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少权,杨义栋,张超然
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河南郑州451464
顺河西矿区位于中国六大无烟煤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省永城市,面积约166 km2,探明资源储量5.2×108t,主要为无烟煤和贫煤,煤层主要埋深600~1500 m[1].目前正处于建井前准备阶段.
全矿区被新生界松散沉积物所覆盖,平均厚度438.1 m.根据矿区钻孔揭露,地层从老到新为奥陶系中统(O2)、石炭系上统(C2)、二叠系(P),基岩倾角在3~15°之间.本区二叠系山西组(P1s)为主要含煤地层,主采二2煤层厚0~6.76 m,平均厚度2.33 m[2-3].
顺河西矿区处于华北拗陷东部边缘之永城背斜西翼的西延地带,与鲁西南隆起接壤.受后期E-W向焦作-商丘断层及NNE向济阳断层等区域大断裂的影响,矿区内形成了NNW—NW和NNE—NE向的多个断层及短轴背向斜,对原始地层、煤层走向及煤层埋深等都产生较大影响[2,4].
矿区共有68个钻孔,其中59个钻孔见到131层岩浆岩,侵入层位主要是二叠系下统.岩浆岩多呈岩席状或似层状,但厚度变化较大,从0.38~27 m不等.
本次收集了永城市顺河西矿区钻孔近稳态测温、钻孔简易测温数据及恒温带数据,奠定了矿区地温场分析的基础.
1)钻孔近似稳态测温数据.收集了顺河西矿区2个近稳态测温钻孔数据,孔深在1500~1650 m.钻探施工结束后按12、12、24、24 h的时间间隔顺序用同一仪器进行测温,直至24 h内温度变化不大于0.5℃或总测温时间已达72 h为止[5-6].
2)钻孔简易测温数据.对收集到的44个钻孔的简易测温数据进行校正后利用,孔深在700~1600 m.在钻探施工结束后,对常规测井前后各进行一次地温测量,间隔时间一般只有6~8 h.简易测温第二次测量一般是在井液停止循环时间8 h左右进行的,与原始岩温相差较大,需进一步处理才能被利用.
3)恒温带数据.采用永城市东大营恒温观测孔观测结果:孔深81 m,孔径110 mm,恒温带深度23 m,温度16.5℃[7].
孔底温度恢复至近似稳态温度的过程有规律可循,利用Z0103、Z0708孔近似稳态钻孔中测温数据,经公式(1)计算出两孔温度恢复增量ΔT(见表1).
表1 近似稳态测温孔△T-t关系统计表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recovery increment and time of approximate steady state boreholes
式中:T为近似稳态钻孔最后一次测得的井底温度,℃;Ti为近似稳态钻孔某一次测得的井底温度(T与Ti必须是同一深度点上的温度),℃;ΔT为温度增量百分数,%.
采用指数型函数曲线类型对ΔT与钻井液停止循环时间t的关系曲线ΔT-t进行公式拟合[8-10],得出拟合曲线公式ΔT=6.59928e-0.04397t-0.26437,如图1所示.
图1 近似稳态钻孔温度恢复增量与静井时间关系图Fig.1 Diagram of temperature recovery increment vs.static well time of approximate steady state boreholes
将矿区内钻孔简易测温时的钻井液停止循环时间t带入校正曲线公式(1),求出相应的增量值ΔT,利用简易测温温度Tj并根据公式(2)可计算出校正后的简易测温钻孔温度(见表2).
表2 简易测温钻孔校正后的孔底温度Table 2 Corrected bottom temperature of simple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borehole
式中:Tj为简易测温钻孔温度,℃;T0为校正后孔底温度,℃.
利用校正后的孔底温度、恒温带温度及深度,利用公式(3)计算出钻孔平均地温梯度.
式中:G为钻孔平均地温梯度,℃/100 m;H为钻孔孔底深度,m;Ts为恒温带温度,℃;Hs为恒温带深度,m.
本区46个简易测温钻孔终孔埋深为699.62~1 631.18 m.经计算,单孔地温梯度变化较大,在2.12~4.75℃/100 m之间,地层平均地温梯度2.75℃/100 m.根据矿区46个测温钻孔地温梯度值,绘制永城市顺河西矿区地温梯度等值线图(图2),主要分布特征如下.
图2 地温梯度等值线图Fig.2 Contour map of geothermal gradient
矿区地温梯度大于3.0℃/100 m为异常增温区,主要分布在D60线以北、D19线以西区域,构造上主要是该异常增温区内背斜核部及向斜翼部位置,总体上呈由背斜核部向周围递减的态势,其异常增温区内钻孔平均地温梯度为3.16℃/100 m.矿区地温梯度小于3.0℃/100 m.为正常增温区,主要分布在矿区的南部,在D60线以南及D22线两侧区域,其钻孔平均地温梯度为2.54℃/100 m.
