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章发
[摘 要]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把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作为重点任务,此次报告中提出完善金融风险处置工作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体现出对于金融风险的重视和着力点,在机制和责任方面做好安排,将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继续持续推进。系统性金融风险治理尤为重要,只有各金融机构正常健康平稳运行,才能从根本上减小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文章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本质以及特点出发,并通过案例分析,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社会治理进行研究。
[关键词] 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社会治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2(2021)12-0025-03
★基金项目:“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支持项目”;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NDZD2021019);新发展格局下系统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我国将竭尽全力预防和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我国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很大压力。金融基础的脆弱性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因此,我国系统性风险的社会治理刻不容缓。
国内外学者对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理解并不一致,但对其特点的认识大致相同的。首先,系统性金融风险容易造成金融体系的不稳定,破坏性巨大。其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原因大都源于内部因素,这里的内部因素主要涉及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经济周期波动等。再次,系统性金融风险着重于金融体系的内在相关和外部溢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因此系统性金融风险是由于内生因素的影响,对金融体系安全造成破坏性的一种风险,容易引起整个市场中的投资风险增加。
(一)虚拟经济带来的资源浪费
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变得更加的多样,过去的经济模式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虚拟经济随之产生和发展,企业会将资源投资于虚拟经济[1]。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吸引许多投机者的大量闲置资金,导致资源配置极不平衡,虚拟经济集中了大部分的资源,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资源浪费的不断累积,会使市场失衡,进而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留下隐患。
(二)货币危机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各个部门。人民币大幅升值,国外资本大量注入等现象会带来一定的资产泡沫。人民币的汇率持续贬值,资本不断外流,不断加剧我国实体经济的资金紧缺现状,资产泡沫必然会破裂,引起各市场的价格下跌,导致金融市场不景气,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互联网技术引发的金融风险
互联网上的金融风险有几个主要方面:第一,技术性风险,网络信息技术发生错误时,就会带来巨大的风险。第二,法律监管的缺失,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没有与之匹配的监管治理的法律法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时常发生,这就增加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第三,业务性风险,业务人员在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时,业务人员因为不可抗力等因素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失误。
(四)银行资产安全危机
银行资产安全危机是以银行为主体而遭受损失的一种危机,它将降低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大量银行会纷纷倒闭,金融系统蒙受巨大的损失。银行资产安全危机一旦发生,银行业会遭受巨大的冲击,势必会波及到金融系统,进而影响到全局的发展[2]。
(一)经济周期
经济波动通常是周期性的、季节性的和偶然的。经济季节性波动是由季节变化规律引起的经济活动的一种特殊变化,随机振动通常是指由外部因素或短期事件引起的随机扰动。因此,经济周期与金融系统风险程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
(二)地方政府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逐渐增加,超过了国际警戒水平,债务偿还压力增大,违约风险增大。建设周期长,投资收益率低。因此,我们不能期待以地方财政收入为基础,从偿还利息中获得利益。这将会引起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房地产泡沫的恶化有可能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三)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是以信用的形式与金融体系相联系的,而房地产风险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财产,因此,房地产价格的不规律的波动受金融发展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之间资产负债关联性十分密切,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不规律的波动是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大重要原因(见图1)。
(四)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
地方法人银行和系统金融机构不同,首先地方法人银行的总公司规模小。其次,地方法人银行一般认为顾客集中,风险集中度变高,银行面临更高的信用風险。在银行间市场上,银行间金融机构的贷款额度较小,更容易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信用和成本较低。地方公司的银行风险预警体系不完善,比体系中的机构更容易引发风险。
(五)政策性因素
政策决定因素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在国家一级开发实施的项目,可能影响区域金融发展,超出区域控制的;区域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4]。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因素可视为外部冲击因素,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一)降低不良贷款率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控制银行业风险的不断累积,银行业风险的控制是防控区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出发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不断上升(见图2)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在银行业的重要表现,制定一系列政策去稀释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和增加信贷余额这一举措有效地防治了系统性金融风险。
因此,我们要适度增加银行存款的余额,稀释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从而减缓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 合理掌控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必须遵循“增收节支”的原则。增加收入,主要是税收,在国家层面上,刺激征收垄断税、房地产税、遗产税等税收,增加处罚收入,制定严格有效的经济、环境等法律政策,严惩违规者。政府应该把更多的投资项目留给市场参与者,以减少市场干预。运用市场或小组委员会模式,降低挤出效应,完成国家建设项目,在允许政府贷款的情况下,必须加强债务管理。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投资项目的审计、规范的财务和预算安排进行监督,从而更有效地利用资金,达到监督公共债务的目的。
(三)保证房地产行业稳定
房地产价格的不规律的波动受金融发展的影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之间资产负债关联性十分密切,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不规律的波动是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一大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加强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治理。首先要让适度的资产流入房地产市场,过量资产流入房地产市场使得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所以需要加强对资产流动环节的管理调控力度。其次管控房价的波动,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对房价进行合理调控,使房地产的价格保持在一个稳定合理的水平区间内,从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再次根据人民的需求,控制房地产事业的规模,将房地产数量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满足人民的合理住房需求。
(四)稳定利率汇率,推进市场化改革
利率汇率都会影响到货币的价格,所以推进汇率利率的市场化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完善调控利率的体系,减少阻碍利率传导的要素,充分将政府与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以价格为导向的货币调控政策[5]。其次,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建立金融产品的定价标准,解决定价难的问题。再次,建立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货币的使用效率,积极保持货币的流通性,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
(五)完善政策法规,加强金融监管
没有完善的政策法规,当问题出现后金融机构本身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导致问题日益严重,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政府要发挥好作用,利用政策法规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进行良好的约束[6],单纯依靠“一委一行两会”难以彻底预防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因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要以风险防范为重点,协商拟定和推行系统性风险控制的长期措施。尤其是中美贸易战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产生了负面效应,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以金融基础设施监管,促进金融统计和预警体系建设,逐步放宽金融业开放政策,坚决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发生的底限。
本文通过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念出发,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形式进行分类,同时从经济周期、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银行业地方法人机构、国家政策等因素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治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对策。即降低不良贷款率,合理掌控地方政府债务,保证房地产行业稳定,稳定利率汇率,推进市场化改革。同时完善金融政策法规,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机构要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同市场参与者协商配合,实现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1] 宋建明.现代金融监管的五大趋势[J].宏观经济管理,2006(3):72-73.
[2] 李树生,祁敬宇.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J].财政金融,2008(5):34-37.
[3] 郝芮琳 陈享光. 我国金融化水平的度量与分析[J]. 改革, 2019(05):92-101.
[4] 孙晓云著.系统性风险管理和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改革[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4
[5] 郑杨著.全球功能监管实践与中国金融综合监管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6] 王勋.金融监管改革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J].清华金融评论,2018(8):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