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梯田

2021-08-24 08:19唐红生江苏省句容市
内蒙古林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轻纱观景山泉

唐红生 江苏省句容市

早就听说云和梯田有“千年历史、千米落差、千层梯田”之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乘车沿着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而上,薄雾蒙蒙,白茫茫一片,心情有点失落。随着高度不断攀升,远方的山头影影绰绰,顿时又有了观景兴致。

梯田终于呈现在眼前。此时恰好云开雾散,梯田宛如一位绝世美人正缓缓掀开神秘的面纱,露出令人朝思暮想的容颜。目光透过一竿竿青翠欲滴的修竹,一夜的雨早已把水田灌得满满当当,平展展、亮汪汪的,似一面面镜子。一条条田埂弯弯扭扭,尽显婀娜身姿。茵茵青草铺满其上,一圈圈、一道道,像是为镜子镶上绿色的镜框,又如串串翡翠项链挂在洁白的身躯。

我快步来到最高观景平台。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脚盘绕而上,错落有致,镶嵌于崇山峻岭间,气势磅礴。云雾已退到山谷,对面群峰露出绵延起伏的身段。云雾在梯田和山峦的包夹下,似乎不受管束,波起云涌,忽地飘浮不动,忽地渐渐升腾;时而如海浪般涌上山巅,浪花飞溅;时而如轻纱般缠绕山间,扶风弱柳;时而荡起层层涟漪,笼罩了底层的梯田;时而浓得难以化开,遮掩了一面田野。山、云、水交织在一起,相互映衬,似一轴不断变换、神韵无限的水墨画。

大约短短十分钟,云雾弥漫,笼罩四周,能见度也就十来米,美景就此消失。

踏着青石级向下走去,雾如曼妙的轻纱从身边飘过。高高的田埂把梯田分隔得宽宽窄窄、形状不一,弧形、椭圆形、簸箕形……依山就势铺展开去,似一行行韵律十足的诗写在田野上。潺潺流水有的顺着砌成的沟渠流去,有的从劈开的毛竹筒上淌过,有的从田埂的小沟飞流,有的迂回曲折……一律发出不同的声响,似天籁悠扬空灵。

田间不时见到奇形怪状的石头,或像小狗摇头摆尾,或像健硕无比的耕牛,或像雄鸡报晓,或像胖嘟嘟的小猪活泼可爱……充满农家生活气息。

这片梯田起于唐初,兴于元、明,距今已有1000 多年历史。“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云和,田地最为宝贵。从闽北迁徙到这里的畲族山民,是最早的垦荒者。畲、汉两族农人用土办法,伐去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垒堤筑埂,把经年不息的山泉引入梯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开垦,在大山深处创造了农耕文明。想到此,我不禁为天人和谐的景象而叹服,为先人的勤劳和智慧而叹服。

朦朦胧胧中隐约见到灯光,原来是一家云端中的驿站。里面有许多土特产,最吸引我的是梯田原生态高山大米。这是采用传统的耕种方式,在海拔800 米高山,用山泉灌溉而产出的大米。仔细看一粒粒米,细长饱满,略微扁平,泛出红色,有股淡淡的醇香盈鼻。虽10 多元一斤,我还是买了几斤,回去煲粥,想必营养丰富、稠糯可口。

我坐在露台上,忽然,前方的山峰渐渐露出峥嵘,以为又可见到此前的美景。然而雾霭沉沉难以散去,那姣好的面容未能再见,许是刻意让我们留下念想。身旁竖着一款老式邮筒,或有“云中谁寄锦书来”?转念一想,我欲寄封锦书予梯田,抒发难以忘怀之情。

猜你喜欢
轻纱观景山泉
那么多,那么好
『即使不来也要做』
卢玉莲
今夜的天池
麓湖春天观景
歇一下,笑不停
王加华
如果你不看,我就白写了
天台山观景(古体诗)
萨格勒布木结构观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