殷实,他受到了不错的教育。他经常跟着母亲在戏班子里听戏,耳濡目染下,蓝天野渐渐爱上了京剧。

1944年,蓝天野考入北平艺专,一同考入的还有小他一岁的高中同学苏民。苏民原名濮思荀,是著名演员濮存昕的父亲,也是日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一代演员与导演。

“1944年冬天,苏民拉着我,说咱们一块演个话剧。”据蓝天野介绍,那时抗日战争步入尾声,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长,而话剧的表演形式,就具有强烈的鼓舞性,也是最具感染力的。加上蓝天野对话剧也很感兴趣,便答应出演,只不过他没想到这一演就是几十年。

解放后,蓝天野所在的华大文工二团改编为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到了1952年,新中国百业待兴,属于人民的专业文艺院团逐步开始筹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北京人艺)应运而生。他成为了人艺的建院成员。建院初期,北京人艺的很多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们都积累了形形色色的事物,包括自己的生活经历。

“北京人艺建院后,很长时间没有排戏,第一件事就是全院分成四个大组,下去体验生活。”蓝天野回忆道,1953年夏天他们去郊区演出,晚上演戏,白天帮老乡收麦子。后来,体验生活也成为北京人艺的特色之一。蓝天野拿曾文清一角举例,曾文清会画画、写诗,还养鸽子。为了接近这个角色,他还专门去请教,怎么把鸽子拿在手里,它既不动,又让它舒服。

北京人艺1958年排演了话剧《茶馆》,剧本刚出炉的时候,老舍先生兴奋地给当时人艺的演职人员朗读剧本,凡是从事舞台专业的人员全都去听了。当时老舍先生投入的状态,让蓝天野记忆犹新。他回忆说:“老舍先生念剧本,可说是绘声绘色。他当时一边念一边就给你讲,为什么这个人出场是这样,这两个人的形体应该是怎么样的。其实一般清末的人,形体是什么样子,我们大概心里是清楚的。但是老舍先生讲出来,感觉就不一样,不同身份的人形体是有细微的差别的。”

蓝天野被分配到的角色是秦二爷,他立即开始了深入北京城平民生活的体验,三教九流之众,引车卖浆之徒,他们身上都有可以吸取的营养,蓝天野不断丰富自己的角色人物小传,琢磨表演的细节。

“组织上让干什么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

戏剧是蓝天野一生钟爱的事业,一个个作品,一个个角色为他的生命赋予光彩,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最爱的是绘画,走上戏剧这一行其实是为了做好党的工作。“我这一辈子都听党的话。”蓝天野说起自己的经历常常会这么说。

1945年,蓝天野在国立北平艺专学习绘画。6年前离家出走的三姐石梅为了迎接抗战胜利突然从解放区回到北平,在中共华北局晋察冀分局城工部工作,任务是在大城市发展地下党的力量。蓝天野家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

蓝天野在石梅身边接触到革命思想,在石梅的影响和带领下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因为从小生活在沦陷区,蓝天野经历过日本帝国主义军国统治下老百姓的悲惨生活。正是这样的经历和石梅对解放区的介绍让他更愿意接受革命思想,愿意为党工作。

“那时候我还太年轻,什么也做不了。”蓝天野说,当时18岁的他做不了太多工作。石梅用短波收音机收听解放区电台的信息并记录,蓝天野则负责刻蜡板、油印宣传资料,石梅再拿去散发。除了进行抗日宣传工作,蓝天野还成为北平地下党的交通员。他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西直门到西山,把沦陷区的物资和文件送给解放区的同志,又从那里拿回给北平地下党工作人员的各种物资。

他回忆起那段岁月,没有感叹工作危险不危险,而是风轻云淡地说:“组织上让干什么干什么,党怎么决定我就怎么做。”就连蓝天野这个名字也是听党的话改的。从北京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组织上临时要求改名字,他就将原名王润森改为蓝天野,并一直用了下来。

看到他逐渐成熟起来,石梅开始让他做更多党的宣传工作,并介绍他入党。虽然没有仪式,没有宣誓,但蓝天野至今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1945年9月23日。“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

解放前,蓝天野在演剧二队,明面上是属于国民党,但是实际上是由中共地下党领导的。由于是军队编制,他当时身穿国民党少校军官的制服,给当时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他借此掩护向解放区传递文件和物资,还护送一些进步人士到解放区。