为研究矿区平面地温场特点,对矿区46个测温孔相同深度的地温数值进行算术平均,得到矿区各深度的平均地温数值.通过数值拟合,得到矿区地温数值t与埋深h关系曲线(如图3).矿区各深度平均地温数值与埋深呈线性正相关,表现为传导型增温特征.
图3 矿区地温与埋深关系图Fig.3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thermal temperature and buried depth
根据公式(4)计算主采煤层二2煤的地温数值,本文做出二2煤底板等温线图.据《矿井降温技术规范MT/T 1136-2011》规定,温度高于31℃的区域为一级热害区,高于37℃的区域为二级热害区.
式中:Tc为二2煤底板地温;hc为二2煤层底板深度,m.
矿区等温线与煤层底板等高线基本平行,地温随煤层的加深而逐渐增大.D22勘探线两侧,埋深534 m以浅,面积2.46 km2,地温小于31℃,属地温正常区;F12断层两侧及D23线两侧,面积6.54 km2,埋深534~769 m,地温31~37℃,为一级热害区;其余矿区面积157.28 km2,埋深在769 m以深,地大于37℃,属二级热害区.
区域地温特征取决于该区所处的大地构造部位及地壳的活动性.在特定大地构造条件下,矿区地温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构造、松散层厚度、岩浆活动、地下水活动等[11-14].
构造形态影响地温主要是因为不同岩石的热导率不同,热量在地壳表层垂向和侧向的传导速率不同,将来自地球内的均匀热流在地壳表部重新分配[15-16].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使地壳变形,发生褶皱、断裂形成隆起和凹陷、背斜和向斜等各种规模不一的构造,从而使原本水平的岩层发生改变,热量沿裂隙、断裂面及岩层面等导热率高的介质进行传导,使得褶皱核等部位更易汇集热量,地温梯度数值同比较大,如矿区孙官庄背斜、周庄背斜等地温梯度大于3.0℃/100 m,而其翼部地温梯度小于3.0℃/100 m.地温梯度总体上呈由背斜核部向周围递减的趋势,不同部位递减的趋势不同.
地球内部的热量是通过岩石向外传导的,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热导率,具有不同的热传导性能.一般来说,岩石的结晶程度越高,致密性越高,热导率越高.新生界的半固结或松散层沉积物孔隙度较大,胶结和压实程度较低,导致松散层沉积物热导率较低,使得新生界的覆盖层阻碍了地壳表层热的传导与散失,起到增温、保温作用[17-18].
矿区覆盖层厚度382.41~524.90 m,平均厚度438.14 m,中部背斜轴区最薄,厚度变化总体呈东薄西厚的趋势,个别地段由于基岩面不平而有一定的起伏变化.矿区不同钻孔基岩界面温度和松散层厚度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即同一深度相同地质条件下,其上覆的新生界越厚地温也就越高.矿区不同水平地温梯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到埋深450 m左右时地温梯度的深度时趋于一致;在450~1 300 m,基本上沿2.2℃/100 m这个地温梯度在上下波动,变化不大;从埋深1300 m以深,地层进入奥陶系,水分的增加使岩石热导率增大,地温梯度有减小的趋势.
矿区新生界12~18层含水层,岩性以粉、细、中砂为主,单位涌水量0.14~2.78 L/s·m,渗透系数1.15~88.90 m/d,各含水层间有较厚的黏性土作隔水层,水力联系较差,以侧向径流为主要补给与排泄方式.根据钻孔测温数据及水文孔抽水试验资料分析,浅部地下水活动对本区地温及地温梯度的影响不甚明显[19-20].
矿区基岩埋深243~1 120 m,二叠系细、中粒砂岩裂隙不发育,石炭系、奥陶系灰岩喀斯特较发育,单位涌水量0.000 1~0.99 L/s·m,渗透系数0.0002~2.65 m/d[1],受泥岩隔水层阻隔,与上部含水层水力联系差.区内裂隙填充物、断层破碎带结构致密,透水性较差,岩溶水通过断层、裂隙与上部含水层进行水力联系较差,致使岩溶水地下流通性较差,径流滞缓,故岩溶水对矿区地温的影响甚微.
矿区内岩浆岩侵入时期为华力西期和燕山早、晚期,侵入时代较早,多呈岩席状或似层状,但厚度变化较大,从0.38~27 m不等,规模较小,所保留的余热不多,对本区地温场影响不大.
通过对永城市顺河西矿区2个近似稳态测温钻孔和44个简易测温钻孔数据的分析,结合其他地质资料,对矿区地温场分布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主要认识如下.
1)矿区孔底温度恢复增量与静井时间的关系式为ΔT=6.59928e-0.04397t-0.26437.根据校正公式及停钻测温时间可计算出简易测温钻孔的孔底温度.
2)垂向矿区地温数值与深度的线性关系为t=0.02541h+17.442,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埋藏深度534~769 m属一级热害区,埋藏深度769 m以深属二级热害区.
3)研究区地温主要控制因素是矿区构造和松散层厚度,对地温的影响较大.地下水活动及岩浆岩侵入对地温影响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