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1-08-24 01:38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后现代心理咨询团体

黄 洁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生涯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成长任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源头性、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竞争压力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呈现片区化的不稳定和卡住现象,大学生之间相互效仿、传递造成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J.B.Watson,1913),非自杀性自伤和自杀逐年呈现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校园稳定和安全的危险因素。如何在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激活心理健康自洽动力,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课题。教育部2011年关于高校开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文件中指出,心里健康课程教学方法可以采用理论与体验教学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团体训练、情境表演、角色扮演、体验活动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

心理健康课旨在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塑造大学生角色胜任力,提升心理弹性而适应社会。本着“发展重于预防,预防重于治疗,针对性高质量指导”(方晓义,2016)的原则,从传统授课方式到团体心理辅导进行优化升级,再探索新方法,提出使用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樊富珉、陈秋燕,2020)与大学生一起工作,为其提供不一样体验式的育人育心授课方法。在应用中,我们概述并示范如何以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的思维和实际操作,来串起一个步调和缓又深具意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可行性分析

国内外心理学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应用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解存在细微差异。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从1994年提出,至今发展近30年的时间里,取得巨大的成绩,也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新时期大学生视角更加多元化,出现问题更为复杂和流动更大,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新的挑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是帮助学生更加多元化视角的壮大自我,理解他人,适应社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生在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时间、空间里,心理健康之路更聚焦在团体之中。亚隆(Irvin D. Yalom,2016)认为人们内心的困扰均源于人际关系的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利用团体的动力去化解。结合大学生个体咨询情况来看,咨询问题也主要聚焦在人际关系方面。车文博解释团体心理咨询或称为集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咨询工作者帮助一类人(两人以上至几十人)解决其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的形式。在疫情特殊阶段樊富珉、陈秋燕提出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就是利用2小时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实施一次团体心理咨询。

(一)实施应用中对人的挑战

在应用中,存在着两部分的挑战,一是对于实施者,需要冒着风险,透过静态的、不生动的传统授课方式,尝试去发掘并用动态的体验式内容,不断建构新的模式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设计问题,节奏、内容、适用难易程度等。二是对于大学生,主要困难的是,大学生每天应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在他们眼中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边缘课程,可上可不上,实在不得不上那就玩手机休闲,他们的注意力会转移。而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他们认为太闹腾或者激情过后,留给自己可以迁移至实际中的较少,其他课程中也会有新鲜过后就再一次陷入手机中。

(二)使用表达性艺术治疗

运用后现代取向的团体心理咨询手段,将叙事疗法(Michael White,1992;David Epston,1990)、社会构建主义、萨提亚治疗模式(John Banmen,2006)、生涯发展理论(Super,1983)、心理剧雕塑、绘画心理学(黄希庭,2006)及正念等后现代取向技术整合融入,反复实践与研究反思转化建构大学生向阳而生的“理心地图”,并研究团体心理咨询覆盖性广的积极作用,以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加入社会学计量评估

为了检视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并便于操作,于是我们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从大一、大二两个年级,随机整群抽样,分成1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162人,对照组169人,研究对象在性别、专业上比例平衡。通过数据对比分析,不断调整步骤和实操方法,结合学生需求,学校校园安全,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探索

(一)实施设计

1.概念地图的应用

本研究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心理咨询概念地图启发,采用后现代哲学视角,在应用与改进部分,引出对于方法和技术融合的关键反思,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性和生涯发展任务,有针对性、弹性、个性、体验性的开展团体心理咨询。同时,评估团体前、中、后期效果,对比评测数据,邀请团队调整思维,再进行探索实践。

2.课程教学的实施设计

围绕疫情后心理调适与应对、人际沟通、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主题,开展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实验组主要运用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对照组采取传统式授课。依据下面步骤实施:实验组运用心理剧破冰、小组组建、角色扮演与雕塑、绘画完成个人情绪转化和资源聚焦及行为训练、分享和迁移。

(二) 应用效果比较分析

1.自我状态评估前后比较

由表1可见,团体心理咨询实施前各组平均分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团体心理咨询后差异极显著。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的自我状态自评分高于对照组。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我状态评估前后比较

2.课程收获与迁移可能性比较

由表2所示,实验组的课程收获高频词较为丰富,体验式学习入心高频词较多,课程中自洽完成自我对话和探索应对办法占比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对知识性的收获高于实验组,而迁移可能性实验组高于对照组。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课程收获与迁移可能性比较

3.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满意度比较

课程结束后使用问卷星或匿名手写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相比之下,大学生在团体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个人体验性较高满意度较好,总体上来说,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有效性较高。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授课教师的评价满意度比较

四、结语

(一)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与传统的传授知识、照本宣科、教师主体、学生接受、死记硬背、应试导向等教学方式比较,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可谓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有益探索,它尝试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师主导教学、采用团体辅导、渗透叙事要素、贯穿生涯设计、穿插“萨提亚+心理剧+浮世绘”等艺术表达方法,通过“受苦-痛点-觉察-接纳-欣赏-庆祝-感恩”等生命流体验和互动式分享,目标关注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学业胜任力提升等,从文献检索和查新来看,尚未有相关学者探索。

(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1.内在驱动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后现代资源取向一次性单元团体心理咨询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优势主要在于协助大学生建立明确的、清晰的、具体的、现实可行的以及可观察到的目标,从而促使个体朝着积极的改变而努力。“理心地图”(见图2)中的认知方式作为影响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与应对方式、情绪、自我认同感、主观幸福感等都存在一定联系,都可以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显著调节效应。后现代取向的团体心理咨询的理念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有独特的适用性。具体表现在帮助个体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自我认同感,从帮助个体解决当前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团体心理咨询中的人际互动可以帮助大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促进其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对于大学生来说,目前面临的很多成长性问题,是可以在将来得到改变的,后现代取向团体心理咨询不但可以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分辨健康与非健康状态,还可以帮助学生以积极的观点看待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只关注其中存在的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展望

一是用积极关注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去“问题化”,主动发现学生的潜能和积极资源;并帮助其培养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和胜任力,提升自信心,看到自身优势,并诱导大学生形成向阳的认知方式,正确客观地看待当代大学生;二是关注大学生的常见困扰,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训练其压力处理、情绪调试、人际交往和沟通技能。三是重视朋辈资源,利用心理朋辈互助作用,发挥其在大学生群体内部的积极影响,照见自己与他人,被滋养着成长。

猜你喜欢
后现代心理咨询团体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90后现代病症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