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 凝
因为父亲是油画家、水粉画家——特别是他的水粉画,为我所偏爱——所以我就有了欣赏这类作品的便利。中国的、外国的,只要看得到,我一定会留意,并常常直率地评价:这个好,那个不好。
大约两年前,我翻美术杂志时,偶然见到颜文樑先生画的《厨房》,非常喜欢。
《厨房》是粉画,也称“色粉笔画”。画家用的是一种特制的粉质色笔,作画时只能在专门的有色粉画纸上直接配色,色彩交混松柔、细腻明艳。这种画法曾流行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在十九世纪达到鼎盛。法国画家德加深谙此道,并以此画种奠定他在画坛的地位。颜文樑先生创作《厨房》时正在法国留学,《厨房》在法国春季沙龙展获得了荣誉奖。
《厨房》描绘的是苏州民居内的厨房。建筑结构、檩梁、柱子的排列和颜文樑对透视学的准确把握,构成了这幅画的框架。笼罩厨房的暖灰色调和画家的精雕细刻,使这间厨房弥漫着一种介于华贵和朴素之间的安稳、惬意。它无疑是世俗的:画面右边开着的窗让光照了进来,那一定不是艳阳天,但这反而使厨房有种别样的宁静。画面左上方悬着的板鸭、蹄髈和大蒜引动着嗅觉和食欲。它们下方有水缸,缸沿泛着暗黄色的光,半圆形的灶台上有两支燃烧着的红烛,正前方有个小炉子,炉内橘红色的火光映在墙上,炉上的砂锅里也许正在煲汤吧。这三组物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又与画面的整体框架相呼应,于宁静中洋溢着活力。
画家画了两个孩子,却没让厨子露面,这是很聪明的安排。若有厨子,他势必要做动作,那将破坏厨房安稳的情调并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如果让厨子静止在某一处,这张画便显得不自然了。而孩子和厨房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因为食物对孩子有吸引力,也因为厨房有轻松而自由的氛围。我母亲就常说她小时候最喜欢在家里的厨房待着,她喜欢的人一个是奶妈,一个是厨娘。因此,画中那两个小孩在厨房里做不做动作,都自然合理。画家安排他们亦是构图的需要:他们其实是隐藏在画中的,但又确实存在。他们丰富画面,却不抢夺画面。
《厨房》描绘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苏州大户人家生活里的一隅,因为我去过绍兴鲁迅故居,自然想将两者进行对比:感觉画中这一户的家业应当大于鲁迅的家业。当初颜文樑先生作此画时,目的也许十分单纯,绝无炫耀的意思,也不仅仅因为思乡,他可能就是想通过粉画这种完全有别于中国画的技法,在其中检验他对透视、光线及物体质感的把握和表现程度。但是欣赏者从画中体味到的可能更多。画中有一种在不喧哗、不夸张的日子里的从容感,也有真正雅致的古典情怀。
颜文樑先生的《厨房》也让我想起当下的某些小说。我想,生活在这样一个富足的时代,一些小说所表现的日子为什么还是离《厨房》那么遥远呢?许多主人公的吃喝永远是在酒吧、咖啡馆或各种高档的宴席,没有人间烟火气。他们也许是精致的,却不是真实的,故而我们也不会觉得亲切。
人类还是需要厨房的,在那里毕竟有“生”和“活”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