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毅
(广州东昇机械有限公司,广州 510800)
油底壳是轿车发动机的必备部件。因为车企的上市车型多采用同款发动机平台开发,所以油底壳的产量非常大。传统的油底壳冲压件与放油螺栓组件装配多采用人工装配,人员手工使用扭力扳手装配一个螺栓,长期作业容易造成手腕疲劳,且生产效率较慢。同时,螺栓装配有严格的扭矩要求,必须依靠定扭扳手作业。作业手法不规范,容易造成品质不良。本文简述企业为实现减员增效,降低生产成本,自主研发了放油螺栓自动装配设备,以代替人工作业,实现多款油底壳系列产品的柔性化生产。
油底壳总成位于发动机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作用是封闭曲轴箱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发动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散去部分热量,防止润滑油氧化[1]。当车辆更换机油时,需要拧下放油螺栓组件,将旧机油排出。放油螺栓组件由铜垫片和放油螺栓组成,在车辆正常使用保养期间,需要反复被旋转拆装,保证密封性,不出现漏机油现象。油底壳总成安装图,如图1所示。
图1 油底壳总成安装图
油底壳冲压件与放油螺栓组件装配时,放油螺栓螺纹规格为M12,装配扭矩最大值达到29.4~39.2 N·m。放油螺栓组件安装后,螺纹无损伤,铜垫片和放油螺栓根部贴合,满足气密设备检测要求,确保正常拆装无漏油现象。
设备的大致工作流程:手动放置油底壳冲压件→将放油螺栓组件(铜垫片+放油螺栓)手动旋入1~2圈→启动开关→夹头压紧工件、旋转台旋转→伺服电控螺栓枪自动拧紧螺栓→旋转台转出、夹头松开工件→手动取下完成品[2]。人工上料和预拧螺栓与设备自动拧紧螺栓同步进行。
螺栓拧紧后,扭矩应为34 N·m,扭矩偏差量不大于4%,不能出现螺纹损伤。铜垫片和放油螺栓贴合,100%保证气密检测合格。
设备工作过程中,单个循环生产节拍应不大于15 s,同时满足多种系列产品的切换生产,区分相似件的混入,并预留未来产品的扩展功能。设备拧紧时,要检测扭矩异常。设备自动复位停止时,启动声光报警,等待管理人员使用权限密码解除报警后,才能松开夹头取出异常零件。作业区应全封闭,阻止人员进入。装件区应确保人员安全,当设备运行时,如作业员误闯装件区,设备必须主动识别并停止,避免造成人员伤害。每个零件完成扭紧后,设备生成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生产时间、生成批次、扭矩数值、是否合格以及单批次的零件合格数和不合格数[3]。
作业员在装件区站立,先安装工件,将放油螺栓组件手动预拧入油底壳的螺母孔(1~2圈),启动设备,夹头压紧工件,转盘将工件转入作业区。伺服电控螺栓枪沿轨道平移(不旋转)前进,实施分段旋转装配,初期快速旋转拧入。接近螺栓拧紧区间时,旋进速度减缓。达到规定扭矩时,伺服系统感应停止,自动反馈扭矩值。此时,螺栓枪沿轨道平移(不旋转)后退,转盘将工件转回装件区,夹头松开,作业员取下工件,完成一个循环[4]。双工位转盘可以实现设备拧螺栓时作业员同时装件,提高了生产效率。设备结构图如图2所示。
图2 设备结构图
(1)设备想要满足多种系列产品的生产,需要切换对应的夹具。旋转盘设计了共用的垫板和快速定位装置,可缩短夹具安装时间。
(2)作业员将油底壳冲压件安装到夹具上,预拧螺栓,按下启动开关。正常情况下,夹头会翻下压紧工件。如遇到油底壳冲压件相似件错误混入,作业员忘记预拧放油螺栓组件或油底壳冲压件未放到位等异常情况,夹具上的感应器会触发异常信号,此时夹头不会翻下,设备启动声光报警,呼叫管理人员。
(3)为保证未来产品生产的可拓展性,伺服电控螺栓枪的枪头除可安装现有M12螺栓拧紧接口外,还可切换M10和M16螺栓拧紧接口[5]。
(4)为提高每次旋转的重复精度,旋转盘的驱动器选用了国内知名的分割器品牌。旋转盘到位后,设计浮动定位销,运用电控和机械双重方式,确保重复定位精度不大于0.5°。
(5)因工件旋转轨迹与螺栓枪装配位置干涉,螺栓枪需要依靠直线轨道做往复移动。为提高螺栓枪每次平移的重复精度,选用HIWIN品牌直线导轨,并设计了防尘罩。
(6)为确保扭矩100%符合产品要求,同时不伤害螺纹,选用伺服电控螺栓枪。此外,螺栓枪头接口也做了特殊的缓冲设计,在装配过程中采用分段变速扭紧。
(7)为保证作业安全,配置4级安全光幕和围栏。当人员非正常进入设备工作区域时,设备启动声光报警,并停止生产。
(8)为保证品质的异常追溯,设备配置触摸屏、存储器和RS232通信口,用于生产批次、扭矩数值、异常记录以及良品数和不良品数的记录和导出。所有记录可以以EXCEL格式导出,最多可保存3个月。超出时间段的数据将被新数据覆盖。
轿车油底壳放油螺栓组自动装配设备的研究投入,规避了传统人工作业的缺点,减少了人员投入,同时摆脱了品质对人员作业熟练度和规范度的依赖,实现了人工装配线向自动化装配线的全面升级。从功能和结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产品核心的品质要求,在结构互换性设计、防呆感应器的布置、关键元器件的选用、装配程序的设定和数据的追溯性等方面,集思广益,反复研讨,最终实现全部的预定目标。
相比人工拧螺栓工艺,自动拧螺栓工艺生产效率提升了20%。螺栓拧入扭矩值稳定,螺纹抽样检测均符合要求,达到了100%无损伤,产品制程能力指数不小于1.33,后续气密检测结果100%合格,无不良漏油产生。
本项目的投入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实现后续项目相近系列产品的柔性切换,减少了重复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品质保证度,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