1948年白色恐怖加剧,国民党特务加紧了对演剧二队的监视。华北局晋察冀城市工作部来人,传达中央指示,让演剧二队立即撤退。此时,国民党派来一个姓董的新队长,蓝天野等人研究了一个对付他的策略。“我们就对董队长说,您刚来给大家谋点福利吧,过中秋节放三天假吧,放完假之后咱们好好干。董队长一听就同意了。”就这样,从第一天開始,每天走一拨人,不走的就陪着董队长打牌。到了第四天该上班了,演剧二队的人都走光了。

“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

1949年10月1日,作为开国大典“苏联文化代表团”接待组成员,22岁的蓝天野不仅亲临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还在当晚“苏联红军歌舞团”献上的开国庆典演出中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蓝天野由衷地表示:“新旧社会的不同,现在很多人可能感受不到,而我是经历了几个时期的。经历过军阀战争,经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还在沦陷区尝过当亡国奴的滋味,所以我知道旧中国是什么样。我知道为什么解放军、共产党能胜利,国民党会失败,这有必然的原因。”

1987年,年满60岁的蓝天野因病从北京人艺离休,此后20多年,他离开了话剧舞台。离休后,他仍心系话剧事业,坚持多年来为青年演职人员讲授剧院传统、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接受过他教学指导的有童超、狄辛、林连昆、宋丹丹、濮存昕等众多艺术家。

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已经阔别话剧舞台许多年的蓝天野进入剧组,重排献礼剧目《家》。他说:“这么多年没登台了,当时心里的确有些忐忑,但只要剧院需要,我就要发好光和热。”在排练期间,蓝天野不慎摔伤,造成手指骨折,他起身后的第一句话是:“对不住大家,让各位受惊了。”第二天,依旧坚持帶伤出现在排练现场。这一年,他已经84岁了。

北京人艺优秀导演唐烨回忆,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并纪念建院60周年,北京人艺创排了现实题材大戏《甲子园》,蓝天野受邀担任该剧艺术总监,言传身教启迪青年演员特别是刚入院的新演员。当年每天9时30分排练,蓝天野总会比所有人早到15分钟,充满仪式感地沏好茶,打开剧本提前准备当天需要排练的内容,并等着大家的到来。哪怕他自己对人物有一些新的想法,他也会跟导演商量:“导演,有个地方我想调整一下,你看可以吗?”作为一名早已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他始终带着探讨的态度来进行创作。

蓝天野曾多次提到,要在舞台上、荧屏上塑造出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表演方法很重要,但是比表演方法更重要的是文化修养和生活积累。他坚信“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无论角色大小,一上舞台,就有义务塑造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演《茶馆》时,曾有一个观众的评价让蓝天野印象深刻,他说:“看了你们的戏,我才知道革命为什么发生。”蓝天野说,这比夸他们演得好更高兴。观众看了戏能有所思考,这让他感觉到,演员这个职业是有意义的。

蓝天野认为,演戏演到最后,拼的是文化素养。他曾对年轻的演员们说:“做演员要在生活中培养广泛的爱好,但不要玩物丧志;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蓝天野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北京人艺老干部处副处长杨桂芬说,蓝天野老师平时吃的用的都很简单,但每年的“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他都踊跃参与;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都捐款数千元;他还将自己的画作义卖,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救治唇腭裂儿童;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捐款2万元;2014年,得知“南锣鼓巷戏剧节”因资金短缺面临困境时,当场捐出3万元,热切关心和扶持民营戏剧演出。

兢兢业业,不图名利,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蓝天野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树立了榜样。

蓝天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我特别激动,赶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参与进去,能为党的文艺事业多做一点事。”

蓝天野如今已94岁高龄仍活跃在话剧舞台,成为中国话剧界的楷模。他说:“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责编/彭思贝 责校/李志琛、陈小婷  来源/《“七一勋章”获得者蓝天野:为党和人民发好光和热》,郭冠华、刘微/文,人民网2021年6月30日等)

猜你喜欢
北京人艺话剧
北京人艺:“富二代”的财富和压力
浅谈文学性在话剧中的重要性
戏剧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
北京人艺是“一棵菜”
再见啦,秋天!
《民国时期话剧杂志汇编》在沪首发
过去的理想
话剧《惊梦》
浅谈“北京人艺”走向成功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