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孟君 吴妍
摘 要:思辨,是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也是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更是作文教学的重难点,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和内在要求。本文聚焦于当前高中生議论文写作中存在的概念界定困难、观点立意模糊、论证说理不足等问题,提出以批判性思维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性写作的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辨写作能力。
关键词:思辨;议论文;分析性写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批判性思维教育对创新能力发展的转化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 18SKGH080)的阶段性成果。
写作作为一项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与表达活动,对提高思辨能力有积极作用。以批判性思维原理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性写作,是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载体,不仅是有助于改进高中生写作的教育模式,也是批判性思维教育在高中阶段的重要实践。
一、思辨写作的必要性
(一)议论文写作内隐思辨力
语文学科对于思辨能力的培养具有天然的使命和便利,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是作文教学的内在要求。议论文写作作为一种认知活动,以“说理”为核心任务,从表面上看是字、句、段到篇章的进程,但文字背后是作者的思辨过程。
(二)思辨写作有利于发展创新思维
思辨写作是经探究实证后得到新观点、新认识的文字表达形式,更准确地说是研究的结果表达。从问题或观点到最后综合、权衡的辩证过程,通过体系化、科学性、系统化的流程,帮助学生形成理性反思后的创新思维,并进一步提高学生审题立意的高度。
(三)高考作文呈现思辨命题新趋势
2015年,高考试卷出现“任务驱动型命题”“具体思辨型”命题,高考作文命题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2020年全国卷的“管鲍之交”“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新高考卷的“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天津卷的“中国面孔”都在强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辨,引导学生以更开放的心态、理性的角度看问题,更全面、更辩证地看待社会与人生。
二、议论文写作现状分析
(一)概念界定困难
从作文命题的形式来看,让学生围绕某些概念或者关键词开展写作已是常态。确定并定义核心概念是思考的起点,避免概念界定错误是审题立意的关键。而现实情况是,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以华丽的文采与巧妙的技法掩盖概念的模糊、认识的混乱,只堆砌大量的辞藻去印证概念。
(二)观点立意不明
明确的态度和清晰的观点是议论文创作的原动力。很多学生在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往往存在观点不明的现象。一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对材料所涉及的概念缺乏清晰的界定,导致观点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甚至偏离主旨。二是思维僵化,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三是传统语文教学中强调整体感悟和把握,导致学生缺乏对材料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
(三)论证说理不足
形成对文本的清晰理解,确立了关于命题的观点后,需要借助有力的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佐证其合理性。对于高中生来说,写作中论证无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因为学生普遍缺乏论证的意识与能力,未厘清论证方式与表达技巧的界线。二是因为缺乏作文整体布局的习惯,写作过程中无内在的论述逻辑,思维跳跃。
三、以分析性写作模式提高思辨素养
(一)以理解分析提高思维清晰度
1.了解文章的标题、引言、介绍,概括这篇文章的主题、内容。思考对于文章涉及的主题,自己此前是否接触过?作者想要传递哪些新信息?
2.了解作者、出版物、创作的背景信息以及存在的问题或争议的来源。这些信息对判断文章内容真实性、可靠性和论证评估的全面性很有必要。
3.识别、区分、比较以上这些事件、现象、对象的类型、意义是对原文写作对象宏观归类的基础,是分层解读文本的前提。
(二)以评估判断论证提升学生思辨性能力
在前面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可直接进入评估判断论证的阶段,深究论证的整个结构或推理链,确认原文“前提—推理—结论”之间的逻辑,探究其他相关因素对作者论证的影响,让后续分析性写作内容的主体体系以及观点体系的建立严密、紧凑。
评估判断的工作,需围绕批判性思维过程图展开,从概念、证据、推理、假设和辩证五个方面入手,审查、质疑、论证这些方面是否存在缺漏,最后形成对论证的整体判断。
1.文中的关键概念清楚吗?
2.他举了什么例子或证据?
3.这些证据可信吗?相关和充足吗?
4.作者的推导合理吗?
5.作者有隐含假设吗?假设可辩、可靠吗?
6.有反例或者不同的观点吗?
持续性的反思行为,是修补论证的有效方法,也是进一步论证,或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的方法。这样,学生对问题、现象、事物的立论点就高于他人,在后续写作练习阶段,也能够进行有序、合理的论证,做具体、深入的叙述分析。
可见,学习分析性写作的目标就是学习如何利用理解、论证、写作练习来促进思辨能力。而论证的语言质量,则以能有效说理和具体阐释为标准,要以客观分析为主,不能以情绪感染力替代论证说服力。
(三)以三种分析性写作方法彰显思辨力
1.先叙述后评估。如前所述,分析性文章的策略首先是进行批判性阅读,包括理解分析、评估发展等阶段。参照批判性阅读的流程,先准确、有条理地把批判性阅读的结果表达出来,然后叙述论证要素,接着依据批判性思维路线图对论证给予评估,在此基础上或是质疑原文观点或是得出新的结论。
2.夹叙夹议。叙述是议论的基础,夹叙夹议首先要夯实叙述这个基础,叙述一定要求实,要引用原文的事件来支持你的见解、解释和评估。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展开分析性写作,要注意处理好“叙”与“议”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论点论证做简略、概括性的“释义”,然后按照原文写作进程,边叙述边评估论证各要素,最后对文章整体的质量和效果做判断和总结。夹叙夹议,可达到事理交错印证、情理彼此补充、清晰鲜明、可感可信的表现效果。
3.选择性的叙述分析。选择性的叙述分析异于前两种写作手法,并不需要对全文进行全面、详细、系统的理解、评估、叙述,只需瞄准一个“点”,然后通过这个点散开来连成片,最后成为文章。
或只针对文章的主要论点,或聚焦于争议的矛盾现象、观点、思潮以及戏剧化的冲突,从正反两方面予以叙述评估,边写作、边探究、边思考,最终提出驳论性的观点及观点体系以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董毓.批判性思维十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05):58.
[2]余党绪 .判断折射见识,思辨孕育创意——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0(07):67-70.
[3]徐向阳,龙文静 .语文学科教育与批判性思维构建[J].语文建设,2018(2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