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毓萱
编者按:本期选登的是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箴言文学社部分社员的作品。
夜晚的帷幕悄然落下,初上的华灯将城市点亮。在一条条街边巷道上,形形色色的商贩,支开模样各异的小摊,摆上琳琅满目的货物,就此开启了一城人的夜生活。
这,是地摊。
庚子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为了唤醒沉睡的经济,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地摊”,这个为人熟知,却又许久未见的老友,重新回到了我们的视野。
其实早在几年前,地摊就已在城市中兴起。那时的地摊,虽也是热闹的,却有些“臭名昭著”——摊贩嘈杂、摊铺乱摆,地攤所在的地方,天天垃圾遍地、油污漫道,日日鸡飞狗跳、喧闹无比,而城管围追堵截、摊贩东逃西窜的戏码,也总是隔三岔五地上演。因此,在一次次城市改造的规划下,地摊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
在那时,人们对于地摊的印象,似乎就是“脏乱差”。每每谈及地摊,人们的话语间,总是充满不屑。似乎地摊里的食物,吃下就一定会拉肚子;地摊里的衣服,穿上就一定浑身充斥着“廉价”;地摊里的玩具,扑棱不了几下就一定会报废;而在地摊里营业的商贩,也定然是粗俗不堪且斤斤计较的。
也正是因为早些年的“声名狼藉”,所以在这次“地摊热潮”之始,便有人担心:这样的举措,是否会使得城市环境倒退,重回那副杂乱不堪的模样?但很快,地摊就用它崭新的面貌,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如今的地摊,已不再像从前那般七零八落,而是形成了一条条规范的地摊街。地摊街白日为路、夜晚为街,每到夕阳西下,摊主们便会陆续来到地摊街,找到摊位、拿出货物、支起小摊,等待着顾客的到来。在这支“摆摊大军”里,有的是专营此业的老摊主,在经营着他们拿手的活计;有的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的新老板,在摆卖着一些新奇的玩意。他们的相遇,是传统与年轻的碰撞,为今日之地摊,带来了别样的鲜活。
而当落日的余晖全然消散,皎洁的月光洒向人间之际,正是地摊最为热闹的时辰。这时,摊主们都已出摊,五花八门的摊铺在路灯下展开,高高低低,排成一字长龙。在白日里劳碌了一天的人们,此时大都已下班归家,准备出门放松。摊主们在摊位上高声叫卖,各出奇招揽引顾客。人们三五成群地在地摊上谈笑闲游,于各式各样的摊铺前驻足,买一口美味吃食,或一些心仪物件。
因为有了地摊的存在,城市的每一个夜晚,都拥有了一如节日的热闹。在这里,铁板烧的热辣与糖炒栗子的香甜糅合;气球的缤纷与彩灯的绚丽相会;冰糖葫芦的叫卖、锅碗相触的轻响、套圈成功的欢呼相互混杂……这些平常随处可见的东西,因为有了柔和夜色的衬托、热闹氛围的渲染,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它们在地摊里汇聚、交织,织就了城市中最动人的图景。
而今,地摊已不仅是一种赖以存活的生计,更成了一种充实生活的选择。它不再是窘迫与寒酸的代名词,而是美好生活这一乐谱里最动听的篇章。它成了生机与希望的最好证明,蕴藏着城市的美好图景,以及中国人对寻常日子那永不消减的热爱。
路灯下的地摊,是藏身于街头巷尾的点滴美好,是广袤人间的平常风景,透露着安泰和烟火气,记录着希望和寻常的美好光阴。
(指导教师:何文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