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月
关键词: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建设;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
地理标志是现代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我国地理标志涉及的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果蔬、畜禽、茶叶、粮油、中药材、水产品、花卉、农副产品和轻工类产品等,是与“三农”高度相关的知识产权。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发展地理标志经济,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地理标志保护现状,探索提出地理标志保护与品牌建设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竞争力,支撑乡村振兴,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1 基本情况
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包括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五市,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该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独居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截至2020年底,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累计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2个,占广东全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40%,有效地理标志注册商标11个,占广东全省地理标志商标的12.94%,农产品地理标志14个,占广东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25.92%,以地理标志保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该区域最早获得授权的地理标志为地理标志商标清远鸡,2003年1月获准注册。
韶关、梅州、清远、河源、云浮五市中,清远、梅州拥有地理标志最多,河源地理标志数量最少(图1)。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目前该区域已注册登记的地理标志产品种类丰富,包括果蔬、茶叶、粮油、肉类、中药材、酒品和工艺品。其中除乳源彩石、大埔青花瓷(既是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英石、泗纶蒸笼、长乐烧酒外,其余均为农产品,农产品占比高达93.10%。
1.2 多模式并行对地理标志产品全面保护
我国现行的三种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各有侧重,从不同角度对特色产品进行保护。因此,从不同的保护途径对相同或相近产品予以确权,能够更好地保护地理标志。翁源三华李、大埔青花瓷、英德红茶、清远鸡、新兴香荔、郁南无核黄陂等都属于多类型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同时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商标法》的保护,较单一模式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更加稳定和明确的独占权利。但由于不同地理标志保护模式存在差异,造成了同一个产品不同类型的地理标志权利人、监管部门不一致(表1),申请使用准则不统一等问题,给地理标志监管、生产者用标等造成一定的不便。
1.3 地理标志运用情况
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例,区内6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企业数量仅有家163(见表2),平均每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仅有2.6家专用标志用标企业,低于3.96家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2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用标企业为0,即自确权后37%的地理标志并没有投入使用,其中获得授权时间最长却没有用标是清远英石,自2006年获得批准后,截至2020年底,14年间均没有用标,可见无论是权利人还是政府管理部门,对地理标志推广工作意识不强,促进运用力度不足。
1.4 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情况
地理标志产品在获得保护后,产值和销售价格均有提升,公用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统计显示,泗纶蒸笼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年总产值达4亿元,较保护前增长90.5%;新丰佛手瓜在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5年内产值达5332万元,较保护前增长了75%。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后马坝油粘米售价由5元/公斤提高到了8~10元/公斤,沿溪山白毛尖售价由180元/公斤增长到了300元/公斤,象窝茶由200元/公斤提升到300元/公斤,新兴排米粉售价由4.5元/公斤提升至5.5元/公斤,授權后平均售价提升近50%,符合全国平均值。
在2019年广东省“粤字号”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名单中,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五市地理标志产品占据27席,品牌价值合计超过1013亿元,其中英德红茶品牌价值272.9亿元位居榜首,估值百亿以上的还有梅县金柚达195.6亿元,罗定稻米、梅县金柚、大埔蜜柚、平远脐橙、长坝沙田柚、郁南无核黄皮、东源板栗等品牌估值均在30亿以上。
1.5 地理标志国际保护情况
2020年9月中国与欧盟签署的《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中梅州大埔蜜柚、清远英德红茶入选首批互认互保地理标志名录,梅州金柚也被列为第二批互认名录。这些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出口欧洲时,不仅可享受欧洲市场高水平保护,还可以使用对方地理标志的官方标志,为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地理标志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新模式。
2.1 摸清地理标志家底,加强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
地理标志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应针对已授权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符合条件的生产者,尤其是具有规模化生产实力的企业,开展普查入库,摸清地理标志的实际产量,研判发展潜力。有针对性地对符合条件的生产者普及地理标志知识,大力促进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和使用,扩大地理标志产业规模,为产业链延伸和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2.2 培育龙头企业,驱动地理标志产品产业链发展
积极培育地理标志龙头企业,发挥其资金、技术、渠道、物流、宣传等优势,带动农民生产标准化种植地理标志产品,实现集中管理、规模生产、统一营销和建立产品溯源体系,将地理标志资源、企业资源、农民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产业化联合体,化解同质化竞争,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共同打造区域地理标志品牌。以地理标志产品为中心,从事地理标志产品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与从事生产的农民同时在该模式下,既能避免生产主体间的同质竞争,又能推动各类资源要素的加速聚集,有效打造供、产、销、储、运等完整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2.3 强化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市场认可度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出台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均对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及产品的品质有严格规定。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化是产业长效发展的生命力,是提升其产品稳定性和市场认可度的基本保障,更是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建设的根基。然而当前我国地理标志的标准化水平仍有待提升,有些已经获准的地理标志尚未形成标准,有些存在标准设置不合理、技术参数理化指标设置过高等问题。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加快制定和合理化地理标志产品的有关标准,加强生产者的行业自律,突出政府部门及权利人的监督职责,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筑牢基础,更好实现地理标志产品溢价。
2.4 建立地理标志宣传推广体系,打造地理标志金字招牌
政府主导,行业协会等地理标志主体和生产者形成合力,紧扣地理标志属性,深挖地理标志承载的地域特征及文化內涵,讲好、传播好地理标志故事,统一宣传营销品牌和标识,塑造鲜明的地理标志个性品牌,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激活地理标志的核心竞争力。构建线下参加大型展会、举办宣传推介活动、发展地理标志文化节等文旅项目、入驻商超;线上联合知名电商及知识产权运营平台开展营销、开辟公众号、开展直播带货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宣传推广体系,促进地理标志产品的展示和流通,不断提升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擦亮富含地区特色内涵的地理标志金字招牌。
2.5 提升地理标志运营管理水平,构建品牌建设合力
我国地理标志工作起步较晚,且由于制度设计原因,往往以政府、行业协会、技术推广中心非盈利机构作为权利人,其本身不能生产和使用地理标志,造成了重视地理标志的登记和认定,忽略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管理和运用地理标志的水平不高的现状。建议通过加强地理标志产业协会等中间组织建设,引进和培育专业地理标志服务机构双管齐下。一方面对现有从业人员开展针对性强且系统化的地理标志培训,创造直通国内外地理标志专家的交流平台等措施,提升本地地理标志服务人员专业素养;另一方面探索建立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市级地理标志专家库,引进熟悉地理标志法律法规和运用的实务型人才,聘请专业顾问,形成高水平地理标志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地理标志运营管理水平。
2.6 加强地理标志海外保护,打开地理标志贸易新局面
我国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是随着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而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可以说自始就是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密切联系。地理标志保护下的特色农产品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品质,可以有效减少进口国的贸易壁垒。我国地理标志进军国际市场,除了依据TRIPS等国际条约获得保护外,还可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体系,或者直接在有关国家进行注册等方式在指定目的国家获得商标注册。此外在与中国已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中澳大利亚、秘鲁、智利、格鲁吉亚、哥斯达黎加协定中明确了地理标志保护问题。而中欧首个重大贸易协定《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签订,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打通了通过高水平双边协定开展海外保护的新渠道。推动更多优质的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将更好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兑现”地理标志溢价,为我国理标志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空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具有大力发展地理标志经济的“天赋”。地理标志结合了区域特色和绿色发展两大核心要素,符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是实现地理标志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最新一轮机构改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统一归口管理释放出地理标志融合发展的信号,加之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地理标志的发展“动力十足”,将成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